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新冠日记:舆情热度出现转折一个月后

已有 3805 次阅读 2020-2-20 16:3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冠日记, 舆情变化

很久没有这么密集的发博文了,并不想蹭什么热点,只是这些天时不时有想记录点什么的冲动。这一段时间,似乎每一天都有值得记录的东西。

 

这是有关这次疫情的第13篇博文,距离一个月前这个话题开始在网络发酵,过去了整整一个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14994.html

一个月前,钟南山院士首次在电视上肯定了病毒“人传人”的事实,当晚新闻联播,看到最领导作出指示,严防疫情蔓延,北京首次报道大兴的输入性病例。3天后,武汉封城,有关疫情的舆情也进一步发酵,之后本该特别热闹的春节彻底歇菜了。一切都来得似乎有些突然,现在,我们即将度过封闭而又显得有些漫长的正月。

 

一个月前,也就是1月20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136例,不久后,湖北的数据一直在四位数徘徊。今天终于看到降到了三位数,喜讯啊,不意外。尽管数据的断崖式下降与统计办法的矫枉过正有关(第六版仍然以核酸检测阳性为金标准,临床诊断确诊不认了),防控有效的事实还是不可否定。

病毒折腾差不多了,毒力和传染力逐渐减弱,也是重要的原因。回顾当年SARS疫情,也是比较“突然”就结束了。至少在北京,高峰时间不到一个月。所以,今天应该是病毒传播的一个转折点。

舆论圈立刻有人欢呼“离吃火锅的日子不远了”。

 

但愿疫情不会出现大的反弹,一切都会很快结束。今后人类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回想这一个月来,网络热闹无比。我们的心情也随着数字和舆情的变化而变化着。像我这样自我感觉心态还不错、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强的人,居然也有几天出现了失眠,睡不好觉,焦虑。不是担心自己会染上病毒,而是有点过分专注于疫情的相关信息和思考,当大脑被那么多不会使人开心只会使人紧张的信息占据,短暂的烦躁和焦虑好像不可避免。

 

好在焦虑是暂时的,排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是生活在幸运的时代,社会的调节和矫枉过正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非常时期,舆情会干扰人们的思维,影响人的心情,这是事实。面对这样突发的疫情,出现谣言不可怕,谣言像病毒一样的广泛传播才似乎更可怕。然而,我们看到对谣言的定义也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认为传播的是谣言,不是人们的辨别能力差,而是缺乏真相和透明的信息。

 

有人说,相信“谣言”是智商低下的表现,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真不能一概而论。面对灾难,人们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性反应,这个时候,常识和逻辑的作用都似乎不太管用,人们期待着挖出“病根儿”,好彻底铲除,防患于未然。不那么恶意的传播,情有可原。面对不可阻挡的铺天盖地的真假消息,我也不能保证相信的都是事实,但相对来说,传播比较谨慎而已。

 

但“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确存在,尽管是少数,他们利用了众多人急于了解所谓真相的心理恶意制造不实信息,对这些人和信息,不管是网络严管,还是主媒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法律部门严惩涉事者,都是必要的,无可厚非。

 

面对众多涉及科学内容的传言,尽管科普的作用仍然显得有些微弱,但不能不做。理性的互动和善意有依据的批评都是值得赞赏,毫无依据的乱喷人,乱评论事的网络喷子,相信会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唾弃。多数人的眼睛是亮的。

其实也没有必要拿少数人的极端思维和极端言论放大了去评论,他们并没有什么代表性,难道不是吗?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网络舆情的热度也会很快减弱,那些八卦新闻,那些明星轶事重新充斥微博热搜的画面,原本看起来那么不顺眼,现在倒是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

好日子快来了。我甚至开始计划今年的出行计划,到时会不会出现井喷式拥挤?疫情过后,如何洗牌?能不能把经济损失尽可能弥补回来,期待更多的好消息出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19500.html

上一篇:新冠日记:肺炎,免疫故障,不该逝去的生命
下一篇:新冠日记:疫苗,希望和困境
收藏 IP: 111.192.36.*| 热度|

3 武夷山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