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云南之行之三:走马观花看民俗

已有 4067 次阅读 2012-4-22 23:5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云南, 民俗

晚上又见博友了,很晚才回来。至于见得是谁,估计大家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大南边远道来的两位一家子博友一起见到,不容易啊,我们聊得很开心,有些兴奋。从云南回来一至生病,肠胃不适,今天见了博友,病就差不多好了大半,食欲好多了。趁着有点精神,把云南之行画个句号,不想在这上面多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太新鲜的玩意儿。
 

云南旅游,大家各自的目的不同。但随团旅游的共性只有一个,这就是赶时间,赶路,走马观花。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我们这种穷团,吃住一般,外加一次都不能少的购物,把人整的是筋疲力尽,人困车乏。云南是一定会再去的,但不会再跟这样的团,等被解放了,去那儿多呆些日子,慢慢看,慢慢拍,慢慢游,品味美景,品味民俗。


说到民俗,其实也是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因为这多少代表些文化。云南至少有
20几个有分布的少数民族(导游介绍光丽江就有52个少数民族,咱怎么也数不出来,难道是听错了?看怎么统计了。这就如同说我们海淀区有56个少数民族一样,因为有民大啊),当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民俗。但在我看来,多数的少数民族已不再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大多被汉族同化了。至少从外表上来看,看不出哪个是少数民族,除了旅游点的导游,也难得见到穿民族服装的百姓。没有自己的宗教、语言文化维系,这也许是这些少数民族更容易被同化的原因之一吧。这与西藏的藏族不同。

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有些所谓的民俗,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或仅限于传说,或已失去生命活力。通过导游的讲解,通过文艺演出,也许都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一面,所以这里说民俗,不如是当成一种茶余饭后的娱乐。即便是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又能怎么样,没有传承活力的民俗,应该没有什么宣传意义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丽江,那么美丽的地方,却与人生最残酷的事情——殉情相联系,因为这里有殉情之地之称,玉龙雪山的云杉坪等风景美丽的地方,也是情人们选择双双殉情的地方。“印象丽江”大型演出最感人的地方是家人送女去殉情,依依不舍。



殉情虽说是纳西族的民俗,但也只有不到三百年的历史,并不久远。据说纳西民族崇尚男女爱情自由,女人的地位原本也不低。但自从
1723年清廷介入后,汉族包办婚姻的恶俗逐渐影响到纳西族,男女不能自由恋爱了,“不能爱,毋宁死”,于是,才有了殉情之风。可见,殉情是被汉族同化的结果,并不是纳西族固有的民俗。


据导游说,近年殉情的事情确有发生,但多为外来人,当地的人可以自由恋爱,当然就不会选择去殉情了。悲壮的殉情已成为纳西人的历史。尽管有时看起来死亡也可以变得美丽,但无疑活着更好。

 

殉情之情哪里都有,只是方式不同。作为已成历史的民俗,不必当真。后来发生的一些事的确不怎么好,比如,两对男人相约一起去殉情,两女先跳下悬崖,后两男反悔,想了想,拍屁股走人。由此有人得出结论,世间真情少,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追求并不相同。其实,总有些人会从冲动回归理智,也有人会冲动到底。

 

另一种民俗,婚俗,如大理的嫁新娘,掐新娘,倒是相对真实,喜俗总是容易流传,但太麻烦的婚俗也会逐渐淡出现代社会。



注意到白族新娘出嫁时身上要戴两样东西,一个是胸前的镜子,还有头上的墨镜。镜子是辟邪的,出嫁后要挂在床头;墨镜是遮羞的,因为大理白族盛行哭嫁,阿诗玛哭肿了眼,要用墨镜掩盖。不知道白族的这些婚俗,现在还有多少人遵守。

很多历史,很多传说。有的并不一定有统一的说法。比如,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城门,后者却没有。

 
 
除了丽江,玉龙雪山,云南之行最让我心动的还有大理三塔寺的佛塔。我在那里可是给大家都保了平安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562506.html

上一篇:云南之行之二:印象丽江
下一篇:博客微博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写在开博两周年
收藏 IP: 125.33.205.*| 热度|

10 武夷山 蒋继平 李学宽 刘立 张玉秀 鲍海飞 付碧宏 马英 魏岩冰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