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由妖魔化食品安全所想到的一 些事

已有 4764 次阅读 2014-8-3 19:55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食品安全, 妖魔化

炎热的夏季,丰富的食物,脆弱的肠胃,有关吃的满目的流言…….

牛奶有毒、粥店的粥有毒、吃的水果有毒、肉有毒、大米有毒,西瓜被打了甜蜜素不能吃……总之,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今天这个有毒了,明天那个不能吃了”的贴子漫天飞舞,炒了新闻炒旧闻。即便是已经被“击破”的流言,仍然被反复转发。似乎有那么一些人,总是竭力制造恐慌气氛来博人们的眼球,即使是空穴来风,却总是屡屡得手。

从我们吃的主食、水果蔬菜、喝的饮料,到肉食,几乎所有的食物门类都难逃被妖魔化的命运,许多原本不是转基因的蔬菜水果被打上“转基因标签”,正常食用无害的加工食品也被扣上有毒的帽子,热闹非凡!

不过,当人们大声问着“还有什么能吃”的同时,却很难改变各自的饮食偏向,包括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健康的饮食习惯。卫生风险比较大的街边小吃、露天烧烤依然火爆,麦当劳、肯德鸡这些洋快餐看似在中国还会火下去,当然,我绝无长洋快餐志气、帮洋人企业说话的意思,只是抛开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单纯从人们的食品偏好去议论一下而已。

上周连续两天的午餐是楼下麦当劳的汉堡快餐,一次是麦香鱼套餐,一次是麦香鸡套餐——只有这两种有卖,因上海原料供应商出了问题,京城大部分麦当劳店所有猪肉原料的汉堡品种,海报也重新更换,店里明显冷清了一些,但店员说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麦店的供应和人气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你再怎么说麦当劳、肯德鸡是垃圾食品,反正在中国就是受欢迎,特别是年轻人,吃的不仅是汉堡,也有洋快餐文化的成分。连我等中年人,吃腻了单位不怎么可口的自助餐,时不时也会去楼下吃顿汉堡。觉得相对卫生,也比较可口。偶尔食之,不认为对自己的健康会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

而看起来可能隐藏的食品安全风险——“非正常”生产的猪肉、鸡肉、鱼肉,有可能是转基因大豆油炸制的薯条,还有油炸这种原本就是看起来不健康的烹饪方式,早已被美味的诱惑所冲淡。对于其他看起来不怎么健康的美味,何尝不是如此呢?看看“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的传统美食,有多少称得上是健康美食呢?

为什么要妖魔化我们的入口之物?单单是为了博眼球?为了某种利益?还是借此发泄对社会的极度不信任。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说被妖魔化了的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是倒霉蛋、替死鬼也好,说其中有利益博弈的受害都也好,似乎反映更多的是一种人们源自社会信任危机的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科学事实本身的细究——这年月,跳动着的是一颗颗浮躁的心,有多少人肯花时间对涉及科学的问题刨根问底,以理智的态度去公平看待事实?

有关食品安全,道听途说总是有其巨大的市场。另外,当某件事情事先被预设结论,当人们的情绪取向事先已经被扭到某个方向,就连媒体的采访也预设了立场,一切的争论都显得那样缺乏理智、混乱,偏离真相,甚至无聊。

有很多背后的东西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在类似转基因这类错综复杂的事事非非面前,看似应该发声的科学家也有难言之隐,一说话就难免被冠以片面之言的标签,记者的歪曲、断章取义对他们也是很大的威胁。相关人员往往总是被动深陷舆论的漩涡之中,在各方混战中发出一声声叹息。

科技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国家战略问题,如此复杂的事事非非怎么可能靠简单的科普去解决?但没有一个在类似由相对公正的科学共同体团结在一起的出自专业人士发出的理智声音,显然也是不行的。价值观、利益链、个性张扬这些附着于科学问题本身之上的种种复杂因素,不可避免影响着人们的话语选择,科学工作者也不例外。

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摆在桌面,当然政府的监管、生产者的良心缺一不可,把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尽量消灭在萌芽中、把吃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明白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但在中国情况看起来并不那么乐观。

恪守底线是必要的,不管怎么说,如果是事实,像转基因主粮这类在中国未经批准就失控、大面积种植的事件还是非常严重的,希望能对公众有个交待。监管的底线不能含糊。百姓可以选择自己吃什么,不吃什么,但不能容忍吃的什么都搞不清楚。

公众有权利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发出自己的诉求,我们需要知情权,渴望参与其中,但信息的不对称是不利的现实。公众唯有通过提高自己的知识贮备、科学精神,提高对舆论的辨别能力,保持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去应对乱像。小心媒体歪曲或夸大事实的报道,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应有的科学态度。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也必然引起持续关注。但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妖魔化我们的入口之物,这只能增加部分敏感人群的恐慌情绪,让社会应得更加不和谐。当然,对多数人的生活来说,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影响。美味的诱惑、个人的习惯、不知情下的无奈选择,似乎令人们对潜在的来自吃的危险已经习以为常。但妖魔化食品安全与监管不利和无知带来的现实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样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食物多样化是规避安全风险的不错选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816846.html

上一篇:我,埃博拉病毒,又成大明星了!
下一篇:井冈山趣闻
收藏 IP: 114.253.135.*| 热度|

31 李学宽 蔡小宁 武夷山 曹聪 文克玲 李小文 林中祥 黄永义 张海霞 王德华 肖里 吕喆 苗元华 闵应骅 陆俊茜 唐常杰 张珑 张忆文 赵斌 王春艳 郑永军 李颖业 wangqinling anonymity jiareng cloudyou rosejump zhyzh wisdomstar permafrost freefish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