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科普,需求才是创新的源泉 精选

已有 5967 次阅读 2010-5-27 23:35 |个人分类:科普评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普及, 科普需求

自从在科学网上开了博客,总有一种兴奋,一种冲动,一种总想说点、写点什么的感觉。

科学网也许能使自己变得聪明,因为最近的确思考问题多了,动脑筋多了。不好的是,看电脑也更多了,对眼睛总不太好。发文是一个方面,由于俺敲字快,花时间不算多多,更多的时间是忍不住想看博友们的博文,发现好文还是不少的。

尽管过去一些年写了一些科普书,也想并已经把其中的一些东西传上来与大家分享,想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觉得这些东西形式还是很传统的,另外由于写作时间较早,有些东西今天看起来会有些OUT。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修改,通过大家的评论修正一些东西,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这些年市面上科普图书出了不少,杂志上科普文章也发了很多,能引起大家广泛兴趣的,可能并不多。其实,科普阅读本身也是一个群体指向性很强的事情,比如,现在有一些”军迷“,专门盯几大军事刊物,期期不漏,尽管上面也不都是写作手法很新的精彩文章,但不少人就是对军事有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形成固定的读者群。

有需求才有市场,所以,从读者群层面上,像军事题才、体育题材、健康题材等的科普书刊都还算经久不衰,但出的太多、太滥,搞的市场也挺乱的。有些科普图书是迎合政治需求出的,大部分被定向采购,可能看的人并不多。这是另外一方面的事情。科普内容,可能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数人都有汲取科普知识的需求,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但可能实用才是最重要的。如针对遗传知识,对于一般公众,或者本行业之外的人知识人,可能并不需要了解遗传基因的具体化学结构,它的复制方式等微观层面的东西,只需了解它能决定什么,不能决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就足够了。结合医学讲遗传,最受欢迎。

所以,我的体会,讲科普,内容的筛选挺重要的,也挺需要认真调研的。所以,检讨自己以前写的一些书,有闭门造车的成分,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不管对象需要不需要,一味按自己的思路去写,没有更多占在读者的角度去想内容。

此外就是方式问题,写科普书,一不留神就写深了,也就是专业性强了。一是因为不太会讲故事,只能拿原理去凑字数;另一方面,也怕人家说咱尽用故事糊弄人,内容太空。现在看来,观念可能需要转变。科学的传播可能更需要一种令人轻松的方式,如多用故事去启发人,引起别人的兴趣。当然,前题条件科学性要把握,要传播的知识尽可能准确,历史事实也要正确,不能误人子弟。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

搞中国科普文选,前后30种,收入1300多篇文章,涉及800多名作者,各行各业都有,其中也不乏一些所谓外行。纯科研人员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很多都是杂志社的编辑,多面手,这个现象值得研究。不是提倡外行写科普,如果外行能虚心学懂一些东西,并用自己的方式,很明白地讲给别人听,也不失为一种科普资源吧。英雄不论出身,但是真英雄才需要鼓励。

正在看新闻台的主播关注:京城最贵”神医“张悟本遭广泛质疑。觉得张悟本之流现象,也挺值得大家深思的。这种需求导致的科普市场,能够持续多久呢?

所以,俺觉得,科普,不能搞灌输; 科普,一定要有的放矢;科普,需求才是创新的源泉。

在科学网上,我们大家是否可以根据科学热点,发起一个个专题,大家一起讨论,顺便也可以起到一点科普的作用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329393.html

上一篇:“玩”科普也可开心
下一篇:有一种和谐叫互利共生:线粒体的启示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章成志 梁进 王德华 梁建华 卜王辉 杨顺楷 许浚远 吕喆 杨芳 柳东阳 侯成亚 张旭 曹建军 zy88093139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