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太行秋色(二):太行前哨第一峰百望山

已有 5303 次阅读 2016-10-23 23:58 |个人分类:走遍天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百望山, 太行前哨

今日霜降,京城的天气不错,有蓝天也有白云,只是缺乏冷空气,好景不长,下周前期雾霾依旧。冷空气有气无力,红叶来的也就不紧不慢,让迫不及待享受欣赏红叶盛宴的人们不免有失望的时候。


这么好的天气岂能错过?赏秋的好时节,总算勤快了一次,一早起来坐地铁公交去百望山爬上赏秋,半天的时间,欣赏这里的秋色,感受这里的气氛,努力感受它的变化。这个距离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随着城市的扩张,越发包裹于闹市之中,人气日益兴旺起来。。

30多年前在农大(西区)读研,大家都知道学校西边有个望儿山,不高的山,喜爱运动的师生常去那里爬山锻炼,走路就可以到达,不记得那时山顶有现在那个醒目的亭子,人工设施、植被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印象最深的山下的京密引水渠中还可以划船游玩,那是我与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地方。那时不觉得望儿山(当地人对百望山的称呼)有什么特别,学校周边有山有水不错,不过并没有那么多闲心游逛。

80年代,不记得秋天大家都要到山里看红叶,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有情调的东西值得大家关注。现在,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才会想到原来“枯枝落叶遍地黄”凄凉晚秋,也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秋。叶子们用它们的衰老逝去,带给人们的是彩色美好的景象。

2001年,百望山被评为AAA级景区,农大、百望山一带也逐渐热闹起来,一批批新楼盘相继建成,许多借百旺(百望)的名字。看中这里的好山好水,楼价看涨,我们曾经为百望山东边一个楼盘而动心,那时一套三居室楼价还在百万以内,即使这样,我们已经买不起了。据说在之前楼便宜不限购的时候,农大有老师一买买好几套,屯着...发财了。

北京的海淀、门头的西山,无疑都属于太行山脉。大行山,让人们有大气的感觉。百望山属太行山余脉,是太行山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故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称。《长安夜话》有云:"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山”.

每年这个时候,许多山地公园都会办红叶节什么的,勾引人们来赏红叶(也许届时人比红叶多)。百望山也不例外,但其实从赏红叶来讲,这里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去处,山势平缓,缺乏层次感,四周又有很多建筑,影响了景色的自然感,不容易拍出好照片。也许是我没有看到,也许是时候不对,我好像还没有在这里见过最美的红叶景观。

占地160多公顷的百望山的确绿化的越来越好了,乔木、灌木交错,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称。空气相对清新,污染较少(事实越来越非此)。京密引水渠的水绕山而过,滋润了这里的草木。

百望山这地方倒是特别适合老人孩子们登山散步,一早来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沿平缓的山路上行,对于我这样不善爬山的人都感觉很轻松,如果中间不停留,常规路线半个多小时就可以上到顶峰了。

早上不到九点是到了百望山,因为天气给力,周末,又是奔着赏红叶来,今天的人特别多,周边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们都来了。然而红叶还是让人们有些失望了,时间还早。

不管怎么说,这样难得的好天,,城边太行山里走一遭, 还是挺惬意的。


就是这样一座山,原来是作为海淀区山前山后地区的分界

大路上山,最先看到的“太行前哨”石碑。



山下不远的地方,单位居民区密集,这个小朋友正在爸爸的引导下找他山下的幼儿园。





山道平缓,适合老人孩子来玩

家长带着幼儿园小朋友来秋游,能者多劳。





山上的纪念碑亭有若干处。









成群的鸽子飞过顶峰的亭子



原来的太行人家不知什么样子




来游园的小学生




山上有几处刻着名人书法作品啥的碑墙,烘托这里的文化气息。




休闲设施不断增加



只要有好景的地方就挤满了拍照的人,与景合影


再过十天半个月,能全红了吗


从北门进上山的路比较辛苦,全是台阶,不过上山应该最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010475.html

上一篇:新疆之行(四):天山之水汇天池
下一篇:太行秋色(三):太行北端白石山
收藏 IP: 111.192.204.*| 热度|

5 吕洪波 苏德辰 刘光银 章雨旭 李土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