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公民新闻与公民科学

已有 2496 次阅读 2014-3-12 09:2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关心的科学话题大多都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可能不太关注特高压输电的现状、趋势,但是一定关系特高压输电与缓解雾霾的关系,我们不一定关心疫苗的作用机理和研发过程,但是一定关心疫苗对自身的影响……而在这些方面,泛科技话题的讨论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科普的形式和内容,轻松而愉悦地传递了科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在这其中公民新闻和公民科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以来,高层领导多次批示重视科学传播,重视网络新技术开展科学传播等,随着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多元化,网络科学传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成为了科学传播的一个焦点话题。在网络科学传播中,公众可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且参与到新闻和科学之中。

   公民新闻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它也被称为公众新闻。在传统的新闻话语体系中,作为受众的我们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只能去被动地接受和倾听新闻信息,而无法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信息的提供和加工过程中,这也是传媒的议程设置所到这的,因为媒体虽然无法决定公众想什么,但是却可以决定他们怎么想。但是随着公民新闻的出现,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公民可以参与到新闻的生产过程中,甚至公民自己就是新闻的制造者,公民主动地参与到了新闻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民被动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根据We Media研究报告的提法,共有两种传播模式:由上至下的“广播模式”和由下至上的“互播模式”。后者就是公民新闻的模式,即最大特点是所有参与者均以个人和平等身份参加,并且可以随时改变角色,新闻不经过任何中间人且不需要经“过滤”即可到达受众。

   在公民新闻的环境下,广大公民成为了新闻的主角,但是这种新闻的传播与扩散往往依赖的是新媒体手段,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其中博客就是公民新闻传播和扩散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对传统新闻提出了冲击和挑战。曾经有数据显示:全球博客数量已经突破7000万,平均每秒诞生1.4个博客,新增博客文章17 篇。在全球最受欢迎的100家网站中,博客网站已增至22家。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博客已经成为传播信息和新闻的新锐途径之一。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东升认为“正是因为博客从社会当中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公民当中产生的,所以信息来源实际上要比过去一个传统媒体或者一家报社的编辑部记者,比它覆盖的面要大得多。”同时一些新锐的科学网站,比如果壳网,也在促进科技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科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公民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传播领域,似乎可以说存在着一个与公民新闻相对应的领域,那就是公民科学。从发展脉络说,从传统科普,到科学传播,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公众参与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个过程逐渐地把公众纳入到了传播领域的中心,和传统新闻一样,传统的科学传播也是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过程,公众知识被看作等待信息的被动者,他们不具备自主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希望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的欲望渐渐强烈起来,而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说,让公民在科研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参与进来也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科学诉求,同时也更能体现民生科普的初衷。

   而对于公民来说,积极地参与科学话题的讨论和探讨也是公民科学的一个方面,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对科学感兴趣,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参与到科学中来,而对于那些爱好科学的人来说,积极地加以引导并鼓励其关注科学,谈论科学是可以做到的,也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在这方面一些泛科技的网站和机构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通过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吸引一大批粉丝围绕着大科学的话题周围,轻松自在地探讨科学话题,幽默而不失严谨,这既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公众对科学的关注程度,有利于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又满足了文化消费的需求,做到了科学与娱乐,与文化的融合。

   作为围绕在泛科技话题周围的粉丝,对科学感兴趣的公众也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地发现科学话题,或则身边的热点焦点事件,从而形成讨论小组,参与到科学中来,而这些话题有些则会成为科学新闻的触发点,甚至成为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科学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新闻与公民科学在科学层面的融合。

   公民新闻中公民是主体,他们左右了新闻的产生和传播,而在公民科学中,公民也应该参与到科学中来,当然这种参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通过参与,公民可以在科学中产生出自己的科学新闻。在这方面笔者试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就是在《最强大脑》有关中国“雨人”的节目播出后,众多网友开始探索开高方的问题,在这里充斥着支持和反对。通过参与探讨开高方的话题,广大公众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了新闻话题当中,甚至有人总结出了大数开高方的一些规律,发挥了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话题中,众多人的参与使得整个故事和话题更加丰满,进一步促进了该话题的发酵,也让人感受到了公民新闻积极的一面。其次就是这几天以来的一条新闻,即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一篇有着37000多名作者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的作者并非专业科研人员,也不是科学家,而是游戏玩家,他们通过参与游戏的类似众筹的方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RNA(核糖核酸)研究。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激发起了科学爱好者的兴趣,从而参与到了科学研究当中,这是一个活脱脱的公民科学例证,这些游戏玩家的论文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同时也更加鼓励我们在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中重视公民的参与,做出属于公民自己的公民科学。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围绕着PX项目的一些争议,有关转基因的一些争议等,在其中都可以看到公民新闻和公民科学的身影,而作为公众的我们也应该十分愿意看到自己发掘的话题得到新闻的关注和科学界的认可和支持。

   在两会的议题中,相信与科学传播相关的内容,至少科研与科学传播相结合的问题会得到重视,而在科研与科学传播相结合的过程中,公民新闻和公民科学可以找到一席之地。具体来说,科研项目的科普化应该有更多的公民参与,这样才能理解公众真正的需求,而公民参与则会产生出更多的公民新闻和公民科学。

本文原载于果壳,题名为《科学传播,等你来参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75229.html

上一篇:放低科普的身段
下一篇:议一议科学精神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