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徐永

博文

村里的外来人

已有 3590 次阅读 2009-6-19 19:4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两天住的地方突然停水了,说是管道爆裂了,已经停了两天两夜了。突然间停水搞的人措手不及,昨天买了一捆纯净水解决了喝水问题。但是洗漱就比较麻烦了,前天还在楼下的职工食堂接了点水。昨天人家看着接水的人太多索性关了水龙头,于是昨天只能跑到最近的朋友家接水,一路歇了七八次回去还不敢放开用。最麻烦的就是上厕所了,不上不可能,所以只能竟可能的在外面解决,但是还是满卫生间的臭味,因为不通了,味不下反上,只要有口的地方都出来臭味。前一段时间停电整修线路我还心里想时间长了应该突然停一下电,让那些被老板苦苦相逼的员工或者日理万机的人们都休息一下。现在看停电比停水的影响真的小多了。
       昨天晚上电梯里一个人问:“王师,啥时候能修好?”回答:“设是今晚上,俄看够呛!”今天早上在楼下见到了一个人提水问什么时候来水?说今天十点。于是妻子问,咱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人家什么都知道,那天在楼下接水也是看这别人提着大桶小桶跟着去的。我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吧,人家是一个村的,咱们都是村里的外来人。
      西安这地方,到处都是村,导致在地铁二号线命名方案出来的时候别人一看以为是村村通工程呢。北京门多,西安村多。当然在大一点的也有比如“庄”“堡”“铺”......,但是好像还都是比较小的地方。村里边生活方便,卖什么东西的都有,大到家具,电器,小到钉子,碗筷,生活设施也是应有尽有,有休闲的桌球馆,麻将馆,KTV,也有生活的菜市场,小饭馆,而且东西都很便宜,是外来打工或者学生理想的消费场所。于是一个村就成了一个人口聚集地。有村就有村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个工,上个班之类的,剩下的女人和老人就在家里收房租。他们把原来二层的房子愣是加高到五层六层,中间隔成几个到二十几个平米的小房间出租,好一点隔出来刚能站人的地方弄个卫生间和厨房,美名其曰“一房带厨卫”。村里的人都喜欢自由,不喜欢受人管。有一天在电梯里听见了两个人的对话。甲:现在在那住着呢?乙:村里么,刚搬回其,村里方便,俺村一出气就是南湖,环境又好,你呢?俄为天见你演碎戏呢。甲:玩呢么,你娃呢?现在在那上班呢?乙:现在给弄了个出租车开着呢。甲:不是原来在法院呢么?乙:年不愿意么,闲木乱。甲:好着呢,俄知道,他就是玩呢么。所以你足见村里的人的优越感和自由。
       我最开始租房是在沙井村,沙井村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城中村,而且进出口很小,所以每次进出和打仗似的。而且进去特别乱,各条巷道都是通的,而且基本是正南北,俨然一个小西安么。下面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其复杂程度。有一天听一个女的在电话里说:“干啥去了,能干啥么,俄进去沙井村转了几个小时出不来。”那天路过看沙井村好像已经改造了。
      后来租住在安康办,村子好像叫糜家桥。那年我正在新疆出野外,媳妇来了没地方住,就自己张罗租在了那个地方,这地方在村子来说算是好一点的了,房子基本都有卫生间和厨房。我回来直接就住了,媳妇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好了,到后来还每次都拿起这件事说她能干。这个村子又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由于出去就是丰庆路批发市场,好多人就租住在这个地方,每天坐公交车到这站起码要下十几个人。我媳妇那会临时在地研所上班,每天坐521,我数过好几次,到安康办下车的至少在十个人以上。这个地方印象比较深的是村中有个夜市,夏天特别热闹,不过到最后也是热闹迫使我实在无法忍受而搬离。每天进出村子看到的全是人,出去在丰庆路上是更多的人,到最后想到那个地方就感觉用关中话叫做“木乱地很!”
      再后来就搬到了西大里面,刚开始住在四号楼,四号楼房子小,但是楼稍新一点,人也相对好一点。可是住了不到三个月吧,好像,狗日的房东说是他老婆怀孕了什么什么在外面吵得不行,让我腾房,现在想起来都生气。他是准备生娃呢,出去在外面租了个大一点的房子,但是后来发现外面太吵,又想往回搬。没办法,谁让咱租人家的房呢。最让人生气的是这个怂回来么住几天又搬出去了。后来又打过一次交道,感觉这人不行,言语间透露出是山西人,我就再什么都没说。后来见我他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我老婆说以后和这种人话都不要说。好在那个时候刚处于学生毕业的时候,一个师兄刚好毕业,要搬走,于是就租住在了二号楼。学校的房子看着烂,但非常抢手,有一次有个人在路上问一个老头:设想在学校里租一个房子。老头设:想租房,比上吊还难!足见其难度。二号楼是我住的时间最长的,足足过了两个冬天和两个夏天。媳妇常开玩笑说,你说你租的什么房么,夏天把人热死,冬天也能把人热死!而且在二号楼里我完成了人生的几件重大事情,硕士毕业,博士入学,当然最大的还是结婚了。结婚的时候要收拾房子,叫了一个粉刷工,刷墙的时候聊天说道要在这个房子里结婚时,那个师傅竟然哽咽了,说他兄弟当年结婚的时候也是这么个情况,住着不到二十平米的房子,而且还是别人的。最后还说我就把你当做俄兄弟了,一定要把活给你干好。好人哪!
      最后就是搬到现在住的地方,表面上是住进了楼房。但是还是何家村村民的改造房。时不时在楼道能看见村民上上下下打招呼,门口每天下午都聚集了很多村民在等待房客,有时是在谝闲传,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人,像我们这样的房客,还有一些小公司的职员。我们谁也不认识谁,永远是村里的外来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533-239142.html

上一篇:多好的一个娃啊!
下一篇:筒子楼
收藏 IP: .*| 热度|

1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6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