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鉴宝,我只服孔老师

已有 3630 次阅读 2019-5-16 11:59 |个人分类:文献集萃|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 史记, 文物鉴定

222.gif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史记•孔子世家》

————

不论是股票热,还是房地产热,都比不了古玩热。闲暇时,偶尔看几眼《鉴宝》类电视节目。面对摆上台的金银玉器名人书画,但见舞台上端坐的几位文物鉴定专家们,谈笑风生,侃侃而谈,把一件件文物,讲得头头是道。俺从小敬佩博学之人,看到这一幕,每每被他们的博学多识所折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学识渊博,令千秋万世膜拜。邻居达巷党人就评论他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弟子颜回赞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孔老师的博学,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譬如,孔老师自称“信而好古”,搞文博鉴定也是专家级水平。《史记.孔子世家》里这三个小故事,让我们领略了一代鉴宝大师的风采。

1、坟羊:鲁国贵族季桓子家打井,挖出一只土陶罐子,罐子里有个似羊似犬的小摆件。发现了出土文物,当然要向鲁国都城的首席文博专家孔老师咨询一下。派去的人向孔子汇报说,挖出一只玉狗。孔大师一口断定,这是一只古代的玉羊!还吧啦吧啦讲了一通道理。

2、楛矢: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搞的一次鉴宝活动。电视剧《孔子》里,也演了这个故事。陈国宫廷院子里落下一只隼鸟,鸟身上中了一只长长的箭。这种箭,陈国人不认识,陈国国君派人咨询孔老师。孔老师说,这箭是东北三省那疙瘩的。在周武王时代,东北三省有个叫“肃慎”的小方国,曾向周朝进贡过这种兵器。周武王把这批兵器,分发给姬姓的邦国了。去你们陈国的武器库里找找吧,或许能找得到。陈国人回宫里一找,果然验证了孔大师的结论。陈国人服了。

3、防风氏之骨:吴越两国交战,吴国攻下会稽山城,挖出一些巨型骨头。吴国人不识何物,便把一节大骨头装在车子上,拉到鲁国,向孔大师咨询。孔老师说,这大骨头啊,是古人防风氏的遗骨。大禹治水时,曾召集部落首领到会稽山开会,巨人族的首领防风氏迟到了,禹王杀鸡儆猴,把防风氏杀了。如此巨大的一节骨头,不是巨人防风氏的,又能是谁的?并给吴人讲了讲巨人族防风氏来龙去脉。吴人听了,膜拜不已。

仔细分析孔老师的三场鉴宝活动,对陈国楛矢的鉴定,有文献记载,又有实物参照比对,结论比较科学可信。对鲁国出土文物“坟羊”的鉴定,孔老师的结论非常草率,牵强附会,可信度不高。对于吴国防风氏之骨的鉴定,从现代考古学的角度分析,那些巨骨,尺寸更象是恐龙化石或者鲸鱼化石,根本不是人骨。孔老师的脑洞,开得确实挺大的。面对一块恐龙化石,他居然讲得头头是道,令吴人佩服不已,忽悠的本事堪称一流。

按照古人的习惯,自己行业的创始人称呼为“祖师爷”。古人对祖师爷非常尊重,视为本行业的保护神。营业场所一般要供奉祖师爷塑像或牌位,并按时祭拜。譬如,黄帝是中医的祖师爷。鲁班是工匠的祖师爷。管子是娼妓行业的祖师爷... ...孔老师是我们教师行业的祖师爷,因此古代私塾学堂里一定要挂孔子像。现代许多师范类高校校园里有孔子雕像。如此追根溯源,孔子应该是文物鉴定行业的祖师爷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179379.html

上一篇:山上槐花开
下一篇:古代天气预报?我只服孔老师!
收藏 IP: 111.14.218.*| 热度|

17 李毅伟 王从彦 甄一松 杨正瓴 魏焱明 张珑 马鸣 尤明庆 张忆文 张叔勇 陈有鑑 李学宽 谢力 徐长庆 王安良 杜学领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