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生态环境”还是“生态与环境”

已有 9967 次阅读 2011-5-15 15:20 |个人分类:科普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环境, 生态, 生态环境, 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还是“生态与环境”

(王德华)

 

“生态环境”的提法已经广泛流行。《科学时报》2011年的一些专题文章和首页文章也用黑体字使用了这个术语。

 

关于“生态环境”这个术语,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但在社会上、网络上、大众媒体上,甚至是学术期刊论文中,这个有争论的术语似乎是使用越来越普遍了。

 

先说生态(学)(Ecology):原意是“研究有机体与它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环境 (Environment) 包含了有机(生物)环境和无机(非生物)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生物组织层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层次,环境的含义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生态学中的环境的概念和内涵是根据所研究的目标来确定的,如个体水平,所研究的目标个体周围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是这个目标个体的环境;种群层次,环境的内涵就不包含种群内部的个体了,其他物种的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就构成了这个目标种群的环境了。群落层次,研究的目标是群落内所有物种种群的集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以这个时候的环境就只有非生物环境了;到了生态系统层次,研究目标是包含生物和非生物(群落加非生物环境)的一个系统,所以环境的内涵就是其它的生态系统了。所以,生态学中,环境是一直包含在所研究的目标中的。

 

再说环境 (Environment):(根据孙儒泳先生编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的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第 21页)。人们在使用环境这个术语时,心目中总有一个主体或中心,如人类在谈论环境是,往往指的人类环境,以人作为主体的。实际上,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都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周围的一切。这与生物学中的“环境”,和生态学中的“环境”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离开了主体的环境是没有内容的,没有意义的,环境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孙儒泳 2001)。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environment):这个术语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生态学词典里找不到这个术语(如果有读者找到了,请告知)。所以,尽管国内有些学科中用了这个术语,在国家科技名词委员会发布的《生态学名词》中,没有收录这个术语。据记载,【这个术语是出于这个名词是已故中科院院士黄秉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在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针对草案中“保护生态平衡”这一说法提出来的。他当时认为“保护生态平衡”不够确切,建议改为“保护生态环境”。他的建议在政府报告和宪法中都被采用“生态环境”从此成为法定名词。但以后,黄先生发现这个提法不当,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地说“顾名思义,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所以我这个提法是错误的。我觉得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它有权改变这个东西。”】(《科技术语研究》2005 钱正英等)。关于这些争论,2005年《科技术语研究》杂志有一个专栏,后面有几篇文章,读者可以下载阅读)。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当前很多“生态环境”的提法,实际上是“生态与环境”,或者就是“环境”。如人们说“生态环境恶化”的含义是:无机环境受到了污染和损坏(如化学农药、工业废水、各种污染物),同时有机(生物)环境受到了损害,如物种灭绝,生态关系发生了改变,食物链断缺等等。与之相关的有争议的一个术语是“生态建设 ecological construction”或者“生态环境建设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与国际上的“生态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是同义的,但”恢复”与“建设”的中文含义不同,尤其在一些利欲熏心的官员眼里可就有文章可做了了,完全可以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破坏着健康的环境,损害正常的生态关系。所以,生态是强调相互关系的,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有生物链和食物网等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一旦生态关系被打破,重建和恢复是很困难的,环境恶化和物种消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后的恶果自然是我们人类自己来承担。

 

至于大众媒体和科普读物是否可以使用“生态环境”这个术语,学术界是否也就认可(约定成俗)这个说法,不严谨的科学术语到底会造成哪些危害或混乱,都还需要一定的讨论。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生态与环境,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修复)这些概念还是区分好一些。不管结果如何,科学术语的严格性在学术界还是要提倡的。同时科学家在进行科普的时候,进行科学的普及是应该的。否则,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一旦流传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

附:一些讨论论文的PDF文本

1、我对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两词的看法.pdf

2、生态环境的提法值得商榷_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pdf

3、建议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提法.pdf

4、建议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替代生态环境建设_.pdf

5、生态建设这个词是可以用的.pdf

**********************

 

延伸链接:

 

1、媒体要慎用生态生态学

 

2、呼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使用和宣传标科技名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44402.html

上一篇:如何发表科学研究中的“阴性结果”?
下一篇:闲聊“生态”(1)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14 李学宽 黄晓磊 张乐 曹聪 姜永进 刘建兴 戎可 鲍海飞 高建国 段明 徐耀阳 许培扬 韦安磊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