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新冠日记:肺炎,免疫故障,不该逝去的生命

已有 5930 次阅读 2020-2-18 16:50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新冠肺炎, 炎症风暴, 免疫调节

新冠肺炎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万人,虽然总体死亡率不高,远远低于SARS,但迄今为止,也夺取了将近2000人的生命,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刚又看到武昌医院的刘智明院长因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才51岁,太令人痛心。

大家都注意到了,逝去的患者中,不乏平时身体看起来不错的个体,年轻人、中年人,强健的老人都不能幸免。人们总是在问:这个病毒怎么如此厉害?有些身体好的年轻人为什么感染后都救不过来?为什么有的患者原本症状较轻,会突然加重,甚至死亡?

我们大多不是学医的,但知道面对芸芸众生,现代医学仍然显得很无奈,生命脆弱,不分彼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虽然筑起了免疫系统这样看似强大的保护机制,但它并不完美,时常会出错,面对人体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医学面临诸多难处,并不那么好把握。

十几年前,作为科普作家,与北医的两位专家一起合作,写过一部有关于人体免疫的科普书,也借此机会学习了《简明免疫学》原理,一直关注相关的知识,算对免疫这个事情有一些了解和思考吧。针对这次疫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平时人们总说,这个人免疫力强,不容易得病,那个人免疫力差,不仅折腾。其实免疫力用强弱去形容,似乎不太恰当,更准确说应该是免疫调节能力的强弱。我们的健康离不开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也需要随时纠正错误的免疫应答。

免疫是把十足的双刃剑,人体的免疫系统既可以保护我们不受来自体内“叛乱者”和细菌病毒等外部敌人的攻击,也会时不时出故障,由于不恰当的甚至是过激的反应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甚至危及生命。很多人正在遭受的过敏反应,也是免疫系统惹的祸。

如何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不会经常出错,是医学保健面临的一个难题。

免疫系统犹如人体强大的安保部队,时刻努力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和平,但遇到突然入侵的来路不明的敌人,难免会犯“激进”的错误。

新冠肺炎病毒厉害就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易感。不幸染上病毒(很可能量不小)的也不乏平时看起来身体不错的。患病初期,免疫系统反应可能不是很强烈,症状比较轻。一旦免疫系统发现情况不妙,发出预警,就会紧急发动免疫细胞释放大量杀伤性武器(如分泌细胞因子),对病毒猛冲猛打。

但免疫系统过分强烈的反应也带来了致命的后果,杀灭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细胞、组织,不仅仅是肺部,心脏、肝脏、肾脏都是受害者,这就是所谓的“炎症风暴”,杀灭房子里的敌人的同时,也毁坏了房子。

短时间内免疫系统引发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到血液中,引发炎症风暴,正是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是免疫力特别低下,免疫正常的人,非常时期,都有可能诱发体内的“炎症风暴”。“炎症风暴”过后,一些年纪大,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更难逃过多脏器功能的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有些患者不是直接死于病毒的进攻,而是死于免疫系统非正常反应导致的“炎症风暴”引发的并发症。

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报道,相比于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经历炎症风暴后,转成重症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只不过年轻人的逝去可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吧。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有的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与他们过分劳累,身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不无关系。

“炎症风暴”,又称作“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来源广泛,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等。细胞因子平时都是好士兵,它们不仅起到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也能抑制炎症细胞和非炎症细胞的作用和排除异物的分泌。但遭遇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等疾病,细胞因子表达过量,甚至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从而促进炎症过程,使病情加重。

过量分泌的细胞因子,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也会导致病毒进入更加容易,造成更大的破坏。激素等可以减轻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起到“灭火器”作用,但同样是一把双刃剑,长期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个在对非典病人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根据报道,新冠肺炎治愈的患者有的注射了免疫球蛋白,有用吗?免疫球蛋白这东西大家都不陌生,在涉及血清学和免疫学项目的血液化验单上,会出现IgA, IgD, IgE, IgM,这些符号,Ig代表免疫球蛋白,A,G,D等符号代表不同的类别,我们常说的抗体,其生化成分都属于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具有抗体的功能,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并不能同日而语。

免疫球蛋白伴随人体的出生逐渐合成,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血浆蛋白中大约有20%的免疫球蛋白。

IgG是最为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在我们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在血清中含量最高。有几个亚类,分布广泛,是免疫应答的主力。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制剂,如应用比较多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是从大量的健康人混合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成分也是IgG,含有正常人血液中所含的针对多种微生物的抗体。虽然不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但应该可以降低伴生的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感染风险。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范畴。

康复者的血液检出抗体是非常好的事情,但用于治疗还是有诸多不确定性。血浆中的成分比较复杂,含有多种抗体(多抗),针对这次COVID-19病毒的抗体有多少?能够中和多少病毒?能不能有效结合病毒表面蛋白,这些都是未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涉及伦理的因素也要考虑。我也支持利用恢复期病人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其中的B细胞(具有记忆性),尽快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全又能保障数量供给。

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疫苗的出现,利用疫苗防病(治病)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方法。疫苗可以采用灭活、减毒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有效保留成分的抗体或免疫原性质,用于中和病毒抗原。但愿病毒的变异不要太快,疫苗能赶得上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19142.html

上一篇:新冠日记:炎症风暴上热搜,特免血浆能救命?
下一篇:新冠日记:舆情热度出现转折一个月后
收藏 IP: 114.243.201.*| 热度|

14 郑永军 王德华 农绍庄 刘立 武夷山 范振英 闻宝联 王汉森 杨正瓴 周忠浩 刘光银 李学宽 杨顺楷 刘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