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史研究通讯2020年第一期刊登黄安年回忆张友伦、方生先生文章

已有 2185 次阅读 2020-10-19 11:37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史研究通讯2020年第一期刊登黄安年回忆张友伦、方生先生文章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01019日发布(第26260篇)

 

【按:2020年第一期出版的《美国史研究通讯》刊登了黄安年的张友伦九十华诞的纪念文章《我和张友伦先生的学术和工作交往祝贺张友伦先生就是华诞》(第31-42页)、沉痛悼念方生先生文章《深切我会顾问方生先生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辑》(第227-229页)。现在两文发布如下。通讯发布时将注释改为页下并删去了附录。】

我和张友伦先生的学术和工作交往

:按习俗明天是张友伦先生的九十寿辰(1931.5.8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美国史、美国工人运动史专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组织者之一(1986-1996任理事长)。十年前筹划中的祝贺八十寿辰学术活动因故取消,去年十月在石家庄剑鸣告诉我20205月中准备举行为张先生自传和全集开首发会,祝贺他的九十华诞。无奈疫情无法开会,只得改变祝贺方式。20104月笔者曽撰文《祝贺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现在增加我和先生学术和工作交往的叙述,集成此文,并增补了附录,作为对先生九十寿辰的祝贺。

2010年4月26日,笔者撰写一篇短文提交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庆贺会并请转张友伦先生表示祝贺,后因杨生茂先生于54仙逝,庆贺会延期一年举行。短信也就搁置。一年后的201157在博客上发布。文如下:

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庆贺会并请转张友伦先生:

欣慰张门弟子将于58,提前一年为张友伦先生举行八十华诞庆贺会,值此张先生提前跨入80学术老人行列之机,请接受您的挚友、我的由衷祝贺,祝愿您健康长寿、诸事顺遂。

张先生是我国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运史的著名学者、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卓有成效的组织者之一,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重镇南开美国中心的承前启后的掌门人。

张先生的美国近代史、西进运动史、社会运动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对我国美国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这些反映在《美国西进运动探要》、《美国农业革命》、《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美国工人运动史》、《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和美国工人阶级》、《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阶级》、《美国历史词典》、《孔见集》等著作和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中。张先生在教学和研究中所培养和影响的众多弟子深受先生的恩泽,他们中的多数学人已经成为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中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张友伦先生积极参与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初创工作,1982-1986年起协助刘绪贻先生组织研究会日常工作,1986-1996年间,张先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1996年至今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顾问,他还是中华美国学会的常务会议理事和中华美国学会出版补贴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委员,对发展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做了大量组织和领导工作,他成功地组织了1990年的开封郑州会议、1993年的威海国际学术会议、1996年的长春国际学术会议,显示了他卓有成效的组织能力,30年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发展无不倾注了张先生的汗水、辛劳、智慧,他的稳重应对、宽厚容忍、亲和待人、坚持原则、灵活多样、勤俭节约、奉公守纪、不懈努力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同行的尊敬和赞誉。我有幸自1979年和先生结识,1986-1996年间协助张先生开展理事会工作,深得先生的支持、体贴、关爱和帮助,尤其是1990-1996年间,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京津地区频繁召开,先生每次自天津赶来北京,早出晚归、风尘仆仆、自掏路费、盒饭共餐,勤俭办会、民主讨论,这段历史记忆迄今难忘。去年的今天(58),我蒙南开盛邀讲学,先生出席作陪,令我十分感动。我还要感谢先生在19964月对我的《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课题结项报告进行评审,并在1997年对我的《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60余万字书稿进行仔细审读,该书的出版也凝聚了张先生的心血。

       张友伦先生长期担任南开大学美国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南开美国史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南开美国史团队建设和美国史研究成果同样无不倾注了先生的毕生奉献,在南开美国中心的发展进程中,张先生承前启后的掌门人作用是其他学者无法替代的,张先生为推进南开大学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事业,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将为南开后学们所铭记和弘扬。

      由杨生茂先生创办,张先生辅佐的南开美国史研究基地已经走过了46年,南开作为我国美国史研究排头兵之一,有着重视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人才有序流动、精心培养和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着力发挥学术团队优势、坚持和弘扬前辈学术思想和精神等优秀特征。现在学术环境越来越宽松,人才竞争也愈演愈烈,学术带头人不断更迭,杨生茂先生所开创、张友伦先生所继承、李剑鸣先生曾接力的南开美国史研究,相信现在的学术带头人和南开学术团队,只要在新的条件下,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协力合作,坚持和发扬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一定会开辟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您的挚友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黄安年

2010426于北京天通苑  【1】

 

199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友伦先生所著《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 1998年9月笔者受赠先生的书,作者在自序中写道:1978年是我教学生涯中的转折点。由于工作需要,这一年年底,我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现代史校验室转到历史所美国史研究室工作。在此以前我未曾专攻过美国史半路出家,从世界近代史改为美国史,从俄文改为英文,而且年近五旬,博览群书显然是办不到了,但也不可能一头扎进美国工人史而不研究美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问题.于是我在研究美国工人史的同时,选择了对美国社会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变革和政治、经济事件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同美国工人运动的关系。”“十多年来,我在美国工人史和美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围绕工人运动和美国社会变革、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发表过一些文章和著作。今年夏天,在整理旧作的过程中发现几篇可供参考的文章,于是决定选编一部论文集。原来打算只收录美国工人史方面的文章,但在选编过程中发现,如果把同工人史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文章选编进去,可能对读者更有裨益。这样,文集就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5篇文章。三部分内容不同,但却互有联系,总的说来,还是一个整体。第一部分是有关美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文章,共7篇,主要是向读者说明美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是有关工人运动本身的文章,共14篇,按历史顺序,对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基本特点、思想倾向和主要经验教训都有所论述大体上勾画出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是论述有关史学问题的文章,共4篇,起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一个点美国学术界研究工人运动和西进运动的信息,便于大家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美国工人的历史。2

2003年6月张友伦先生的《孔见集》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包括六大部分:史学,论文六篇;国际工人运动史,论文四篇;美国社会制度史,论文两篇;美国西部史和农业史,论文五篇;美国工人运动史,论文五篇;其他,论文两篇。作者对书名解释道“作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我最初对一孔之见这种评价是颇有顾忌的,绝对不愿意别人把这句话加在自己的观点和科研成果上面。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年岁的增长,这种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学然后知不足,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不由你不信。我曾从事世界近代史和美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所涉及的国家多、语种多、史料多。古今载籍,浩如烟海。在世界历史这个沧海中我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粟。即使毕一生之力也未必能窥其堂奥。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见解也不过是孔见而已。这种孔见又有什么不好呢? 【3】

《美国通史》第2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980》,由张友伦任分主编,张友伦、陆镜生、李青等合撰,出版于19939月。全书叙述自美国18世纪70年代的反英独立战争,到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前的建国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美国经历了独立后的多次重大考验,怎样摆脱英国统治时期的阴影,今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统一的联邦,还是对立的分裂局面;要奴隶制还是资本主义等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为此后美国迅速发展奠定基础。”该卷集中了编著们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4]

张友伦先生多年从事美国西进运动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贡献《美国西进运动探要》就是这一成果的集结。2009年5月笔者受赠《探要》他在导言中说:“美国西进运动进入我的视野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起初并不是我的研究重点。但接触越多就越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学之余尽可能多用点时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阅读有关部门的书籍和论文,断断续续地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在身,能够挤出的时间有限,精力也难集中,不敢存有写成一部专著的奢望,一直到退休后才把这件事情提上议事日程。”“西进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为什么回发生在美国,对美国的发展起过什么作用,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这些都是应当在书中说清楚的问题。”【5】

20104月,张门弟子由李剑鸣、杨令侠领衔编撰了《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序言写道;张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求学,回国以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任教。他在国际共运史和美国史领域,都是公认的权威学者。对南开大学乃至国内的美国史学科建设,他所做的工作尤多;其意义在今天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兴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张先生精通俄文,其学术生涯的最初二十年,重点研究国际共运史。很多同行最早了解张先生的学问,可能是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与国际共运史有关的几本,就是由张先生撰写的。从70年代末期开始,张先生转治美国史,并很快在英文的运用能力上,达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未能企及的程度。张先生的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国工人运动史,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与他长期从事的国际共运史研究有联系,同时也由于他觉得,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有必要关注美国工人阶级的经历。国内美国工人运动史最活跃的时期,正是张先生专注于这个领域的阶段。为了更深入的理解美国工人运动史,张先生先后涉猎美国农业史、西部开发史、民主政治史和种族关系史;但他在这些领域发表的论著,并不是工人运动史的副产品,而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同样很受学界同行的推重。 在张先生执教的南开大学,美国史是一个特色学科,长期在国内史学界享有盛誉。杨生茂教授于1964年创建美国史研究室,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颇具气象。随着杨先生年事渐高,正当盛年的张先生开始操持具体事务。19861990年张先生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这期间他对美国史学科的事情,同样倾注了很大心力。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史研究室陷入低谷,老教师退休,年轻人出国,新成员尚待成长。应对这种局面,张先生殚精竭虑,一心要保南开的美国史学统于不坠,并在困境中求得发展壮大。在鼓励和扶持年轻人成长方面,张先生用力最多,许多事迹在南开至今有口皆碑。作为承上启下的学术带头人,张先生在南开美国史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张先生曾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达十年之久。这个学术团体创建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全国美国史学人共有的学术平台,对美国史研究和教学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老一代学者退出研究会领导岗位之后,张先生也担负了承上启下的重任。从1986年到1996年,研究会在处在一个难题接踵而至的时期,特别是1990年研究会秘书处搬到南开以后,张先生身上的担子更重。按照他的本意,早就想从理事长的位子退下来;但出于需要和大家的信任,他一直勉力支持,领导研究会度过了难关,并且取得了新的成绩。此外,张先生还始终参与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丛书的评审,多次担任富布赖特项目的面试专家,以不同的身份,为美国史学科的发展做着相同的工作。  【6】

张友伦先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卓有成效的组织者之一,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重镇南开美国中心的承前启后的掌门人。我和张友伦先生认识已经40年了,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美国时研究会工作期间有着多方面频繁的交往,仅仅我保存的张先生给我的来信就有47封。信件的时间主要在张先生任研究会理事长、我任研究会秘书长期间,大量涉及会务等相关问题。【7】

1989年10月27日我收到了张友伦先生写给我的信,是对我10月日寄赠我的《二十世纪美国史》的回信。除表示祝贺外,主要是90年初能否在北师大举行研究会理事长秘书长会议的事宜。【8】

1992年11月26日,张友伦先生在给我信中谈及:“这一年变化很大,改革开放给美国史研究会带来巨大活力。信中所提的诸事在美国史研究会的历程中是一个转折点,会后的工作定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短短的时间中做了那么多事,完全是你们诸位的供功劳。我在国外未能为学会效力,颇为惭愧。”在谈及某年轻学者的学术不端风波时,张先生严以责己说:“我虽然不能作到闻过则喜,但还是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决不会对批评者抱任何不正确态度。”在谈及JAH聘请三位中国国际特邀编辑事宜时,他在信中写道:“David Thelen ,我是在Indiana University 同他见过面,其间谈到在各国聘请特邀编辑问题,人选是芝加哥年会上确定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是沟通中美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渠道。”“祝你们取得新的胜利,并为加强学会和该杂志的联系作出新贡献。虽然是你是以个人身份出现,但也可以利用机会加强对方对学会的了解。” 【9】

1993年的信件大量涉及威海会议的筹备。2月12日来信写道:“祝明那里我已于1月30日去信,依然石沉大海。此事按说不应成我呢提,如果有问题,恐怕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信中建议:“我初步考录,以你一人先去为好,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商量一下。若如我们一同去,怕不好回旋,把事情弄僵,引起误会。” 【10】祝明教授时任山东大学社会系主任,负责具体筹备威海会议的举行。3月28日,他在写给我和黄柯可两页密密麻麻的长信中谈及25日山东之行后威海会议筹备的利弊。“如果筹不到款,只能开穷会,宁愿代表们有意见,也不应取消会议,事实上我们已骑虎难下,别无选择。”信中详细提及外宾接机、转机和顺利返回美国等问题的应对后说:“不管怎么说,取消国际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很坏的事情,对研究会造成的恶果不堪设想。,希望不要发生”【11】如大家所知道的,1993年8月1-5日,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在山东威海顺利举行。【12】对于这次会议的筹备,笔者在《面向四化、面向世界、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序报告》中详尽说明:

 筹备、召开“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ODERNIZATION)

1992年以来理事会把筹备和召开这次会议作为带动整个研究会学术活动的重点。具体说来做了以下工作: 

1. 1992315在北大召开的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一致同意拟于1993年夏召开第七届年会的设想并以秘书处名义发出了《关于召开第七届年会设想的通知》征询理事和全体会员的意见。同年613日的京津地区理事会议以协组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师大刘祚昌、祝明等同志草拟的初步设想为基础确定年会在山东威海召开以“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为学术讨论的重点;并就经费筹措、论文准备、争取在会议期间举行小型专业书展和研讨班等问题提出了初步计划。与此同时,报告主管单位社科院。

2. 1992613京津地区理事会上确定准备就邀请少数美国历史学家参加年会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 620717828在京学会负责人多次碰头研究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事宜并多次征询顾问和理事意见获得一致支持。随即以代理事长和秘书长名义向社科院提交了《拟于19937,8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初步设想的报告》,报告说明举办“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可行与必要就会议规模、经费筹措、邀请名单等问题逐一说明。1015中国社科院批示同意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这一活动。

3. 经理事会负责人多次研究并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加强了与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联系邀请留美学生同行参加国际会议和年会并在1992717举行的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的若干规定》。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留美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参加了这一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内举行的美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太平洋两岸的中国美国史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联系。

4. 根据社科院批示精神理事会多次研究开会的设想及山东方面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刘祚昌先生主持和祝明的具体领导下山东大学、高鉴国、邓红风,山东师大陈海宏、董继民、刘文涛,烟台师院黄兆群、王玮、高春常烟台大学孙宝珊等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分工进行多方筹款联系交通接送、食宿安排与省政府、省教委、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联系等准备工作。北京和天津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对外联系和争取领导支持的工作。199211-12月间和19931-2月间先后两次向外国学者和留美中国学生发出邀请信(英文)和《关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会议讨论会的通报》(英文和《第二个通报》(英文), 苏格常务理事参加起草和加工文件的英文稿。我们先后向美、日、韩、台、港发出几十封邀请信,回信表示与会意向或在得到进一步信息后再做出决定的有二十几位,说明了国外和港、台学者对来华参加学术研讨有很大兴趣。

为推动筹备工作的进展, 19921021在京学会负责人和祝明, 1225京津地区常务理事召开了专门会议; 19933月下旬理事长张友伦和副秘书长李剑鸣去山东济南商谈, 4月上旬祝明请假回山东推动落实有关筹备事宜。711-17黄安年去济南和山大、山师大同志共商筹备事宜并与祝明一起去烟台、威海落实会议筹备和接待工作。17日、21日在天津和北京的理事会负责人又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向主管单位世界史所所长作了汇报。

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是和许多方面同志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我代表理事会和秘书处向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联合举办的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的领导对山东省政府、威海市、烟台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要特别提到这次会议的顺利举行是和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教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等领导同志亲自出马争取到省财政厅的拨款是分不开的。赞助大会的除山东省教委、 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外还得到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和济南致诚广告公司的赞助借此机会我代表全体会员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13】

1996年11月21日,李道揆先生给我写了一封“有关美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运动,1881年,一些不满意拉萨尔分子的人退出了‘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Labor Party),另组建了一个新党。关于这个党的名称,我查了四部著作,名称各不相同,虽然四部著作都论述了这件事。”信中列举黄绍湘、张友伦、丁则民、黄安年四部书的译名后写道:“ 四部著作给一个政党的名称全不相同,令我不知所从。”“我的请求是:请告知这个党的英文名称,它是否有几个名称,中文用何译名为好?这本应由我去图书馆查英文著作来解决的。现在来打搅你,占用你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请原谅。”【14】我即写信给张先生询问,1996年12月12日,他回信说:“来信收到,李道揆先生提出的译名问题,我查了一下。拙作中‘社会主义革命党’的译名显然是错误的。我回忆不起来是如何写上去的,很可能是笔误,校阅的时候又没有发现。这个从社会主义工党分裂出来的是‘社会革命党人俱乐部’,见方纳:《美国工人运动史》第二卷(三联,1963)第36、38、123页。他没有用社会主义革命党这个词,在索引中用的是Social Revolutionaries 社会革命党人,后面也没有加上俱乐部三字。这个字第一次出现于36页。原文是:‘一批退出社会主义劳工党的人们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名为折ui革命党人俱乐部的组织。不久,社会革命党人俱乐部在其他从城市……也成立起来了’。(第36页。)道揆先生的地址我布知道,只好请你转告他。” 【15】

由于张先生和我在理事会工作中的密切交往和相互理解与支持,坦诚相见,彼此间有许多共识,虽然理事长和秘书长地处京津两地,在工作中默契没有收到影响,而是在学术研究中还彼此鼓励和促进,我从中受益匪浅,其中就包含对我的《当代美国社会保障》项目结项的评审,他是由五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成员之一。“张友伦教授对60多万字的书稿进行了仔细的审读,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分宝贵的修改建议。所有这些既是对我进一步修改书稿的鞭策也是对我修改书稿的极大帮助。我要感谢出版补贴基金组诸位专家所提出的宝贵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笔者又作了一次调整和修改,成了现在献给读者的这部书。”【16】1996年4月17日,他在鉴定意见中写道:“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对于全面了解美国和借鉴其经验都非常重要。更何况这个领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课题负责人在充分研究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伊拉斯历届美国总统的社会福利保障和政策 的基础上,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演变、作用和问题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不仅右阶段性成果,而且以专著的形式完成了最终的成果,并定名为‘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阅读以后觉得这是一部比较成熟的著作。该书的总体构想、框架结构、逻辑推论都十分明确和合理,此外,材料的选择运用和文字处理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该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认为,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已经达到了国家教委的各项要求,建议予以结项认可。” 【17】感谢张友伦先生的学术鉴定。

关于1994年他的中国社科项目“美国社会运动和民主、自由”,我曽参与评审意见。[18]1997年10月8日,他写信给我说:“由于经办人的疏忽,缺少一个综合意见书。即对五位评审人的意见的综合。现在要求补报,原件又不在学校,经办人又慰留复印件。我只好就记忆所及,大体上提供一点材料。好在只要求一个总结性意见,字数不多,请你勉为其难,好不好。当时参加评审的右五人,校内是杨先生、陆镜生,校外的是你,刘祚昌先生和张宏毅。五位评审人认为书稿符合项目要求,一致建议予以通过。评语大概有一下几点,……如获同意,请写好后签名寄给我即可,谢谢。” 【19】这显示了他是学术研究的极其严肃求真的态度 。《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张友伦先生的《美国史百年回顾》一文,征得先生同意“个别之处作了调整”发表在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一书。【20】2002年7月3日,他在来信中 写到:“此文经玉圣同志指正以后觉得确有不少缺陷。但由于已经发表,本身已经成为史料,不宜大动,只略做增删。”“谢谢三位主编的信任。有幸作为文集的作者之一,非常高兴,也可以借此祝贺刘先生的九十华诞。” 【2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结束本文时,我要表达对张友伦先生对我的坚定支持,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保持不变。

注释:

【1】祝贺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5月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1397

【2】张友伦著《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052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958

3张友伦著《孔见集》提要 18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0613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103

[4] 《美国通史》6卷本提要,黄安年文 2007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19.html

5张友伦著《美国西进运动探要》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0319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352

[6] 《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271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92496.html

7】见,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0封(1989-2002)》黄安年的博客/2018726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5963.html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目录(1989-2002年)补充版》,黄安年的博客/201881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6932.html

*又找到一封张友伦先生致黄安年的信(1991年12月)》,黄安年的博客/201882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30633.html

保存的信件含11989102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1990224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1990年3月12日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199032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51990123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61991112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7,1991年12月9日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8199211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919921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019921224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11992123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2199311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3199311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419932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51993324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619933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719934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81993419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91993519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019936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1199364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219936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31993613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419937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5199382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6199310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71993111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28199311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9199311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3019931214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119943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3219949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31994107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341994109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519941020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3619941021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71994102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38199522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3919953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0199541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4119959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21996110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43,1996年5月22日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4,1996年7月8日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45199612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6199710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4720027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819891025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原件保存在我处,下同

919921126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又1992年12月5日来信中写道:“你们在国内做了大量工作。明年对美国史研究会来说,的确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年。我的努力方向是搞好,向下一届理事会交班。”

1019932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又3月24日来信写道:“祝明哪里还是个未知数”“我看此事不能再拖了。去看看再说。需要作最坏的打算。即便只有6000元的资助,也要按时开会。可以像成都那样开一个穷会”,“争取最好的结果。”“国际会议的接待工作,特别实在机场的接待工作是个大问题,相当棘手,山东方面的同志未必心里有数。我们需要拟好几个方案于5月初向参加会议的外宾发一封信说明去威海的最佳线路和我们能够提供给什么帮助,否则会出漏子的。”

11199332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黄柯可。又1993年4月12日来信中写道:“祝明同志能筹点款当然很好,即使筹不到款会议也要如期举行,否则学会将面临信任危机,后果很难设想。”1993年4月16日来信谈及对于在美国就学生参加威海会议的收费问题。1993年5月19日来信中写道:“四光同志近来两信,催我决定是否邀请几位大人物。由于会议经费缺口不小。我认为无力邀请这些贵宾。等你同祝明去山东落实后再定如何。入经费充裕,可以酌请,否则不请。我已将此意见函告严四光同志。”1993年6月13日来信再次谈及清大人物事,称“此非上策,还是不采用为好。”又谈及筹款之难,“看来只能开一个穷会了。”1993年7月3日来信再次谈及“关于中央要人一事,我觉得还是量力而行。学会完全招架不住。”“我最担心的是,想搞得轰轰烈烈,最后是骑虎难下。谁来收拾残局?到时给要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弄不好i弄巧成拙”。还说“这次你去济南一行,恐怕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看看经费落实情况,二是看看外宾的接站是否右充分的准备。”

【12】见《美国史研究通讯》1993年第3期载师达讯:《空前的盛会 可喜的突破》(第1-2页)、李剑鸣:《美国史国际学术会议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第33页)

【13】面向四化, 面向世界, 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199381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3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6433.html

141996年11月21日李道揆致信黄安年

1519961212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16】黄安年著:《当大赛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1945-1996)》《作者自序》写道 :“本书的集中写作于1995年初至19964作为《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课题结项报告,由五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他们是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邓蜀生先生,南开大学美国研究室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张友伦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大通史》主编之一徐天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大通史》主编之一刘宗绪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在任主管文科工作的副校长杨国昌先生。专家组组长在鉴定意见中对结项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报告框架结构合理,观点正确,在资料运用和文字处理方面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极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专家们对我的研究成果的肯定和他们的辛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171996417张友伦对黄安年《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的鉴定意见。

[18]评审意见全文如下 :由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张友伦教授主持开展的<<美国的社会运动和人权、民主、自由问题研究>>课题力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对美国的社会运动和人权、民主、自由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实事求是的系统考查,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助于正确认识美国的资本社会、美国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及其对美国发展的方面的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这一课题研究特点在于从历史演变上考察社会运动和人权、民主、自由问题的美国特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印第安人、包括华工在内的外来移民、黑人、妇女等专题的今与昔的系统考察来剖析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问题。就国内的研究状况来说, 这样的考察和论证不仅富有很强的说服力, 而且另劈蹊径, 有一定的开创性。

本课题根据美国历史和社会的大量原始文献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 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 同时也充分吸收国内和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 具有可靠的材料依据。张友伦教授及其研究室在对美国社会运动的研究方面已经有几部重要著作问世, 具有从事和完成这一课题的强大实力。该课题研究符合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标准, 特此郑重推荐。

              北京师大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19941012_

191997108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1997年11月18日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

【20】见黄安年、任东来、杨玉圣主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就是华诞祝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4月。

21200273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杨玉圣

 

附录  相关博文目录

*和南开美国史研究同行聚餐 ,黄安年的博客,20055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31077.html

*张友伦著《美国西进运动探要》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0319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352

*张友伦著《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052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958

*张友伦著《孔见集》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0613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103

*《祝贺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5月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1397

* 《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前言和目录,黄安年的博客/201159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2289

*《张友伦教授的学术道路与史学成就——祝贺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 转原祖杰、秦珊、张聚国、杨令侠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5月9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2368

*《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271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92496.html

*张友伦:《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PDF版)》,黄安年的博客/201352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2956.html

*我的博文中记叙的张友伦先生相关目录》,黄安年的博客/201762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2792.html

*祝贺张友伦先生八十华诞(2010年4月)》,(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学家之十九)黄安年的博客/20176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2969.html

*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40封(1989-2002)》黄安年的博客/2018726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5963.html

*张友伦先生致信黄安年目录(1989-2002年)补充版》,黄安年的博客/201881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6932.html

*又找到一封张友伦先生致黄安年的信(1991年12月)》,黄安年的博客/2018823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30633.html

*《我和张友伦先生的学术和工作交往》(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之二十二)黄安年的博客/201962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6482

 

****************************

深切哀悼我会顾问方生先生

     (1926.9.14—2020.4.16)

----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

2020422日从方生先生女儿方小良处获悉,方生先生于416日在京城南小街附近的老人公寓安详地离世,享年94岁(1926914日生),据悉年前方生先生健康状况已渐恶化,经精心护理挺过疫情的最艰难阶段,终因心力衰歇无疾而终。丧事一切从简,顺告中国美国史学界诸位学人。

方生先生是商务印书馆资深编审,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老会员、老顾问。他毕生奉献于美国问题的翻译出版事业,组织并参与翻译了大量美国问题名著,默默为文,甘当配角,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令人敬佩。

方生先生194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曽就职于外交部新闻司中国瑞士使馆。1959年起在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从事《美国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编辑工作和西方政治学说、政治制度、中美关系问题的编译工作。其中含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1980年;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1984年;威尔逊:《国会政体》,1986年; 韦尔:《美国政治》,1981年;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   1987年;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1986年;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1984年;贝米拉“《回顾》,1984年重印;梅里亚姆:《美国政治学说史》,1988年;布里登森:《世界产业公会美国工团主义研究》,1987年;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988年;《潘恩选集》,1982年;《华盛顿选集》,1983年;《林肯选集》,1983年;《罗斯福选集》,1982年等。他和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出版社,1990出版。邓蜀生、方生主编:《影响世界的100本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出版。 方生编写:《外国历史专题史话(三)-巴拿马运河》,商务印书馆,1996出版。合译:有关美国及国际政治方面的著作10余种(分别由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东方出版社出版)其中有:《美国实录》、《尼克松以后的美国》、《探索历史》、《劳动与垄断资本》、《第三帝国内幕》、《制定公共政策》等。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方生先生和邓蜀生先生的密切交往,他在《编辑楷模  学者风范----恭祝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一文中写道:“我和邓蜀生先生的交往从前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在京翻译组开始。干校翻译组197312月成立。”“这个翻译组的成员包括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音乐出版社、新华书店外交发行所等单位的编辑人员。翻译组的工作方式是:以一本书为单位,参与翻译的人员各分配若干篇章,按照对全书质量要求,最后由一人定稿。”“197510月,这部分编辑人员转到出版局所属版本图书馆,成立一个单独工作单位----版本图书室编译室。”“19778月版本图书馆编译室结束,全部有关人员分配到各出版社工作。”【3】

   

改革开放后,方生和邓蜀生先生一起,参与了福特基金资助出版美国学者专著的评审工作。中华美国学会利用此项基金资助国内美国学学者专著的出版。这项出版资助基金从19913月开始运作,20026,共资助美国学的专著,就有27种,嘉惠于我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学者。【4】方生先生列出和邓蜀生先生一起参与的福特基金资助出版美国学者专著的评审27部著作获得出版补贴资助书名如下:【5】

《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 杨玉圣 胡玉坤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年3月

《权力的分配与权力的角逐》谭融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年9月

《美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贺练平 杨孟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

《冲突与合作》洪国起 王晓德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4年10月

《美国现代化道路》李庆余 周桂银         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之路》胡国成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年6月

《美国军事力量的崛起》陈海宏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5年8月

《美国“棉花王国”史》何顺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8月

《战争与和平》胡国成 赵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6月

《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梁茂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10月

 《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张友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12月

《城市社会的变迁》 王旭、黄柯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黄安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行动与效果:美国实用主义研究》王元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张定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戴超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狄考文与司徒雷登》 史静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美文化交流论集》陶文钊 陈永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金山谣》 令狐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美国社会悖论》张友伦 肖军 张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陈宝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2月

《文化的断裂》 高春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王立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刘绪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世代悲欢“美国梦”》邓蜀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美国史探研》 齐文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美国研究词典》刘绪贻 李世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2月

 

三十多年来,方生先生和我一直保持联系,我保存着1989-2012年间他写给我的四封信,【6】近些年来主要是每年有几次电话通讯,2004年11月20日[7]2006年12月17日[8]在北师大有两次聚餐,1996年10月28日、2010年11月我们也到先生家拜访过两次。【9】前年先生移居京城南小街附近的老人公寓,去年8月4日我和住在老年公寓的方生先生通上了电话,去年6月13日来到老人公寓看望方先生,本想疫情过后再次前往看望,没想到那次竟成诀别。【10】

  方生先生,我们怀念你,方生先生家人节哀。

                                         黄安年

注释:

1《我认识的商务印书馆资深编审方生先生》黄安年的博客/20188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7615.html

2】自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1996-1999)起受聘委顾问。第五届理事会(1990年在开封和郑州召开第六届年会上选举产生)理事。第六届理事会(1993年在威海召开的第七届年会上选举产生)理事。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组成成员(1979-2008)分析》,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3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6351.html

1993年威海年会上继续当选未理事,在《美国史研究通讯》1993年第3期刊登的《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简介》中介绍方生时写道:“方生,男,66岁,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商务印书馆编审,长期从事外国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方面的学术著作的编辑、翻译工作,重点是研究美国的著作。曽倡议编辑《美国丛书》,同时编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有关论著,如《论美国的民主》、《潘恩选集》等,现在主要从事《美国丛书》新选题的编辑工作。写有外国历史小丛书,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评论集》和《瞭望》等刊物上发表过一些书评。合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1842-1918)》(人民,1990年)。合译有《劳动与垄断资本》(商务,1979年)、《美国实录(1932-1972)》(商务,1980)、《第三帝国内幕》(三联,1982)、《黯然失色》(东方,1993)等十余种。”(第32页)

3】方生:《编辑楷模  学者风范----恭祝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载黄安年编:《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第496-497页,中国法治出版社,2012年。又见《编辑楷模学者风范》----恭祝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方生(商务印书馆)文黄安年的博客/20121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9067.html

4】同上文,文中写道:这项出版资助基金从19913月开始运作,20026,按照统一的资助标准,以书稿字数多少确定资助金额(以千字为计算标准),共资助美国学的专著,据我收到的样书就有27种(见附录)。一部书稿得到此项基金会批准资助的必要条件是:得由两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者的书面推荐和资金审批小组一致同意。最初阶段是书稿得到资助的作者自己联系出版社出版,出版补贴资金由有关出版社结算。 得到此项基金资助的每本专著,开本大小,封面设计由各家出版社自定。自19958月起,中华美国学会考虑到得到资助的学者自行联系出版社有困难,将此项批准资助的书全部移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集中出版,开本大小、封面设计全部统一。

此前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美国学专著和以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著作,均在内封上注明同样的中英文说明:

本书的出版得到由美国福特基金赞助的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is made possible partly by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 Publishing Subsidy found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5】方生:《编辑楷模  学者风范----恭祝邓蜀生先生九十华诞》稿附录,未收入书中,原件在我处保存。全部资助书稿有待全面统计,笔者著《美国的崛起—17-19世纪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7月出版,同样获得了“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中华美国学会学术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的资助。”

6】含19891114来信、1992年拿717来信;19961013来信,及2012年为祝贺邓蜀生九旬文集而撰写文章写给我的信。

[7] 这次是借邓蜀生生日话题在京部分美国史学界朋友相聚。笔者在日志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上午去师大花店为邓蜀生先生专门买了一个花蓝,又去商店买了一些干果和矿泉水。920分到近10点,10人全部在到齐师大主楼609会议室,计有邓蜀生、方生、严四光夫妇、黄柯可、杨玉圣、孟庆龙、赵梅、以及我和吕启祥,大家赞扬邓蜀生先生道德文章,有口皆碑;手寿比南山,青春永在,尽管邓的生日是2003105,今年已经是81岁高龄,由于曾经策划的去年活动应“非典”干扰而推迟,这次活动多半是为实践去年的诺言,同时也是为了从事美国史研究的老同志有一个聚会交谈的机会,有一个和在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祝立明先生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全部赞助。在今天的聚会上大家都敞谈了邓先生对于美国史研究和对于美国史著作出版的杰出贡献,邓先生也谈了他的切身感受和当年在朝鲜战场和在中缅印战场的回忆等。12点多我们到北师大实习餐厅共进午餐,直到下午220分。”

[8]见《记部分美国史专家在北京的一次聚会(20061217)》黄安年的博客/2012219(北京时间)发布:“2006年12月17日上午部分美国史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会议室聚会,这里位于北京的适中地点,又是东道主的所在学校,2004年那次为祝贺邓蜀生先生80寿辰就在这里聚会过一次。事隔两年再次聚会与会专家感到格外高兴。已经退休的老专家们平时虽有电话联系,但是见面机会极少,在职学者驰骋在工作岗位和退休老专家见面机会也少。笔者作为东道主和部分学者电话联系倡议聚会获得一致赞同,这样的聚会纯属学者个人交往不设主题,聊天漫谈,充满生活情趣和交流学术信息,尽欢而散,相约明年再聚。”“最先来到会议室的是商务印书馆资深编审方生夫妇,方先生明年80岁了。还有是德高望重的曹德谦教授,曹先生今年83岁,杨玉圣教授专程到曹先生住地接他一起前来聚会。其后相继来到的有已经退休的社科院世界所黄柯可研究员、已经退休的社科院美国所严四光研究员夫妇,老严今年已经70多岁、德高望重的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先生,他今年82岁,中国法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祝立明先生,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孟庆龙教授。黄安年、吕启祥夫妇与会作陪。已经退休的北京大学齐文颖教授因事未能与会。祝立明先生上次因出差未能赶上,这次虽然前不久刚刚做了一个小手术,没有完全拆线就急忙赶来聚会,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格外感到亲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与会专家关心着其他老专家们的情况,获悉了刘绪贻、黄绍湘毕中杰夫妇、杨生茂、刘祚昌(已故)、顾学稼、张友伦、冯承柏、陆镜生等老先生的近况,也为现在的学术带头人李剑鸣等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就感到高兴。老专家门还对口详尽交流了养生保健之道,获益匪浅,老邓几年来一直护理卧床的老伴,他深有感触的说,我现在的手劲是练出来的,每天要扶老伴上下好几次,老伴、老伴,老来相伴,包括子女在内别人无法替代的。我谈到在美国深感中国商品大量打进了美国市场,但是惟有食品和药品难以打进美国市场,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美国对中医药有着强烈的排他性。国内像何祚休、方舟子称中医是伪科学,实在是无稽之谈。 

席间谈到最多的还是离不开学术。邓先生谈到他正在策划组织翻译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新中译本,以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他还谈到台湾好读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给21世纪的100堂历史课》,这本书是邓蜀生、张秀平、杨慧玫主编的《世界100系列丛书》之一《影响世界的100次事件》(黄安年主编)的修订新版。曹先生的一部新著《美国总统》刚刚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而他下一步他准备以独特的视角来撰写12本中国女性的系列书。杨玉圣的新著《交流是幸福的》(2006年北京奥科德文化传播中心)和学术批评网编《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2006年北京奥科德文化传播中心)引起了学者们对于纯洁学风急迫感的严重关注。黄安年新著《美国纪行——一个美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版)和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订——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10月中文版和英文版)也成了专家们谈论的话题,大家认为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真美国,需要从事美国史研究的专家如果有条件要深入美国社会基层考察美国的实情。邓蜀生编审认为《沉默的道钉》这部书很有意义,赞赏这个书名很好,令人产生很多方面的思考。黄柯可、严四光、孟庆龙认为我们正需要这样的书,其中的历史图片十分的珍贵。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编辑出版的思路很有新意。与会专家对于杨玉圣被迫离开北师大历史系、一度在国内美国史学界有影响的北师大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力量后继无人已经断档十分惋惜。我们注意到两位参加服务的美国史研究生正在利用和老专家接触的机会向老先生请教学术问题。”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38968.html 

9和方生先生合影集锦》黄安年的博客/20188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7620.html到访方先生家的还有邓蜀生、黄柯可、祝立明等先生。

[10] 看望九十三岁高龄的方生先生》,黄安年的博客/201961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4780

2019年6月13日上午我来到位于京城南小街的东城区天颐养老院(朝阳门养老照料中心)看望在那里居住的方生先生,方先生今年93岁,“先生的孝顺女儿方小良女士陪同前往,她每天都要来养老院看望老人。养老院的宗旨是“做让长辈满意的幸福家园”“让长辈舒心,让家人放心,让员工开心”,堪称社区养老的典范,也是东城区的养老保障示范点。方生先生为养老院五级重点看护对象,护理人员精心照料。方先生头脑很清晰,见到我露出会心的笑容。我为他放大了几幅若干年前的合影照片包含在威海会议期间的、在北师大会晤的,在他家中聚会的,他都能一一说清。谈起美国史研究会的往事和学友都很高兴,对于今年暑假在长春东北师大举行的纪念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活动表达由衷祝贺。”

并见《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我所认识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外之四)黄安年的博客/2019627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7093

 

附录:相关博文目录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组成成员(1979-2008)分析》,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326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6351.html

*《刘绪贻先生的个人交往》推荐方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320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49599.html

*《我认识的商务印书馆资深编审方生先生》黄安年的博客/20188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7615.html

*和方生先生合影集锦》黄安年的博客/20188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7620.html

*《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黄安年的博客/2019512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78558

*看望九十三岁高龄的方生先生,图1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613发布(第21793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84780

 

照片23张拍自通讯

1

 DSCN0794.JPG

2

 DSCN0795.JPG

3

 DSCN0796.JPG

4

 DSCN0797.JPG

5

 DSCN0798.JPG

6

 DSCN0799.JPG

7

 DSCN0800.JPG

8

 DSCN0801.JPG

9

 DSCN0802.JPG

10

 DSCN0803.JPG

11

 DSCN0804.JPG

12

 DSCN0805.JPG

13

 DSCN0806.JPG

14

 DSCN0807.JPG

15

 DSCN0808.JPG

16

 DSCN0809.JPG

17

 DSCN0810.JPG

18

 DSCN0811.JPG

19

 DSCN0812.JPG

20

 DSCN0813.JPG

21

 DSCN0814.JPG

22

 DSCN0815.JPG

23

DSCN0816.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54917.html

上一篇:红楼梦学刊编委会变化(2019年第一辑—2020年第五辑)
下一篇: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馆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李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