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科学普及的“双力”驱动 精选

已有 3725 次阅读 2011-4-26 22:26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普及, 激励机制

 一年前的今天,本博客以科普话题开篇,一年后的今天,将话题重新拉回科普。


这不仅因为与科普有着扯不断的情缘,更由于这个话题留给人太多的思考空间。


不仅仅是自己的思考,也有对别人思考的综合。关于科普相关话题,许多博主都已经有精彩的高见了。


前两天看到陈学雷老师的文章“科研人员与科普:中美对比与反思”,很有同感,重要的是陈老师对这个话题有切身的感受,有第一手资料,更有说服力。


关于中国的科学传播,我们的差距都摆在哪儿,不仅有科学文化的差异,有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的差异,更有体制上的束缚。改进的空间不小,但这些年的进展的确缓慢。


国情不同,需求不同,人们的兴趣点不同,科学普及的着眼点不同。中国科普与国际接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发达国家,提倡让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这个口号很难叫得响。美国纳税人的知情意识强,既然科研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了解这些钱究竟用于什么样的研究,所以科研人员要花大力气用通俗的方式去解释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在中国目前的国情,这方面似乎没有太大的需求,不透明的事情太多,大家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公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对知识传播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老百姓更需要的是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常识,逐步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而不是复杂的科学原理。


兴趣和需求是拉动科学传播的两驾马车。事实上,在很多时候,非实用的科学是很难让人主动去理解的,也没有必要让多数人去费这个力,就像我们只需享受核电送来的光明,而不需要了解核电的具体原理,当然,这并不妨碍有兴趣的人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与国民科学素质的评价应该关系不大。


这是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对于传播者,或说科普人而言,同样是兴趣和需求两方面的问题。关于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问题,一向是个焦点问题。在中国,科研人员较少参与科普,当然兴趣是一个问题。凡是热衷于科学传播的科学工作者,一定有兴趣拉动的一面,当然,他从事的研究领域,也应该是适合科学传播、容易激发传播兴趣的领域。另一方面,兴趣驱动下的传播实践,一旦偿到了甜头,自然会产生需求的拉动。有些科学家、医务工作者,以科学传播者的身份,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即出名又得利,促使更多的人希望走上这条路,但相对机会较少。这是市场化的传播需求拉动。


从科普的对象来说,不仅仅是普通公众,还有合作的企业、给钱的政府官员,等等,做好科普的需求还是比较广阔的。


个性化的兴趣驱动和市场化的需求拉动,容易让科学传播庸俗化,甚至跑偏。像张悟本之类的“养生大师”,还不是靠某些媒体为了那点利益,推到前台的。

因此,政府主导下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就不可或缺。

对于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主要是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刀切做出硬性规定,选择适合的领域,挖掘更多的适合做这方面工作的专家,首先满足公众的需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我们不能强迫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一定要有科普性的介绍,但完全可能做到将科研人员发表优秀的科普文章引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潜在的利益驱动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人科研人员参与这项工作,激发这方面的潜力。

在中国,管理体制上,科研与科普区分的很开。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与日俱增,按岗位拨付个人可控度较高,即使有结余,一般不会有人主动拿出部分经费做科普。而科普经费单独列支,政府主控,面向全社会,需求不好测算,效果难以用硬指标评说,故钱花的相对随意性较强。很多时候,表面热闹,效果很难评价。在科普问题上,确如陈老师所说,有“重面子、轻里子”的问题,具体涵义应该包含为数不算多的科普经费其实用于装点门面的不少,多用于“政绩工程”,除了实用技术普及,如教农民怎样种地,真正直接惠及百姓的似乎不多。


不如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工作者发挥自己所长,做一些科普创新的尝试,让科研与科普融为一体。比如,建立科研项目与科研产品与公众对接的渠道,这不仅能让公众广开眼界,也可能从外行的问题和建议获取一点改进科研、改进产品的信息。实用性的科普可能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尽管这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科学领域。每年的科博会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但常态化的科研走近公众值得探讨和尝试。


说来说去,科普,还是要搞清传播着与被传播者的需求,兴趣点,鼓励有科学背景、有传播能力的人投入科普。与其让没有科学背景、又缺乏责任心的记者去随意传播“不实的科学”,不如建立一种关键时刻能让科学家开口说实话的机制。这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钱,更多的责任心,挖掘人才,激励人才,适时用好人才。

啰嗦半天,不知主题是否表达清楚。原标题为“科普:兴趣和需求的拉动以及政府激励机制的推动”,太长太拗口,按照刘立老师的建议,改成“双力”驱动,不知如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437634.html

上一篇:最后的桃花运
下一篇:红螺风景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8 李学宽 刘立 谢鑫 木士春 朱新亮 孔晓飞 曹建军 shihuashishu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