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哲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S 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chencook@163.com

博文

聊聊一个村里办的“农村妇女大专班”

已有 4218 次阅读 2012-6-9 23:57 |个人分类:科技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妇女, 大专班

20096月份,河北省妇联联合河北农业大学在赛村开办了“农村妇女大专班”开班仪式,石家庄市妇联也同时举行了“乡村女校”授牌仪式。希望通过妇女在家门口学习特色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方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活和当地的综合生态环境。经过几年的学习,这个大专班于近期顺利结业了。

 

的确,把农村妇女动员起来,学习致富技术,对于提高农村的发展潜力,以及提高妇女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这个大专班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为此,还是来个“微服私访”再说。

 

杜小芬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也是大专班在村里的联络人。对于大专班每周上课一次,每次讲授一上午的教学模式,是她最先向河北农业大学提议的。每周请什么专业的教授来讲课,村民原来的基础有多少,大约讲什么内容,河北农业大学在确定这些教学任务之前,也是先征求她的意见。整个大专班教授期间,她也是唯一一名将所有课程都听了一遍的学员。提起教学安排,她说教学要考虑村里全体妇女的需要,所以面临众口难调的困难。学员大多只选择与自己从事的生产劳动相关的内容听一听,但对于不相关的内容却没有兴趣。种蔬菜的只来听与蔬菜有关的内容,养猪的哪怕是对于养兔的课程也不参加。这也导致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参与度不高。至于提高综合素质,村民的意识里面并没有这个概念。

 

蔡花芹是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的爱人,在村里她开办了一家农资店,平时主要忙于店内的经营。也许是由于自己作为书记爱人的特殊身份,她也成为大专班的学员。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也出现在课堂上,以后就没有再来。直到发结业证书的时候,她才第二次出现。当问起为什么不继续去上课时,她说店里忙,抽不出身;而当问起第一次课教授讲了些什么内容时,她也坦诚地说不记得了,第一回上课到场的原因是因为“不去不好”,并不是出于学习的目的。其实,对于蔡花芹来说,她正在经营着一家农资店,承担着为附近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职能,完全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农技知识,这样不但能服务村民,而且能扩大农资店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

 

刘菊花在三年前与丈夫一起开办了一家良种猪养殖场,平时丈夫负责屠宰和销售,猪场的日常管理则由她来负责。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以及向村里其他养殖场学习,对于猪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病防治,她都成了一把好手。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的防治,却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虽然她也曾经努力到县里和市里的书店去买书,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料。后来参加大专班的学习之后,有一讲是专门讲养猪的内容,他听的特别认真。教授所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猪场的日常管理,后半部门虽然讲了一场特殊病例的防治,但内容毕竟有限。当天的讲座结束之后,刘菊花又把教授请到养殖场现场授课,一直到教授必须赶回去的时候,她才意犹未尽地送走教授。可以说这一天的学习是刘菊花整个大专班学习期间收获最大的一次,虽然后来又安排有其他种植、养殖方面的教学,但由于不是养猪的内容,所以她也没有参与的兴趣。

 

吴彩莲家住大队部的旁边,高中毕业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刚读一年级,二儿子还不到两岁,丈夫是一个铲车司机,她则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对于村里举办大专班的事情,她是一天通过村里的大喇叭知道的。原来,大专班开办之后,开始几讲还有些人去,三四讲之后几乎就没有人去了。所以村里只能通过大喇叭动员,如果没事的村民参加一次课的学习,可以得到误工补助十元钱。她当天正巧没事,所以也就去了。来到现场一打听才知道,大专班的学员,原来都是村里定向通知的,并没有单独组织报名,所以虽然开办很长时间了,但是连她这个大队部的邻居也不知道这回事。当天教授讲的是有关养鸡的知识,对于她这个高中生来说,能够感受到教授的讲课还是非常有条理的,但由于原来没有养鸡的经验,对于一些专业名词,她还是听不懂。到了中午孩子放学的时候,她与其他妇女一样,都要急着去接孩子,可是负责授课的教授仍然滔滔不绝。谈到这次学习的感受,她说教授讲的确实不错,对于有经验的人确实有用,但自己不搞养殖,所以也就没再接着去。

 

对于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似乎能总结出大专班的运作机制:首先是由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妇联牵头,联系孟山都绿色新农村基金和河北农业大学,由孟山都绿色新农村基金出资金,河北农业大学出师资,共同开办大专班。在赛村,最早则是由村妇联定向联系村里的各种“女能人”和有一定背景的妇女,由他们组成了最初的班级成员。上课形式则是每周上课一次,每次半天,教学内容是围绕各种种植、养殖和家政内容,以每次一个专题的形式授课。开展过程中由于学员出勤率不高,不得不以发误工费的形式,重新召集人来上课。

 

基于以上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大专班的开展情况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农村妇女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员出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重实际”。从他们的出勤情况分析,他们似乎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生活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对于现实生活不相关的内容,哪怕是间接相关,也不愿主动学习。刘菊花的例子就能说明正在从事养猪的她,并不愿意掌握养兔的技能。而对于从事种植生产的妇女来说,他们没想到通过学习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更不认为通过学习所掌握的新技术,能够改变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的确,大专班开设之初就提出了“立足基层,因需施教”的理念,但当面对数量较多、需求各异的学员时,寻求学员“需要”共同点的平衡又成为新的现实难题。

 

学员出勤率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听不懂”。由于原来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有限,他们的教育程度以初中毕业居多,甚至近四分之一的妇女没有小学毕业,能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的不足十分之一。让这些本来文化程度就不高,而且多年没有摸过书本的妇女静下心来上课,其困难是相当大的。除了学习习惯的不适应之外,大量的新专业名词的接受是更大的难题。有些学习动机较强的学员,最后也因为新概念太多,听不懂而放弃学习。

 

另外,出勤率不高还与家庭琐事较多有关。由于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处理各种琐碎的家务,甚至有的还要为家里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农村妇女真正能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能够抽出时间上课已属不易,更别说在家里抽时间预习和复习了。

 

2.教学内容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由于大专班的师资来自位于保定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们要早晨早起来到村里,上午上课,下午又要赶回保定,所以学员与教授们接触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又因为上课地点在村里,缺少必要的实验和实习设备,所以教授们上课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水平,甚至用嘴来上实习课。这就必然造成学员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学效率不高。

 

从刘菊花的例子不难发现,农民渴望学到的并不是理论知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看的懂、学的会、用的上”的实用技术, 但由于受到没有实验材料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上传授实用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选择村民的养殖场等进行现场教学,效果当然是好的,但这种教学效果仍然受到与此专业不相关的村民积极性不高的限制。

 

3.进行新技术教学困难较大

 

对于“转变农业增产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先进的理念来说,都是要以新的品种或种养殖模式为基础的,以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为实现途径。如果要实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首先要有掌握这一新技术的人,要掌握这一新技术就要学习。学习的条件对于一个新的地区来说,是不具备的,这就造成了新技术推广的困难。

 

另外,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农民大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而新技术的引进就要面对巨额资金的投入,以及投资失败的风险。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来说,他们并不具备抵御这种风险的能力。这也造成了新技术引进和推广的另一层困难。

 

    在大专班的开设方案里面,最初认为“农村妇女渴望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全面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增强其致富创业本领”,也要求学员“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参加培训,妥善处理好学习同生产劳动、同家庭事务的矛盾,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女性”。当这些新的理念需要具体落实的时候,却又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874-580500.html

上一篇:文化站为什么要建在村里?
下一篇:中科院大学的几项全国之最
收藏 IP: 210.76.193.*| 热度|

3 武夷山 齐云龙 林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