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论语心得(1):为什么颜回“博士后”不出站 精选

已有 9120 次阅读 2010-7-13 18:03 |个人分类:舞文弄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博士后, 孔子, 论语, 颜回

   

   电影《孔子》里任泉扮演颜回的剧照(史料记载颜回是少白头的,任泉头发却是乌黑的)

    公元前481年,历史上一位标准的“三好学生”颜回同学在贫困中生病死了。消息传到孔子草堂,老师孔老夫子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嚎,在鲁城西南郊阙里街贫民区的上空久久回荡,年近七旬的老男人的哭声中夹杂着他老人家男低音的妇人般断断续续的絮叨:“老天爷呀,你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老天爷呀,你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农历庚辰年),属相大龙,病死于公元前481年,年仅41岁,可谓英年早逝。认真算起来,其实颜回同学应该算是孔子的孙子辈的学生。颜回同学十岁时就随着他爹颜路同入孔门拜师学艺,跟着孔夫子学习“六艺”的时间长达三十年。古人用“十年寒窗”来形容一个人求学的艰辛历程,学得满腹经纶,然后是金榜题名,入仕做官。当代人求学,从小学读到博士毕业,再做三年博士后,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学成后去做官、经商、当Professor,挣钱养家糊口。现在的博士后出站,年龄大一点的也就是35岁左右吧。按当代人的学习经历算来,颜回同学41岁,人到中年了,还跟在“博导”孔老夫子身边学习,应该算是老“博士后”了吧

    在孔夫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博士后”颜回是孔老夫子最最欣赏的好学生。正如现在的学校每学年都要评“三好学生”,孔子当年讲学传授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弟子们如若评优,这“六好学生”非颜回莫属。孔老夫子称赞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说他是“仁人也”,“回之仁贤于丘也”,被推举为首屈一指的高足弟子,列为“德行”科之首。当听到颜回的死讯时,孔夫子伤心得老泪纵横,失声痛哭,“天丧予!天丧予!”。其他人劝慰他节哀时,他老人家哭着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的结发夫人死时,他没有这么哭过,儿子孔鲤死时,他也没有这么哭过。如今弟子颜回死了,老夫子哭得昏天黑地,让人费解。
    “博士后”颜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闻一知十,尊师尚仁,重道笃行,品格高尚。可能是颜回学习用脑过度的原因,二十多岁头发就全白了,是个典型的“少白头”。当哀公向夫子询问其众弟子们学习成绩的优劣时,孔夫子答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四十岁的“博士后”颜回并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文字遗产,更没有著作传世。我们所了解的关于颜回的一些资料,如“颜回拾尘”、“颜回输冠”、“农山言志”等,大多散见于《论语》、《史记》、《孔子家语》等。知道他爹颜路早年跟着孔子学习民间料理红白理事方面的一些礼仪,他家有几十亩山岭薄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老师孔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颜回同学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有资料说颜回同学是饿死的。后人对颜回同学的才学、人品无可厚非,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的春秋时代,这么一位饱学诗书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却一生贫困潦倒?为什么四十多岁了还不去入仕为官?为什么不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挣钱养家糊口?“博士后”颜回同学为什么不出站呢?
    2500年前的周王朝,正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林林总总的诸侯国,正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飘忽不定的大大小小的国际500强企业,弱肉强食,此消彼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世出英雄出才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各个诸侯Company要想生存,肯定是求贤若渴。在那样一个时代,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想干事创业,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个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像颜回同学这样饱读诗书、精通六艺、周游列国的“博士后”,很像眼下那些名牌大学毕业、去国外拿了学位、精通多国鸟语的海龟博士后,在诸侯Company里混个CEO 那是小菜一碟。像他的同学子贡那样,就是既当外交官出访国外,同时捎带经商做些外贸生意,掘得人生第一桶金,而富甲一方,被后世尊封为儒商鼻祖。像他的同学子路那样进入诸侯Company里干个职业经理人,或者给士大夫们当个管家经纪人。这些都是很体面、很挣钱的勾当。而“博士后”颜回却傻乎乎地一天到晚跟在孔夫子腚后面,陪着他老人家高谈阔论,帮着老师整理整理文章、抄抄书,做做饭,从老师的赞许和夸奖中寻找到一点可怜巴巴的成就感。就连老夫子有时也忍不住要问他:“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同学答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谭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颜回同学的回答所流露出的是一种典型的带有黄老色彩的小农意识,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农思想的升级版。论实力、论机会,颜回早已具备踏入政坛的条件,他“博士后”学历,师出名门,同学三千,学问深厚,品德高尚。只要他想出山,许多Company肯定都会争着、抢着要他的。颜回同学的牌子,应该比当下网上宣传成功可以复制的成功人士、却因国外洋博士毕业证问题,被学术打假英雄方舟子博士搞得焦头烂额的唐骏同学那样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的牌子硬吧。可颜回同学偏偏自己不愿意出来做官。假如颜回同学那时决定出去做官,赚钱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他肯定可以多活好多年。假如颜回同学有了那许多年的人生阅历,他的学问修养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著书立说,参政议政,把夫子的儒学发扬光大,这难道是一种坏的结局吗?颜回同学一日三餐顿顿稀饭,营养不良,饿着肚子弹琴论道,在饥寒交迫淹淹一息的病态中高谈什么淡泊名利,显得虚头巴脑。我们现代人无法弄明白那种缺少一定物质基础的“快乐”,到底是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也与“农山言志”里所吐露的高远志向自相矛盾。在北郊农山,当听完子路、子贡等人的理想抱负后,在老师殷切的目光注视下,“博士后”颜回吞吞吐吐地谈了一回自己的理想:
     “回愿得小国明君贤主而辅佐之,使其明五教,知礼乐。使民不修城郭,不凿沟池,阴阳调和,家给人足,铸剑戟为农器,放牛马于原野。使夫妻无远离之思,千载无战斗之患。”
    “博士后”颜回的回答引来夫子的喝彩。与其说颜回同学是在吐露自己的心声,倒不如说是代老师言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夫子与颜回同学既是师徒,也是人生知己。两个伟大的人彼此欣赏着对方,相互温暖着对方的心灵。从“博士后”颜回的许多话语里,我们读出了他那永远生活在老师高大背影下的“影子”命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颜回同学不英年早逝,他也只能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好学生”,而不可能成长为一位经天纬地的人才。
    君子忧道不忧贫。安贫乐道的“博士后”颜回至死不逾,却因祸得福。颜回因安贫乐道而受到老师的赞扬,安贫乐道这副麻醉药既要了颜回同学的命,也使得他死后声名远扬。“博士后”颜回被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为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他因此获得了“复圣”的光荣称号,他那安贫乐道的灵魂住进了辉煌的庙宇,他病态的形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圈里的一种无形的标杆,麻痹着无数读圣贤书人们的灵魂。引导着读书人习惯贫困,安于贫困成为一种读书人的美德,甚至还有一些学者著书立说鼓吹宣扬这种害人的安贫乐道精神(儒学领域称其为“颜乐”)。
    夫子的哭声穿越2500年的历史时空,不绝如缕,感天动地。我们从哭声中听出骨肉父子般生死离别的剜心割肉之痛,最疼最亲近的人突然从你身边消失后的刻骨铭心之痛,痛失千古知音茫然无助的悲痛,一代哲人遭受突然打击后的悲天悯人,难舍难分如父子般的师徒情分,也包含了夫子对这位得意门生的惋惜、愧疚、自责等各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 “兔死狐悲” 的伤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343635.html

上一篇:为什么见了漂亮MM拔不动腿?
下一篇:实拍青岛海景
收藏 IP: .*| 热度|

16 赵星 王晓明 曹聪 陈安 刘雯 吕喆 盖鑫磊 苗元华 刘玉仙 张杨 李泳 唐常杰 刘广明 张凌 曾新林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