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小文章也可以有大影响

已有 5277 次阅读 2013-5-15 17:33 |个人分类:氢气生物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 影响

不少人现在逐渐开始注重文章的引用,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提高引用也有技巧和策略,我这里以两篇我们的高引用论文为例谈谈经验。

我们在2008年发表在Neuroscience Letters上关于呼吸氢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文章在该杂志5年引用次数在Scopus数据库中达到73次,在google中引用次数达到116次。

http://www.scopus.com/record/display.url?eid=2-s2.0-46749107977&origin=inward&txGid=D92ED86D48EE9CC46D9602658196E882.Vdktg6RVtMfaQJ4pNTCQ%3a6)该杂志自2008年后共发表论文5000多篇中,我们的文章排第5名,能在引用中进入前10名已经很不容易。

2009年发表在Brain Research的另一篇论文,是采用同样的研究思路,用注射氢生理盐水的方法,引用次数达到74次,在google中引用次数达到121次,2008年后Brain Research杂志共发表论文6000多篇中,该论文引用排11名。而在2009年后排6名。这两个杂志在神经科学领域虽然是老杂志,知名度比较高,但影响因子都没有超过3分。算是比较低档次的杂志。但是能在这样的杂志发表论文,获得高引用率更是困难。为什么我们这两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那么高?我个人的体会是。

一、有预见性。

这些研究工作是我们2007年开始的,当时国际上开展氢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实验室只有1家,我们开始只是尝试,甚至怀疑这种效果。但当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是可靠的后,迅速投入研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了我们的研究,后来的发展情况证明我们当时的策略是基本正确的。

二、工作要有延续性。

这些文章被引用的1/3来自我们自己的小组,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发表的论文已经达到60多篇,在可以引用的文献中,自己小组优先引用自己的文献是很自然的。有不少学者发表论文只追求高影响因子杂志,不考虑延续性,本质上没有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研究内容。只求发表,不照看自己的历史。这样的结果最终无法形成特色,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引用。除了这两篇文章以外,关于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总引用次数已经超过1200次,奠定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暴光率,甚至不少国外学者也被我们吸引到这个领域。我们的系列文章曾经先后5次被国外学者写评述。

三、要积极开展合作

这两篇文章中有将近一半的引用来自我们的合作关系,有的合作是共同发表论文,有的合作只是提供研究资料和信息,但大部分合作单位后来发表论文都主动引用我们的论文。

四、要积极宣传

我们不断在各种会议和网络上宣传我们的研究,并随时整理介绍最新研究进展,科学网是我们宣传最重要的平台,我们把我们发表的论文整理成目录,将全文上传,甚至部分论文进行了全文翻译,至少有50多次中文文章中引用了我们的文章,就是最明显的效果。有不少学者在撰写论文时才考虑文献引用,而且通过网络寻找文献信息,如果文章的全文和重要信息可以通过中文获得,那么被检索到的几率就会增加,被引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neuroscience-letters/most-cited-articles/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brain-research/most-cited-article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90271.html

上一篇:氢气水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最新Plos One影响因子将继续下滑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16 张南希 武夷山 戴德昌 王贤文 苏光松 贾伟 刘全慧 赫荣乔 唐常杰 高建国 苏金亚 陈冬生 zhangling EroControl luofalai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