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冬至:吃饺子、观蜡梅,等等

已有 2469 次阅读 2020-12-21 16:1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今日冬至,京城的天气状况很平稳。提到冬至,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冬至数头九”,数九寒天到了,标志着北方已进入寒冷的深冬季节,继而又想到“春打六九头”,掐指一算,再过五九四十五天,立春节气就到了,仿佛寒冬已经过了一半。百花盛开的美好春天就不远了。

今日冬至,白昼最短,从明天开始,我们每天可以多享受两分钟的阳光,希望又多了一点点。

小时候学的东西记得很牢,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数九歌啥的,既包含一定的科学成分,也融合着一定的中华文化气息。看这两天关于冬至的文章,不知啥时候,这个节气也成了除春节之外的最重要节日,哈哈,真的不懂,啥都成了节,过节上瘾,可以借机搞一下营销,也好。

有历史学者介绍,3000多年前,也就是周朝的时候,以“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冬至就是曾经的年。所以,中国有句谚语“冬至大如年”,这个说法好像还头一次注意到,看来,俺的知识还是太贫乏了。

朋友圈又被饺子刷屏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天饺子馆的生意肯定很好,在北方,不管是那个年龄段的人,都晓得冬至吃饺子,要这个仪式感,习惯面食,很多年纪稍长的人本来对饺子这种食物情有独钟,也喜欢享受做馅、擀皮,包饺子的乐趣,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常做饭,要的只是吃饺子晒朋友圈的仪式感吧。

可是,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大概这节那节有吃饺子习惯的百姓不足人口的一半吧,也许只因为他们过节的习惯各不相同、饮食更加庞杂,很难选出一两种饮食可以拿出来当做主流食品,全国范围内宣传一番。

饺子这种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好吃又营养丰富合理的食物,它能流传下来,也有它的必然性,至于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不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其实也没多少人关心。LG是南方人,不会包饺子,曰,“北京的节日都吃饺子,就没有一点新花样吗?”我说,“有啊,现如今想吃啥就吃啥呗,吃饺子多省事,盘子碗都好刷!”

说完了吃的说看的,这跳跃有点大。今天农历十一月初七,离腊月的门还有点远,这个季节更像刚松开秋天的尾巴。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蜡梅又有两株开花了,甚至快开败了,还是靠近水边的两株老树,其余的都还停留在花骨朵阶段。估计陆续开放一直可以持续到来年2月底3月初。

以前的博文写过了,蜡梅不是“蜡梅”,也不是“梅”,它是蜡梅科蜡梅属的落叶灌木,与春天的梅(蔷薇科落叶乔木)完全是两回事。蜡梅与迎接春天无关,它是在京城的深冬唯一能开放的花儿,是隆冬季节来访的“寒客”,所以还是能吸引不少人去观赏拍照。

其实,走进卧佛寺大门,远远看去,根本没有花的影子,甚至走到树下,不仔细观察,都没有站到花下的感觉。蜡梅那淡黄色的小花太显低调,尤其在残叶之间,更显得有点隐秘,好在阳光照过来,蜡质的小花才显现出它的魅力,蜡一般晶莹,金黄色的靓丽。

大自然就是如此,总是造就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丰富我们的视觉感受,像蜡梅这种不惧风雪,反季节开花的物种,也一定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63506.html

上一篇:互联网+医疗时代,医疗大数据如何破解医生和患者的难题
下一篇:2020,岁末感言
收藏 IP: 221.223.192.*| 热度|

11 武夷山 杨正瓴 朱晓刚 张叔勇 李学宽 尤明庆 孙颉 王汉森 张忆文 陆仲绩 刘用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