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亲子鉴定技术哪家强?

已有 3581 次阅读 2020-6-3 11:07 |个人分类:闲言碎语|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 论语, 亲子鉴定

888888.png


今天截取的这个小故事,取自《孔丛子.居卫》篇。讲述的是孔老师的嫡孙子孔伋的故事。孔伋,名伋,字子思,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子思周游列国去了齐国。当时的齐国,有个国家级官方学术机构稷下学宫,里面荟萃了战国时期众多的思想家,堪称是那个时代的国家“智库”。子思在稷下学宫结识了许多学者。其中有个叫尹文子的高士,与子思交情甚好,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聊家常,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尹文子家有个孩子,模样长得一点也不像尹文子。尹文子非常恼怒,气得整天用棍子打孩子、虐待孩子。有一天尹文子和子思聊天,诉苦道:“我怀疑这孩子不是我的种,一定是我媳妇不守妇道,生下这么个野种,我打算把这个贱人给休了。”

尹文子的这个疑惑,假如放在今天,解决起来非常简单。把父子二人的血抽一点,去做个DNA亲子鉴定,一切便真相大白了。所谓现代亲子鉴定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遗传性状在子代和亲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断被控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目前,DNA亲子鉴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现代医学是利用基因遗传学做亲子鉴定的,那么古人怎样做亲子鉴定的?查阅古代文献,古人的亲子鉴定方法主要有:外貌对比法、滴骨验亲法、滴血验亲法等。外貌对比法是根据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长相、肤色等,通过比对两人外貌长相粗略判定亲子关系。所谓滴骨验亲法,将活人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骸上,如果血液能渗透入骨,则初步断定生者与死者有血源关系,否则就没有。所谓滴血验亲法又称合血验亲法,就是将小孩的血与大人的血液放在一起,如果能融在一起,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亲生的。外貌对比法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亲子鉴定方法,普通老百姓人人都会。滴骨验亲法和滴血验亲法的剧情,我们常常在一些宫廷剧里看到。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以血型鉴别血缘关系的方法也不科学。

子思是如何给尹文子做亲子鉴定的呢?子思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尧舜的妃子更是可疑啊。尧舜二帝都是圣人,但他们的儿子丹朱和商均这两人的德行,连普通人都不如。如此推断,怎么能这样简单地类推呢?当然了,大概率的情况下,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符合正常人伦之道的事。然而,贤德之父生出个愚笨的孩子,这也是自然天道之使然的结果,并不是你媳妇的罪过。”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子思的亲子鉴定方法,沿袭的套路大致是这么个模式,涉嫌“道德绑架”。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讲,子思的这番说教毫无价值和意义,充其量做了一下尹文子的思想工作而已。亲子鉴定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孔郎。儒家个顶个都是老中医,不重技术重“疗效”。子思的这番说辞虽显老套,但还是发挥了立竿见影的“神”效。尹文子听后马上表态认错,说:“先生请打住,不要再说了,我错怪俺媳妇了。”



相关阅读:

1、走大道还是走小道? 精选

2、学二代”子思:不拼颜值拼德行

3、孔老师也喜欢戴高帽子

4、一则故事,读出早期儒家对待“西方”高科技产品的态度

5、学生得了致命性传染病被隔离,你敢去探望吗?

6为什么成功人士都有“强迫症”

7、得人如渔

8、吃馒头撕皮,不是一般人

9、偷吃人家两个鸡蛋,你认为是小事吗?

10、出院送药方,孔老师为何点赞?

11、健康人文视域下的儒家贫困救助思想

12、一罐粥几条鱼,礼轻情谊重

13 看见导师摆谱,他实在忍不住了

14、一言噎死人,有诸?

15、扒一扒孔老师的“导师服”(1)

16、跟着孔老师学穿衣:夏穿丝麻冬穿皮草

17、好谀恶直闻过不改,孔老师表示实在没招了

18、孔老师教你如何玩朋友圈

19、人生试错,为什么有的人成长有的人作死

20、孔老师说,不学习的后果很严重

21、孔老师的官场秘诀

22、孔老师教你如何伺候领导

23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24、邾文公的A面和B面

25、《相师之道》:孔子用仁爱点亮健康人文之光

26、孔子,春秋时代的“健康达人”

27、孔老师,学医好不好?

28、孔老师是不是在抖机灵?

29、孔老师不是善茬子

30、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

31、《曾子易箦》:儒家死亡观的医学伦理学解读

32、孟老师说,别瞎逼逼行不行呐!

33、中年油腻,人生没戏?

34、孔老师说,这三种人真的搞不懂

35、孔老师教你如何杜绝四种“病”

36、孔老师也信“年龄天花板”

37、论喝酒,我只服孔老师

38、养生漫谈

39、子曰:坏人走了狗屎运

40、如何长命百岁? 孔老师说的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236226.html

上一篇:学篆邓石如
下一篇:鼓楼之夜
收藏 IP: 103.43.192.*| 热度|

12 杨正瓴 许培扬 杨学祥 文端智 宁利中 范振英 徐长庆 朱晓刚 刘良桂 李学宽 张晓良 孙宝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