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旧文重温《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已有 1805 次阅读 2021-9-25 08:42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旧文重温《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9月25日发布(第28455篇)

 

    最近因友人提出回顾半个世纪前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再次勾起了我对于当年学校领导优良作用的回忆,翻看19年前的博文《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觉得还没有过时,温故知新,有利工作。

 

*************************

迎百年校庆,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黄安年文:发表: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297日首发

北京师大迎接百年庆典,弘扬名校传统,创建世界一流的活动,随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拨巨款重点建设北师大的签字仪式举行,以及98日校庆纪念日的迫近,喜庆气氛已经越来越浓。近些年来,各界热衷庆典形式,高校也难例外。笔者以为在歌德之际,还得有点忧患意识。警钟应当长鸣!

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时代观念、一流的建设质量和一流的管理能力。其中学校管理固然需要依赖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同时还发扬北师大管理史上有过的优良传统,需要真正体现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北京师大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如果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分界线,则可以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我是1954年由上海复兴中学考入北师大历史系的。当时学校分为位于原辅仁大学校址和恭王府的北校、位于宣武门的南校和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新校三个部分,1955年校本部由北校迁入现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所在地的新校。当时校部设在四合院的南楼(60年代初改为单身教员宿舍),包括党委、行政机关和团委、学生会等群众团体都挤在一座南楼里。

我于1958年毕业后留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任助教。1960年曾有幸被评为北京市文教系统的先进工作者。不久奉党委调令到党委科研部工作,这时的党委科研部实际上和教务处主管研究的机关是一套班子两个机构。我们这些来者系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其中有的同事后来成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师大校长)集中在三个每间不超过十八平方米的屋子里。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为紧张,办公室里还利用一点阳光栽起了再生菜(将元白菜的菜根放在土里,让它二次长叶)。尽管生活困难,但是我们总是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机关本职工作,记得文科的同志平均每周有近一半的时间需要到基层去听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教育、外语等专业的几十门课程、和一些重点教研室,和第一线教师保持经常性联系,这种情况基本上一直坚持着。

1960
年下半年,师大八层办公主楼建成,这在当时京城西北郊算是少有的高层建筑。党委和教务部门分别搬进了主楼的三层和二层,我所在的机构改称社会科学处,这个机构实际管辖当时学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在社会科学处工作的同事多有调整,我则留不动。那时的顶头上司还是副教务长、党委常委方铭同志。学校领导要求我们经常下基层尤其是到第一线听课,每周不得少于1/32/5时间的规定依然没有改变。即使党委和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也是要经常听课的。今天看来,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各级行政深入学校第一线的做法对于确保以教学为中心,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般说来,当时教务部门的统计表报较少,必要的统计数字大都是靠我们这些行政干部直接到系、教研室向系主任、系秘书及教研室教师直接了解和统计的。

当时党委领导的思想工作也是很深入细致的。尤其是长期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正之同志(后相继调任高教司司长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到操场散步,和学校的学生、教师混得极熟。有人说正之同志不见了,意思是正之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而正之同志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现在不见了。

60
年代的办公条件和今天显然无法相比。当时所有重要文件简报几乎都是要靠行政工作干部手写、复写、和老式打字机打字,根本没有复印机。记得为准备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当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报告全部是手写后,由教务员用复写纸复写出来,分送有关校领导审阅的。有时则用铁笔在蜡纸刻写,并送印刷厂油印,以满足数量上的需要。还有为准备党代会报告,在党委书记高沂同志(原高教部副部长)的亲自主持下,林碧君、马樟根和我三人参与几易讨论稿,也是靠手写、复写、和老式打字机打字的办法,所不同的是最后两稿是送师大印刷厂铅字排版和改版的。

当时我们这些从系里调往校部的XXXX苗子对于自身的业务并没有放松,但是都意识到自己的本职主业是行政工作,而在系里的兼课等业务只能是副职,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算不安心行政工作了。再说这些兼职工作并无任何报酬,完全是尽义务的。为了不使学术水平受到影响,往往一天要安排第四单元来充电学习,因为除了白天的工作时间外,晚上还经常开会和加班,所以一般要到晚上9点后才能抽出两三个小时出来学习。现在想起来,毕竟当时年轻力壮,虽然二十几岁的黄金时间奉献给北师大的行政工作,但是在行政工作岗位上锻炼了某些基本素质,却是终身收益的。从业务上,即使不可能对自己喜爱的美国史和世界现代史做深入探讨,但是探讨可以将基础打得扎实些,扩大知识视野,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现在八层主楼已经成为危房,并在一年多前已被爆破,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在原来主楼的北面已经拔地而起。位于科技楼内的一些校部机关现代化设备早已鸟枪换炮,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室内无一例外地安上空调,建立了校园网和各个部门的网页。工资待遇和奖金和大幅度提高,和教师待遇相比,行政工作岗位对有些人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实际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瞎指挥现象较为普遍。笔者以为,在学校管理手段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以往管理工作中深入一线、勤俭办校、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优良传统。

黄安年文: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297日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902&cid=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305619.html

上一篇:王季思等选注【元杂剧选注】下【北京出版社,1980】
下一篇:蒲松龄著,中山大学中文系《聊斋志异》选评小组评注【评注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