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追寻花开的脚步:海棠篇

已有 3445 次阅读 2020-4-8 21: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海棠花

站在家中朝南房间的窗前,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的河流。

说是河流,其实就是北运河的一段支流,从西向东,从我家对面的桥上折向南,这段称为凉水河的水系流经北京丰台、通州、大兴几个区,全长有几十公里。

住在西城与丰台的交界,这段凉水河其实也算从西城过了一下,只是很短的一段,从西客站旁边的莲花池公园经过一段地下暗河,引出了凉水河的一段,名曰莲花河,全长有四公里多。

莲花河,很好听的名字,可惜这里目前还没有种上莲花,以后可能会有吧。记得十多年前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天热时还能闻到河水的臭味,据说凉水河沿岸有几十个污水排污点,河水都是黑的。

这些年首都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每段河都设置了“河长”,负责辖内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如今的凉水河、莲花河,及其两岸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之所以在写海棠之前,写写凉水河、莲花河,是因为特别喜欢河两岸的绿化景观,前两年刚刚建成的莲花河滨水绿道,两旁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春天常见的蔷薇科等观赏树木这里都有,甚至还有比较珍贵的种类。

想赏花拍花,不用走远,这里都有。靠近水源,空气湿润,树木花草都长得不错,开花也比较早。

天好的时候,喜欢到对面的莲花河滨水绿道去走走,顺便拍花赏花。这里基本算靠南城了,老北京的气息相对比较浓厚,一片老旧楼群中人来人往,提笼架鸟、遛狗、下棋、侃大山的、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随处可见,很热闹。赏花的同时,也能感受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言归正传。说道海棠,广义来讲,是个比较庞杂的家族,植物分类上分属于不同的属,叫海棠的不一定是“海棠”,当然是指狭义的海棠,隶属于蔷薇科、苹果属,对,侠义的海棠,跟我们吃的苹果是一家子。

想起去年腊月的时候,从家门口的菜市场搬回一大盆“干枝梅”(卖花的说的),有点光秃秃的树杈开满了粉色的艳丽花朵,乍看还真有点可以以假乱真。其实这盆开的很好看的花儿不是什么梅,是海棠,名字不止一个,如日本木瓜、日本贴梗海棠、倭海棠,分类上属于蔷薇科木瓜属。


IMG_4790(20200408-180108).JPG
春节前搬回家的海棠花,如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挂掉了,感觉挺对不住它的


常见的同属于木瓜属的海棠,还有木瓜海棠或者叫毛叶木瓜;贴梗海棠,又名皱皮木瓜。我们吃的木瓜则属于光皮木瓜。木瓜和海棠混在一起,奇怪吗?好在二者都属于蔷薇科大家族。

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的确不太好分呢。感觉贴梗海棠的花儿更小更可爱,很适合盆栽



IMG_4792(20200408-183007).JPG

路边随手拍的木瓜海棠。





盆栽的贴梗海棠

叫海棠的还有一大类叫秋海棠的东东,与侠义的海棠亲缘就远了去了,属于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草本植物,常做盆栽。不多述。

蔷薇科苹果属和木瓜属的海棠有四种,俗称海棠四品,分别为苹果属的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属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

从家中的窗户向南望去,河边的西府海棠粉色一片,已经快开败了。顺着河边步道向南走远一点,发现河西边浅粉色的垂丝海棠已经盛开,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拿着专业相机拍照。看来这垂丝海棠的金贵劲儿和名气远大于西府海棠。

IMG_4587(20200407-061411).JPG
莲花河畔海棠花开
 
苹果属这两大海棠种群其实很好区别,除了开花的时间有先后,从树形上看,西府海棠树冠枝条直立,垂丝海棠树冠宽阔,分枝开展角度大;西府海棠花不下垂,垂丝海棠的花下垂。从花色看,垂丝海棠更丰富一些。常见的有紫红色,粉色,等等。

河西侧的粉色垂丝海棠满树海棠盛开的时候,河东侧的红色海棠大部分的还在含苞欲放。品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树木开花的时间都不同。


苹果属的海棠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据说在先秦的时候就有栽培,大约在18世纪的时候传到欧洲和北美等地。有点名气的海棠品种不下几十种,如丰花海棠、多花海棠,草莓果冻,钻石海棠,火焰海棠,等等,反正也记不住,别把海棠当桃花就是了。

不多啰嗦了,还是发照片吧。




蓝天衬托下的海棠花最美













红色的海棠与垂丝海棠的花型还是不太一样(原来是亚当海棠Malus  ‘Adams’,谢谢徐老师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27454.html

上一篇:怀念之情,不因岁月流逝而淡忘
下一篇:追寻花开的脚步:牡丹篇
收藏 IP: 111.193.83.*| 热度|

18 徐长庆 信忠保 刘立 刁承泰 杜占池 郑永军 王汉森 朱晓刚 郁志勇 刘光银 舒红 李学宽 王德华 杨正瓴 康建 籍利平 刘钢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