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抽空议论一下科学:中医和西医

已有 2824 次阅读 2014-5-28 23:21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科学局限性

科学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科学可以用来指导吃饭,也可以用来谈论,或者说议论,整天高谈科学问题的人都会让人感觉很牛,因为至少在一部分人看来,科学是很神圣的,它差不多就可以代表真理了。当然掌握真理多的人就很牛了。其实科学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越发突出了,其中包括很多人为的因素。


科学是可以用来议论的,什么人有资格议论科学问题呢,大科学家可以,小老百姓为什么不可以?毕竟,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指导我们生活的科学问题,多数人会循着科学的轨迹去尽可能往好了规划自己的生活,但科学就一定正确吗?不正确的就一定是不科学的吗?

刚看了我党(九三)我会(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科协年会上的讲话,谈到“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就他的看法“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在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我们中医是达不到的”。

个人认为,韩主席对中医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中医治病的方法更多来源于实践经验,而很难总结成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中医有实证,但却不能很好量化,不能过分逻辑化地加以理论阐述,但却有效。作为一个有基层卫生系统工作经验的科学家,韩特别强调了西医要学习中医的接珍之道,以人为本的治病之道,至少传统上是这样的。

中医不是科学是什么呢?韩主席把其比喻为人的艺术,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很多中国人都喜欢看中医,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起码正规的中医大夫能跟你在身体和精神上有更多的交流,而现在西医差不多已沦为靠机器而不是靠人去诊病。西医大夫很少愿意与病人多交流。当然这与中国的医疗体制有关。

 

我就不爱去医院看病,有病宁愿自己看看资料,尽量自我调理一下。今天胃实在不舒服,下班前就去农科院门诊部花五毛钱挂个号,就想开点药。你还别说,小诊所社区全科医生什么的,大多懂点中医之道,会看看舌象。大夫反正待着没事,我们就聊了一会儿,看了看我的舌头,就说有胃火,先清热,我说了过敏体质,她说很可能肠道的反应也与这个有关。我觉得还靠些谱。起码人家愿意跟你聊。在北大医院,有一次等了一上午,结果看病三分钟不到,让做各种检查,我不想做,大夫就问你干吗来了?我想咨询与我有关的科学问题啊,可人家没空!我这不是没病找添堵吗?

西医倒号称科学呢,可往往没用全面。人们都知道,很多病部分由“心”生,医者医病也应医心,这其实是用现代科学很好解释的道理,只是人们在应用科学结论的时候,难免片面,难免为懒惰实用省事用之。制造科学结论时如此,应用科学的成果时更是如此,往往挑有利的。在以上为本、辩证施治上,中医是不是比西医科学些呢?

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会自己产生效力,得靠人去操作,应用科学的人才最关键。西医大夫要多学学中医的“以人为本”,多用“心”去与病人沟通,从病人那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过分依赖机器。不但医学会进步,社会也会更和谐吧。


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要考虑如何用好科学的成果。再说,现代科学体系内的许多东西并非永远正确,时刻面临着颠覆性的挑战。让公众理解科学也好,科学传播也好,首先要弄清科学到底是嘛。公众理解科学,除了理解科学的成果,也需要理解的科学的局限性,科学的负面效果,就是不好的一面。尽管这样会带来令科学家、令决策者不快的效果。但抛开利益去客观反映科学结论,真正为大众用好科学的成果才是关键吧。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梦想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798509.html

上一篇:在“云”端,我们能否看到美丽的风景?
下一篇:远去的端午,远去的童年,回忆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的童年时光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6 王德华 吕喆 周健 李亚平 孙小淳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