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传记,不仅仅是对科学家本人的宣传 精选

已有 5346 次阅读 2013-6-30 22:17 |个人分类:图书推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传记

尽管我们每天都尽情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但仍然不能否认科学本身的小众特性,科学家远不如文字家有名,这是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我们如果不能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自然很难记住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名字。文学家及文体明星们的情况则不同。


但无疑,科学家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也是科技未来重要的书写者。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也不可能被遗忘。文艺明星们可能只是一时的出名,一时的火爆,而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历史创造者,将会永远被载入史册。想像一下,若干年后,热爱读书的我们的子孙后代无论是在传统的纸书图书馆,还是网上的电子图书馆,关于历史人物,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的仍然是描写曾经创造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一生的那些史料。也许,那些名噪一时的文体明星们只能算是“流星”,稍纵即逝,而真正能创造历史的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家们才能不断成为天上的“新星”。

 
科学家要不要大力宣传,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深入讨论就能得出答案。下边的问题就是科学家如何宣传的问题。科学家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部反映特定时代、特定时代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历史。那些伴随科学家成长一生的历史,在外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些枝节,最有深感受的也许只有科学家本人。因此,在科学家健在的时候理清历史的头绪,尤为重要。这真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

 
对于这样一件值得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学生们想到了,编辑们想到了,很多人都想到了。最重要的是,国家想到了。近些年来,各种科学家传记出版热,但多描写他们伴随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政治成长历程,涉及翔实的学术成长历程并不多。这需要大量相对精确的资料的收集,以及反复的现场访谈。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有角度抢救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历史,这大概就是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1部委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重要原因吧。


作为一个小人物,可能无法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这样一个由国务院立项的庞大工程的深刻意义,只是从心理觉得这种投入还是很值得的,它不仅是对人物的宣传,也是对历史的诠释。记得大约十年前,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曾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想做类似“口述历史——科学人生”这样的选题,为此还专门拜访了自然科学史所的樊洪业先生,可惜此类事非我等小人物们能够推动,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现在国家一出手,事情就好办了。


近日,作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成果反映形式之一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第一批十名老科学家的《传记》已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其中凝聚着我身边“科技人物研究所”(出版社下属单位)老中青同仁人的辛勤劳动。

第一批出版的十部传记的十名传主大多是年纪在90岁以上,经历了海外留学,学成归国,战乱和政治动乱,人生坎坷,学术有成果,世界有影响(其中的张宏达虽然非两院院士,但仍是影响较大的老科学家,故被收录)。他们上有恩师,下有传承人,在传记中,不仅可以有看到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各种人物反映的传承合作关系,对他们经历的特殊年代的特殊历史,也会有进一步的印象。这些高龄科学家大多品德高尚,心态好,精神更值得传承,对年轻人的学术成长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的重要成果,这套传记资料翔实、权威,真实可靠,可读性可信性强,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很少利用这个平台宣传我们的图书,以避广告嫌疑招人讨厌。今隆重向大家推荐这套《传记》,因为近水楼台,大多读过,觉得值得一读,值得收藏,仅此而已。

 


最后还想顺便提起两件事,上周在科技会堂参与一套航天科普图书策划讨论会,两名年近九旬的院士梁思礼、张履谦从头至尾都参加了,两位老先生对科普十分关注,观点很有见地。感觉这些老科学家真是国家的宝贝,不仅关注科研,也关注科学传播。梁院士讲到他在平湖给中学生们做航天科普讲座,结束后竟然遇到全校近2000名学生争相找其签名的盛况。还有一件事,几年前在位于北青路上的航天城内溜达,遇到一位非常健谈的老大娘,来自农村,谈到他参与神舟飞船研制的儿子,很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科技工作者宣传不够的不满。但愿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们都能像文艺明星们一样吸引人的眼球,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关于采集工程及《传记》的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言。看了就知道了。书名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吗?那就附上十本传记的封面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704115.html

上一篇:又到荷花开放的季节
下一篇:灿烂的朝霞中迎来生命中新的一岁,北京你早!
收藏 IP: 210.14.118.*| 热度|

15 武夷山 郭向云 李学宽 李伟钢 刘旭霞 王善勇 罗会仟 李惠兴 曹聪 唐常杰 余昕 李土荣 张钫 赵佳 耿爱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