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清明时节,思亲人,话生死

已有 3223 次阅读 2011-4-5 21:3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清明, 思亲

美丽的十三陵天寿山脚下,那是亲爱的母亲长眠的地方。每年的清明时节,姊妹们都要来到这里,与母亲一起感受春光的到来。


转眼快七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母亲,心还是那么脆弱,站在母亲的墓前,不禁流着泪一遍遍呼喊:母亲,好想你啊,哪么我们能在梦中相见也好!而这也正是无数个黑夜中当女儿的一遍遍在心中默念的。


在那个永远难忘的秋日早上,在明媚阳光的护送下,母亲平静中驾鹤西归,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遗憾,没有在最后时刻陪伴她身边的遗憾,没有机会更多尽孝的遗憾。。。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还给了我们许多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甚至没有来得及说声谢谢,她就这样走了。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失去最亲的亲人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痛,那个夜晚,伴着泪水,彻夜难眠。每每想起最后的别离,母亲充满温柔而不舍的目光,挥之不去的痛就会袭上心头,直到今天,面对脑海上抹不掉的回忆,抹不掉的思念,仍然不能变得坚强。
母亲刚刚去世那天,曾沾着泪水写下“怀念母亲”一文,晚报的朋友曾问我要不要帮助发表一下,想想还是自私一点,不想让别人分享那刻骨铭心之痛。


大隐于市的母亲,坚强一生的母亲,尽管我们生死两相隔,但心灵却永远相通,透过蓝天,透过白云,相信母亲每时每刻都在天上注视着人间的我们,“君子防未然,
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母亲最后的遗训,你做到了吗?每每在心中问自己。很多时候,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天堂的存在,时刻提醒自己尽量做好人,做好事,努力”与人为善”,让天上的母亲满意。


母亲的去世,也让我开始重新认识生死,认识我们同会经历生死的人类。“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正在读日本人写的《宇宙的意志》,床头同时还放有另一本靳风林的《窥视生死观》。不再忌讳关于死亡的话题。想想只有把死亡的事情想明白了,也许才知道应该怎么活。尽管关于生死,实在蕴含着高深的哲学,有太多的话题,不是俺等凡人能一下子顿悟的,有一条艰辛的路要走,还是想在通往涅盘境界之路上努力修炼。

记得小时候,曾一度对死亡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想到有一天,太阳照样升起,万物照样充满生机,而自己已不再感受任何。随得阅历的增加,这种恐惧似乎逐渐消退。加之对生死问题有了一些哲学的认识,好像不那么害怕了。想想人类与世间万物一样,都是处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之中。从细胞的死亡到个体的死亡,与生一样,都是遵循宇宙的意志自然发生着,没什么可怕的。生死相续,只有个体的死亡,才能保全群体的延续。其实,死亡瞬间的痛苦可能远远小于活着时所经历的艰辛。

记得有一次做梦,梦到曾同一屋子的灵魂对话。也许真有灵魂存续于世代相传的遗传基因之中呢。


没有信仰的人可能更容易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经历了人生很多苦难的母亲后半年也开始信佛,相信佛教的生死观可能能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每每看着病痛中的母亲,表现些许悲伤情绪时,她老人家总是拉都着我的手安慰我们:别怕,人早晚会死的,没什么可怕的,天堂也不错。好伟大的母亲!能坦然面对生死,我们将来能够做到吗?

本不想让大家分享我的思念,我的悲伤,结果还是忍不住。想想今天在天寿陵园,意外碰到科协的一个同事,与我们一起祭奠我们的亲人,真的很感激。对死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


还是那句话,善待亲情,善待万物,善待自己,好好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429986.html

上一篇:“恶补”糖尿病知识
下一篇:春来了
收藏 IP: 221.217.204.*| 热度|

5 李学宽 孟津 曾新林 shihuashishu qingjianlo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3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