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free

博文

身份证、QR码及其他

已有 4288 次阅读 2011-1-16 19: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身份证号, QR码

生活在景德镇是一件神奇的事,你吃着零食,上着网,哼着神曲,想玩会儿三国杀,突然就遇到了身份证必填窗口。混迹网络靠得是编,但编完后发现人家不认,难道还连着数据库不成?翻看网页源码发现是对身份证号做了校检,这才领会到天朝的神奇:丫身份证号还有自我校检功能。要说这自我校检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大致属于一种地下酒吧式的认证,你找对了门就能进,今天就说下这种认证机制,不是教人编身份证号而是为了引出QR码。

以下是一段中国网对身份证号码的描述:公民身份证号码是特征组合码,采用原居民身份证编号,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地址码,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具体含义是:地址码表示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出生日期码表示公民出生的公历年月日,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校验码采用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在这里面就可以澄清一个关于身份证最后一位是按男单女双分配的谣言,实际上在第二代身份证中,倒数第二位才涉及男女性别。那么这个神奇的“数据处理校检码”系统又是神马呢?实际上这里采用的是ISO 7064:1983,MOD 11-2方法,而在这其中出现的X其实就是因为对11mod后得到10的表示,其详细算法如下:

1.   将身份证号码从右至左标记为a1即为校验码;

2.   计算权重系数

i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Wi

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1

1.   计算

2.   

其实这个东西编个脚本就能算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重复号码,至于怎么搞的,估计大约是顺序码编排不同步的问题。

==============================================================

其实说到这个校检,买火车票的童鞋应该早就注意到火车票右下角的一堆方形区域,那玩意江湖人称QR码,属于条形码的威力加强版。严格说它不算校检码,属于一种快速识别的技术,而这项技术相信在手机支付率很高的日本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将是未来几年内国内数据识别这一领域的导向性应用,原因如下

1 QR码的信息含量大且支持编码也比较多

例如中文UTF-8编码能写900+的字符,也就是说在这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都可以写一篇小文章了。因而在保存信息上QR码要比传统条形码来的多,这一特性在应用到名片交换、PIM(个人信息管理)等方面后有着极为发散的应用前景。

2 QR码的识别与生成比较方便

这点可能还不为多数人所熟悉,事实上在很多blog的博主都有意识的在文章前加入了含有该文章网址的QR标识码,如果你玩微博且经常使用google短网址服务chrome插件就也会发现其短网址的生成中就有QR码这一项(在生成的短网址后加入.qr也可以得到QR码,这是一个小彩蛋),这里推荐一个PC端的生成与识别QR码的软件及在线生成QR码的网站,该软件可以实现从截图中识别QR码。但如果仅限于PC平台我就没必要介绍了,毕竟上街扛电脑的人远少于带手机的,所以QR码实际上在结合了手机摄像头后其识别就更方便了,而且不需要很高的像素,30万像素的入门级支持java的手机就可以拿来识别QR码,大家可以到这里根据手机型号选择自己的QR码解码软件。当移动设备可以识别QR码后,可以设想一下如下场景:

a 以后交换手机号就对着含有个人信息的QR码图片的手机屏幕扫一下就完成了;

b 买东西的时候手机扫一下产品包装的QR码就能看到更详细的信息或者通过识别到的网址直接访问产品的主页得到更多相关信息然后结合最近的手机支付功能几分钟之内就完成识别、对比产品、支付的过程,其实已经有设计师在做类似的事了;

c 将一些介于保密与公开的数据(你懂的)用QR码加密后公开,这样对于对该数据不感兴趣的人也不会直接看到结果而想看的人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

至于摄像头如何识别我不细讲,只要知道在三个角上的方块是用来定位的就可以。

3 QR码的导向

不管你适应与否,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年代QR码只算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导向,其背后隐含的是实体-信息的一个抽具象转化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人的选择起了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神马都是浮云;而你有了明确的想法,神马都可以给力。这里我们可以脱离掉QR码这种中介,通过实体的识别来发散实体的信息,也许一个摄像头就足够了。这里要提及的就是Google Goggles,虽然目前只有安卓跟iphone用户能享受这项技术,但相信不远的未来我们用一个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谜一样的世界。

============================================================

提到认识世界,最近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时代的一些负面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Forer效应(当你看到一个人动不动就说一些专有名词且不给出解释时,不用怀疑,此人在装13(每次想批评一个现象就发现自己也是反面教材,悲从中来不能自已(通俗解释下,Forer效应就是:当拿到一个针对自己的评价,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这个评价很准,不管这个评价是不是扣在谁头上都合适)))。我已经懒得去对那些对星座、占卜、手相等痴迷不已的人一一指出其中的把戏,一方面理性的本质其实也是盲目的,另一方面在我自身多次试验的情况下发现当众泼冷水这种行为既不利于河蟹大爷也事实上没起多大作用(补充一句,相信诸如星座的人大都是带着逆反情绪的年轻人且这些人的认知圈子也就那么大,如果你做个全年龄分析,很多东西马上成为浮云)。抛开那些东西事实上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还存在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理论或假设的证据,选择性的注意、收集信息,同时按照支持自己想法的角度解读获取的信息,从而产生的认知偏误)。论及影响这个的负面作用更大,例如我们在组织针对某一主题的论题时会不会把不利于我们观点的资料搁置或仅仅是简单提及?在讨论问题时会不会放任别人的观点不管而仅仅声张自己的想法而其实双方的共同点更多?作为一个被人天天说适合做学术的人是否就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真的适合做学术?是否在看到一个跟自己很像的观点时就极端的认为找到了知音?是否读了上面关于身份证校检那一段后就认为自己多了一项办假证的技能?是否看了我关于QR码一厢情愿的论述后就也认为这将是一项趋势?对不起,我解答不了,甚至问我自己都解答不了,我连自己都认识不太清楚,又何谈将这个世界认识清楚(这一句的逻辑漏洞你又是否意识到了还是被我给带着走了)?每一次我想敲下一些文字却总发现必要性不大,我不能简单的用灌输的方式去批判灌输,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与独立思考能力,但我又极度鄙视那些利用人们认知偏误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和事,所以我又总会敲下一些文字。相信或者不相信,你没有必要得到一个终极的评判,但是如果生活缺少了乐趣也是灰常可怕的。最后,吟湿一首是为记:

你验,或者不验,皮囊就在那里,不干不净;

你用,或者不用,信息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你信,或者不信,道不知在哪里,不对不错;

你乐,或者不乐,杯具总在这里,不生不灭;

或者,重新认识一切,批判,狂想,幽默,洒脱。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 使用和查验

第十三条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
第十五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0956-404860.html

上一篇:case——俄罗斯军方心理测试图
下一篇:《逻辑的引擎》读书笔记
收藏 IP: 74.82.171.*|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