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没有想到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么凄凉

已有 22167 次阅读 2009-8-9 23:38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动物生态学

没有想到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会这么凄凉 (王德华)

 

2009720,在北京的九华山庄举行了“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大会的主题是“生态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下午“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主持了“全球变化下的动物生态学”专题。

 

按照计划,报告会于下午2点开始。我一到会场,心里就凉了半截,30人左右的会议室里,零零星星坐着56位代表,后来知道主要都是报告人。这会议怎么开呢?有报告人说:咱们自己报告,自己听吧。全国的生态学大会上,动物生态学怎么就这么凄凉?

 

等了一会儿,来听报告的人还是不多。决定开始我们的报告会。隔壁的一个报告会,听众多,会议服务人员问隔壁想借几把椅子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椅子逐渐向隔壁房间搬运,我们的报告会继续进行。还好,报告人似乎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报告很认真,听众听得也仔细,每个报告后讨论都不错。渐渐地,人气上来了,到了后来,我发现房间里都有站立的听众了。特别要感谢的是动物生态学的几位铁杆支持者,很明显是来给我捧场来了!心里热乎乎的,什么场合都有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本来计划有8位报告人,但2位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到会报告,这样在时间上稍微有些宽裕,每个报告后的讨论相对比较充分,个人感觉效果还很好。

 

6位报告人涉及的报告内容有:CO2浓度升高对昆虫生长的影响;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松江鲈鱼在中国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小型哺乳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国东部陆栖脊椎动物的多样性等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各个层次都包含了,还比较齐全。2位没有到场的报告人提交的论文是:动物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

 

虽然这是我所经历的一次最凄凉、“最失望”的全国性“动物生态学专题”学术会议,但最终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报告人除1人有特殊情况,1人因飞机延误外,6位报告人都按时到会并认真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听众进行较好的交流和讨论,有些问题还比较有建设性。

 

全球气候变化不是一个新学科,是一个新问题,新领域。生态学的研究目的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生物和物理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环境变化了,研究内容自然要相应变化。生态学的传统研究层次有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尺度(地理和时间)有不同的生态学问题,但是基本内容应该是一样的。所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动物生态学,也是需要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不同组织层次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响应)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各个层次间相互不能替代,但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的,只有整合各个层次的变化特征,方可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透视。

 

在中国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中,著名动物生态学家马世骏、孙儒泳、王祖望等曾担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的理事长,动物生态学在生态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生态学理论都起源于动物生态学。在国际学术界的今天也还是这种情况,但当今似乎在全国性的生态学会议上,动物生态学的声音已经很小了,这似乎有点不正常(或者说很不正常)。另外学界切不可卷入当今社会各界“生态化”的潮流中,什么原生态、文化生态、学术生态、教育生态,甚至有家庭生态、爱情生态等等,借鉴生态学的思想和原理,进行一些问题的相关分析,也许会产生一些新的理念和视点,值得提倡,但是作为生态学工作者,还是要坚持生态学的基本内涵,这是根本。生态学的实验室在大自然当中,在高山、海洋、沙漠、草地,那里有风景秀丽的山川,有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也有丰富多彩的虫鱼鸟兽,这些(对象)才是我们生态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一切生态学的科研工作应该按照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行。

(这是杂感,纯属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王德华 2009.8.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48437.html

上一篇:妙解“和”字
下一篇:做学术报告是站着还是坐着?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4 武夷山 赵星 蒋新正 王晓明 徐明旭 董云伟 陈儒军 刘进平 孙学军 朱志敏 赵霞 吴渝 陈国文 熊李虎 黎明和 王福涛 樊晓英 黄智生 苗元华 柳东阳 王斌 吴明火 侯振宇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