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搞科学就别娶老婆?! 精选

已有 26000 次阅读 2011-7-14 17:38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婚姻, 科学家, 准院士

最近某准院士被其发妻捅了的事件不仅在学术圈子内闹得沸沸扬扬,还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弹资,尤其是“捐精”一说,引发了全民热弹科学家的高潮。有高人说,科学家不应该娶老婆,但因为品种好、基因好,可以“捐精”。

在咱中国,弹资高潮不高潮,关键看餐桌。餐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平台。前日参加了一餐聚,不仅解决了肚子问题,更开窍了许多脑子问题,特别是人生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例如:像我这种娶了老婆、年纪一大把了的人还要不要做科学?如果做科学,结局会怎样?等等。

餐桌上,物质文明还未开始,精神文明先行,一位女生首先就着某准院士话题发表真知灼见嫁人别嫁科学家。因为科学家无聊、无趣、无用;工作无聊,生活无趣,办事无用。科学家看起来挺高尚、挺神圣,其实在作妻子的看来,科学家既不如商人有钱,又不如官人有权,碰到一些具体事情,如小孩上学、老人住院、邻里纠纷等问题,束手无策,比流氓地痞还不如!

餐桌上一位不大不小的官员为女生的真知灼见找到了理论依据。他首先把科学家或做学术的人分成三类或三种境界:

第一类或第一种境界:把学术当老婆。一生一世、一心一意只爱一件事,沉迷其中,陶醉其中,死心塌地,死不悔改。

第二类或第二种境界:把学术当情人。需要的时候,或想起来了,就搞一搞,平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第三类或第三种境界:把学术当B子。一锤子买卖,搞一下就完事。

官员说,真正的科学家或学术人当属第一类,这类人已经把学术当成了老婆,还那么执着那么沉迷,现实的老婆就只有独守空房的份儿了。当然了,科学家也并不是不能嫁,第二类或第三类“科学家”就是可以嫁的,他们能够做到革命、生产两不误。

作为学术圈子内的人,感觉女生的见解很有道理,官员的分类非常到位、分析非常精辟。今天上网又读了朱猛进先生的博文《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单身科学家》,知道了牛顿、诺贝尔、孟德尔、卡文迪许、莱布尼茨、图灵、特斯拉、笛卡尔、帕斯卡、达芬奇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大科学家原来都是光棍。难道他们都找不到老婆吗?想必不大可能。联想到官员对科学家的分类,觉得这些大科学家大概都是责任感非常强的男人,怕自己娶了科学这个老婆,又冷落了生活中的老婆,还是一夫一妻好。朱先生的博文反过来又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女生和官员的话很有道理。

难道搞科学与娶老婆真是矛盾的吗?科学证明还真是矛盾的。关于科学家的婚姻,其实科学家本身对这个问题就仔细研究过。如新西兰科学家发现:婚姻使科学天才丧失创造力那些在科学史上名声显赫的男性大科学家精力最充沛、思想和行动最活跃,出成果最多的时候大都在年轻之时,而男性35岁之前便达到事业高峰,婚后便逐步丧失创造热情。”“只有约四分之一的科学家在婚后5年作出了其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而那些未结婚的科学家则继续勇往直前,这就如同那些男性罪犯一样,后者中大多数人在结婚之后便金盆洗手了。

看来,科学与老婆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了,科学家如果在结婚之后不金盆洗手那就等于冒犯老婆了;老婆如果不揭竿起义,也就只好忍气呑声了。准院士的发妻对准院士忍无可忍,最终捅了他们那档子事,反过来证明准院士属于第一类科学家,或做学术达到了第一种境界,所以如果纯粹从学术上判断,准院士应该可做真院士。

准院士事件和新西兰科学家的发现给我等科研人员的启示是:结婚以后就不要做研究了,至少不要把科学当老婆,因为再做也是做不出什么名堂的了,更何况,硬要那么做的话,老婆如果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了的话,落到准院士这种地步,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把科学当老婆,那是敬业精神,把老婆当老婆,那是生活实在。科学与老婆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464797.html

上一篇: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
下一篇:上科学网写博客的人能有什么大成就?
收藏 IP: 222.247.53.*| 热度|

42 刘全慧 武夷山 刘钢 陈儒军 李学宽 曾新林 彭友松 袁贤讯 张晗 陈安 尧中华 王有基 朱新亮 谢鑫 逄焕东 王小军 梁建华 朱志敏 汤治国 胡江波 王水 吴锦宇 文绍 海鹰 曹贺贺 张启峰 何毓辉 张亮亮 熊航 李宇斌 赵江涛 唐清 强涛 易奎 吕振超 霍天满 liguoshuai qiongfeng christine niming007 zhengmao3114 mxt110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