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feng 希望理解鸟怎么一起飞,鱼怎么一起游;希望和身边的人分享科学的乐趣。

博文

科学也有为难时 精选

已有 8362 次阅读 2017-6-23 09:1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 医学

科学也有为难时

     胡锋

最近在New Scientist(英国办的科普杂志)登载了一篇文章,所报道的实验揭示了目前已有的科学方法的局限性。这篇文章讲的是如果把年轻人的血液溶血到老年人体内,那么这个人得癌症,阿尔茨默症,甚至心脏病的一些生化指标会大大改善。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治疗结果机理是什么,或者这种“青春泉”的哪种成分导致了这种结果。但是实验的参与者花了约8000美元做了这个溶血实验,结果是这些患者可能都有了好转,而且有些改善很不错。

可是,这个实验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是有缺陷的。虽然,实验者说有一个轻度的阿尔茨默症的患者实验后,医生都同意他可以再次开车了;另外一个重度的阿尔茨默症患者,她的症状在实验后也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但科学这个冷冰冰的家伙是不认可这些煽情的故事的,对科学家来说,这些有温度的故事只能算作“个案”。

这个实验的重大缺陷是,它没有检测安慰剂效应的对照组。现代科学中,检验新的药物的三条黄金标准是:大样本,随机分组和有双盲的对照组。大样本即参加的人数越多越好,而且背景,年龄,各项生理指标最好都不一样,这样可以使得到的结论更有普遍性,而不是只适合“老王家”或者“老李家”。随机分组,即所有的参与者凭掷骰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个骰子一定不能做假,否则造成某个小组内的人关联可能很大。像最近电视剧里某厅长一样,他所辖的厅里倒开水的,都是他们村里的人。

这儿值得解释一下双盲对照,它是为了去除所谓的“安慰剂效应”。比如当一个你信赖的医生给你一个白色小药片,并告诉你它会使你的阿尔茨默症会好转。一般情况是当你吃了之后,果然你感觉到阿尔茨默症症状改善了,甚至用各种仪器测量的生理指标都得出你的症状好转了。可是事实是那位医生给你的小药片只是淀粉丸,一个对你无害的“安慰剂”而已。“安慰剂效应”来自于人巨大的心理期望对自身生理活动的影响。其实,现在很多黑心的商家都在利用这个“安慰剂效应”帮他们卖产品。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告诉我,有一种按摩椅效果是如何如何神奇。而且这并不是一种感觉,免费按摩后,如果你去测量血压,果然大大改善。这其实就是利用了“安慰剂效应”。而双盲对照就是为了去除这种心理对生理的巨大影响,实验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且你不知道自己被分在了哪一组,医生给你的是药丸还是淀粉丸,就连医生也不知道给你的是什么,此之谓“双盲”也。

这个实验的科学家当然也明白它的缺陷。他们也做了一些神经元成像实验,也得到了一些如大脑中的某些部位更活跃了,预示着实验者的认知能力加强了的结论。但是,如何从神经元在大脑某区域的活动强弱到阿尔茨默症状的改善,需要很多的科学研究,还有长长的路。那就还是直接看实验结果吧,但是如何让这些付了8000美元的实验者接受一个“安慰剂血液”,这是否符合法律,能够绕过这条“双盲”准则吗?

在物理学中也做实验,但是没有这些实验标准,也用不上。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对简单,甚至都没有“心理”。但物理学是所有科学学科中唯一能够从分子,原子所必须遵守的最底层的规律,比如牛顿力学,量子力学,一直计算到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的。我的一个同事,在最近的一个报告中洋洋得意的告诉我们,他从最底层的类似的Ising模型出发,一直可以算到这些物体在实验室的某个温度下会从没有磁性变到有磁性,有弱磁性等。

但是,大脑是如此复杂的一个结构,没有人可以从神经元的连接规律,算到这个人在何时会得阿尔茨默症。其实,何止是大脑呢,从最底层的规律出发,预测一个系统的现象,不管这个系统是大脑,蜂窝,鸟群还是鱼群,都是现在还在研究的一个迷人的问题,名字叫做emergence

科学也有为难的时候,也许只有在我国科学地位如此畸形的时候需要说一下。但你不得不承认,在治愈比如阿尔茨默症的过程中,它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方法。同意方舟子先生的论述,所有方法中,科学是最可靠的接近真理的研究方法。


(更详细信息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物理学博士的依墨靳丝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547-1062454.html

上一篇:微积分与人生
下一篇:原汁原味的sci & tech news:序言
收藏 IP: 61.128.131.*| 热度|

14 史晓雷 王从彦 黄荣彬 强涛 陈敬朴 杨顺楷 魏焱明 xlsd jlx1969 xiyouxiyou qzw chenhuansheng yunmu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