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俄罗斯之行:循着百年前那场革命的印记

已有 2958 次阅读 2018-9-23 18:20 |个人分类:走遍天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俄罗斯见闻

出门看世界,俄罗斯是必选国家之一。

对于国人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像苏联像俄罗斯那样, 星星点点为国人所熟知;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远的过去,与我们这个国家的今天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走在莫斯科街头,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很多建筑,与我们的首都北京是多么相似。哦,是当初北京的许多老建筑和街道都是仿苏联设计的。


莫斯科大街.jpg


彼得大帝、尼古拉二世、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这些统治者的名字,为很多国人所熟知。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长大的,对苏联的那段血雨腥风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也受电影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今,十月革命已经过去了100年,在昔日的彼得格勒,今日的圣彼得堡,在冬宫广场,在斯莫尔尼宫门前,在涅瓦河畔,波罗的海海边,我们努力搜寻那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去俄罗斯, 不看文化,不看历史,看什么呢。

如今的冬宫上空,飘扬的是俄罗斯的三色国旗,100年前的1917年十月革命时,它是什么样子?那一声炮响来自何方? 伟大的列宁在哪里指挥了那场惊动世界的革命?

在圣彼得堡,遇到了49岁,一个爱讲俄罗斯历史的张姓导游,关于那段历史,他讲了不少,可惜我在旅游大巴上,精力总是不太集中,对导游的话一向比较存疑,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性地讲故事。话说回来,所谓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故事。

算是比较喜欢读读历史书的人,手头还保留了世纪90年代初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通俗演义》,都要翻烂了,不想也不可能当史学家,闲暇时翻翻演义就当解闷。中国人写外国史少了很多顾虑,应该相对客观。十月革命那一段历史,书上描写的惊心动魄,很好看。重温苏联老电影《列宁在十月》,对百年前发生在我们邻国的这件大事,心中的脉络更加清晰。

二月党人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临时政府政局不稳(虽然得到了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但这些国家都各怀鬼胎),俄国国内一片慌乱,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彻底结束,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此时列宁同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抓住了机会,利用改变生活困境的工人和士兵的力量,果断发动武装起义。

1917年10月25日,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夫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三声炮响,发出了攻打冬宫的信号(不是真的炮轰冬宫)。这艘巡洋舰,也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之一。

那一刻,冬宫门前虽然有战火,有临时政府控制的军队架起的火炮,但并没有血流成河,参加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人数众多,人海战术啊)以牺牲六个人的代价,把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赶出了冬宫。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胜利了。

历史上的冬宫并没有因为那场革命遭受重创,冬宫的文物也受到了起义者的保护,损失很小。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的艺术珍品,要感谢有素质的俄罗斯人革命打仗还不忘保护文物(史书和电影中对起义参与人要求保护文物的场景都有描述)。









革命前的最后时刻,列宁等人在斯莫尔尼宫(斯莫尔尼女子学院)指挥了攻打冬宫的战斗,那里曾经经历过胜利者的狂欢,曾作为列宁格勒(彼得格勒,如今的圣彼得堡)市政府办公楼,如今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宝地啊。

斯莫尔尼宫.jpg

如今平静的波罗的海和涅瓦河,百年前也经历了那场革命的洗礼。巡洋舰的水兵们功不可没、


波罗的海.jpg


作为不可割裂的百年历史的初始, 列宁缔造苏维埃国家的印记还在, 在莫斯科, 在圣彼得堡都可以见到列宁的雕像。俄罗斯人尤其是老一代人对1922年缔造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不久离世的列宁,感情是复杂的,他开辟了俄罗斯民族进步的崭新历史,使这个国家的人民拜托了沙皇的黑暗统治。以后的红色历史延续了近七十年之久。如今,红色的印记还在,苏联的惯性还在延续......

地铁里的列宁雕像.JPG

革命的成功有偶然性,也蕴藏着很大的必然性,哪个国家都一样。领导者的睿智果断、追随者的求变心理,适合的大环境,等等,缺一不可。


有些不幸的是,  70年的红色历史包含了不该发生的悲剧。有太多的俄国人死于二代的残酷战场,也有太多的人死于本不该丧命的和平时代。俄罗斯人一定不愿意回忆那段惨痛的历史。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如今的俄罗斯是新一代人的俄罗斯,尤其是年轻一代狂热崇拜追随他们的普京大帝。还好,俄罗斯人脸上幸福的微笑随处可见,和平安宁的生活在持续着......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136579.html

上一篇:医生总爱“吓唬人”吗?
下一篇:过节了,说点跟吃有关的吧
收藏 IP: 111.193.82.*| 热度|

6 刁承泰 郑永军 张士宏 包德洲 赵明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