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生物钟很神秘,但这诺奖发明的确很有趣 精选

已有 7656 次阅读 2017-10-3 00:09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1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庆长假第二天,天空阴沉,伴着小雨,这种天气,对于俺这有时在睡眠上不怎么受生物钟控制,想睡就睡的人类个体来说,更加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晚饭前不自觉地拿起手机看一眼微信,朋友圈竟被我科普界的朋友们刷屏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下午五点半出炉,授给了三位研究睡眠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美国遗传学家。


生命的林林总总总能找到遗传基因的影子,人类也不例外,尽管很多性状并不是单个遗传基因控制,遗传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命运总会青睐一些幸运的有准备之人,让他们发现有价值的关键基因,起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循着这条路线,更多的生命秘密被揭开。

杰弗里.霍尔( Jeffrey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 Michael Robash)和迈克尔.(Michael Young)是幸运的,他们紧密合作,沿着正确的路线,关于生命的昼夜节律,取得了一个个的遗传发现。

人类要再一次感谢果蝇这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它的奉献让人类一次次获得对生命认识的重大突破。

在果蝇中的发现,被证明也同样适用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看来,这种与生物钟有关的分子机制,在生命进化的长河中很早就开始流淌了。


在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这就是生物钟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的形成。

了解遗传学的都知道,遗传基因DNA大分子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在细胞质中,因此,DNA指导蛋白质合成需要另一种遗传物质RNA担任翻译和运输工具等。mRNA (信使RNA)带着从DNA 拷贝的遗传信息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RNA上合成蛋白质。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这正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遗传信息流在细胞内不同场所有序流动,DNA不会跑到细胞核外,合成的蛋白质也不会随便跑到核里,照理说不会互相干扰,可徧偏这个与日夜生物节律有关的period基因指导合成的PER蛋白不老实,它要想方设法回到细胞核中干扰period的作用,也就是说,PER 蛋白可以让 period 基因失去活性。换句话说,PER period 形成了一个抑制反馈的环路,PER 可以抑制基因合成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循环的节律。

发现这个秘密太重要了,这对于揭开生物钟的秘密走出了关键一步。


问题来了,这个PER蛋白是如何跑到细胞核中去的呢?有没有其他同伙呢?幸好,同伙也被三位科学家找出来了。原来,有个timeless基因,它可以编码 TIM蛋白,这同样为生命正常节律所需。

Young
通过实验将TIM蛋白会结合到 PER蛋白上,然后发现两个蛋白可以一起进入细胞核,并且在那里抑制 period 基因的活性,原来,是TIM引狼入室,把PER带进细胞核,抑制在那里指挥自己合成的period。不过,这个过程是有周期的,他们在果蝇中发现, PER 晚上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所以 PER 的浓度会循环震荡,周期为 24 小时,和昼夜节律相同。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随后的问题是,这种震荡的频率周期为什么维持在 24 小时?接着,Michael Young 又发现了一个基因 doubletime,可以编码 DBT 蛋白。DBT 可以延迟 PER 蛋白的积累,这基本解释了为什么震荡的周期为什么会稳定在 24 小时左右。

从遗传基因、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寻找生物节律的本质,这些发现太有趣了,生物体内的分子代谢、遗传信息流的流动真是环环相扣啊。这大概也是生命适应地球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结果。


30
多年过去了,三位新科诺贝尔奖得主以及相关的科学工作者,沿着已经奠定的生物钟的理论基础,不断深入,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其他一些蛋白可以维持period的活性,以及外界的光如何调节生物钟,等等。

遗传基因太厉害了,人类的很多行为模式(有人认为生物钟也是一种行为模式)都受它的控制。所以,通过食物药物改变这种模式并不容易。


昨天和姐姐谈起倒时差的问题,我们今年5月一个由东到西,一个由西住东,经历美国之行,在纽约神奇相遇,她说她没有感受到任何时差的困扰,而我则不同寻常,遭遇困扰。生物钟的调节因时、因地、因人存在差异,说不清。关于生物钟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可能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日夜循环,周而复始;生命运行,自有节律。世间的生物,都按照各自的生命节律生存繁衍。生物钟是神秘的,不过看来人类已经找到从分子水平上解密它们的钥匙,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科学成果如何更好地造福人类,解决人类生存中的一些难题和困惑。

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了接生气儿、接人气儿的研究内容,新一波大讨论来了,凑个热闹。








2017年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078854.html

上一篇:漫话基因剪刀和基因编辑(二):好用的剪刀和得力的搬运工
下一篇:享受北京城的后花园
收藏 IP: 111.197.150.*| 热度|

5 戴德昌 蔡小宁 王国强 晏成和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