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北师大负面社会新闻又起

已有 2378 次阅读 2016-8-31 07:30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北师大负面社会新闻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8月31日发布

作为在北师大学习、工作、生活了62年学人,对于北师大的关注能够理解,虽已退休18年,但是关心程度未减。

   近闻对于北师大负面新闻的报道又起,然领导层反应迟缓,未在第一时间作出事实真相的回应,笔者以为暑期放假,第一责任人不能也不该放假,回应怎能放假?

*******************

学生绘制北师大性骚扰地图:供校园安保参考(图)

20160831 05:09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记者看到,康宸玮的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公开资料的梳理,归纳了自2007年至2016年,发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60起性骚扰案例。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他还绘制出标注发生校园性骚扰次数的地域分布图。

原标题:学生绘制北京师范大学性骚扰地图

新京报讯 829日凌晨3,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康宸玮发了一条朋友圈:努力想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完稿的感觉很开心。

康宸玮口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校园性骚扰这一并不鲜见,又几乎无计可施的社会现象。而他刚刚完成的稿件,则是一篇聚焦校园性骚扰的调查报告。这篇一万三千余字的报告,依靠公开途径获得的60个同类案例。而根据这些数据康宸玮绘制了一份北师大色狼分布图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康宸玮表示,自己的所为,是出于对一些特殊人群的关注,并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够为包括北师大自身在内的高校安保工作,提供参考。

沉默的铁狮获正面反馈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论坛蛋蛋网上,每隔几天,就会有学生发帖称,自己在校园内遭遇了性骚扰。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从818825,一周的时间内,类似网帖就有5起。

在北师大读书三年,康宸玮说,类似的网帖,自己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尽管相关案例不胜枚举,但在此前,几乎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透过现象,发掘、总结、归纳。

康宸玮愿意。他用四个多月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一万三千多字的调查报告。报告名为《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康宸玮告诉新京报记者,所谓铁狮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因为北师大地处铁狮子坟,沉默的铁狮,也就暗指此前少有人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此外,铁狮还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力量。他希望这份聚焦特殊群体的调查报告,能够形成自己的力量。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康宸玮表示,调查报告发出后,传播效果还算不错,也得到了不少正面的反馈。目前,就这份调查报告,学校方面还未与自己接触。

为校园安保提供参考

新京报记者看到,康宸玮的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公开资料的梳理,归纳了自2007年至2016年,发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60起性骚扰案例。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他还绘制出标注发生校园性骚扰次数的地域分布图。

此外,通过对学校保卫处接受报案情况的统计,康宸玮归纳出了时间频率图和月份统计图。在这一基础上,康宸玮发现了校园内的性骚扰频发区,以及安保工作的盲区。用他的话说,这份报告为校园安保提供参考。

在这份超过一万三千字的调查报告中,不仅有对具体案例的复述,康宸玮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现象根源的探讨上。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性骚扰,被骚扰者为什么选择沉默,施害者通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在康宸玮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释疑,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

这不是康宸玮第一个关注的冷门。早在今年年初,他公开发表了《她的国——北京市某高校周边红灯区性工作者生存现状纪实报告》,将关注的对象,瞄准了高校周边的性工作者,在网络上一度引发争议。

针对这篇报告内容,记者试图联系北师大校方,但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应。

反响

防狼地图让女生绕路走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女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学校女生众多,自己及身边同学均有过遇色狼的经历,有同学甚至因此不敢独自走夜路。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关学校性骚扰的调研报告,而且内容还十分详尽,特别是聚焦了本校性骚扰内容。除了案例分析,报告中的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可视化数据,也堪称防狼手册以后可以绕着那些性骚扰高发区走了。不过她也表示,整篇调查报告,太多着眼于施害者层面叙事,对受害者的采访量仍然显得不足。

评价

高校管理开放色狼有可乘之机

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看来,校园性骚扰事件的频发,有其主观性和客观性。

从主观来说,高校年轻女性密集,女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对于性的理解也相对单纯,因此容易成为色狼下手的目标。而从客观性上来说,不少高校系开放式校园,管理相对宽松,也给了一些色狼以可乘之机。

新京报记者发现,从法律意义上说,性骚扰的定义并不明晰。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时,性骚扰一词才首次出现在中国的法律条文中。在佟丽华看来,要发现并解决高校频发的性骚扰问题,除了校园安保上建立起防范机制外,还应该加强立法,明确定义性骚扰及与之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佟丽华看来,康宸玮的报告,尽管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依然存在样本量少,写作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但这不能掩盖其价值。最大的价值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探讨校园性骚扰的成因和对策,这是常规研究的一种有益参考。佟丽华表示,由于制作周期长,经济回报低等原因,这一课题堪称冷门,而康宸玮发挥了在校学生的优势,完成这样一篇报告,值得肯定。

根除校园性骚扰几乎不可能

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却热衷于采访、调查。昨天下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康宸玮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倒是愿意客串一次记者。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做这个调查?

康宸玮:对于社会而言,校园性骚扰可以算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过去的公开报道也好,调查报告也好,很少关注到具体的人。实施者的心理和社会动机是什么?对受害者的影响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北师大等高校越来越频发?作为大学校方和普通学生该如何预防?安保是在哪一块出了问题?这些都是我关心的。

新京报:前后花了多长时间?

康宸玮:关注这个选题,是今年的4月份,最终报告成型是829号,前后四个多月。

我把自己的想法发到了网上,一方面是征集线索,另一方面也是招募助手。最后参与的,有六七个人吧,基本都是中文系的同学,主要做一些资料收集和当事人采访工作,最后由我来整合并成稿。

新京报:有没有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支持?

康宸玮:学校一些法律专业的老师,帮助我进行了一些法理上的梳理。另外,从学校保卫人员那里,也获得了一些第一手的材料。

新京报:报告中所使用的案例,如何保证真实性?

康宸玮:案例都是来自微博、朋友圈,另外也通过学校的论坛找了一些。基本都是对公开材料的梳理和重新解构。

对于所取得的案例材料,我会进行预判和后期筛选。筛选的路径包括对部分当事人的采访,以及通过保卫处这类部门进行求证。报告中所引用的60个案例,是可以保证真实有效的。

新京报:你认为这样的调查报告意义何在?

康宸玮:就校园性骚扰这件事来说,想根除几乎没有可能。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份报告,能够给包括北师大在内的高校安保工作提供参考,帮助提升统筹意识,建立群防体系,我相信这是一种社会意义。

http://news.ifeng.com/a/20160831/49867802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99819.html

上一篇:CINFO历史研究相关数据库目录
下一篇:赞前门快1公交车老弱病残优先上车处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