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意识是可知的吗?

已有 2082 次阅读 2021-6-7 06:57 |个人分类:202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意识具有多面性,主要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意识常常可以通过多模态感觉能够知道,简称可知;隐性的意识往往很难直接地感知到,比如话中话、言外意等。


意识不是只靠大脑中的神经元们产生的,意识与智能一样,都是人、物(机)、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类脑类不出真意识,只可能类出项目和帽子。


意识一般与情境有关,所以大家经常说“情境意识”,实际上,这与“态势感知”的英文词组是相同的,都是Situation Awareness,情境对应态势,意识对应感知,意识也许就是一种感知,既包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也涉及对内部思维的感知,计算只处理了意识外感知中的可形式化的定量部分,而算计则负责意识内外感知中非形式化的定性部分,计算计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先知、诡道、奇正。

意识与智能里面都有呼吸—弥聚现象。其中算计为骨,计算为肌,哲学是提出问题,科技是解决问题,机器学习一般是肯定式的,人类研究经常是否定式的。


对于同样的输入、处理、输出,不同的人其所意识到的上下文中的上下程度之弹性也是不同的。


从广义上说,没有任何科学事实结论可以在逻辑上决定伦理原则。即关于自然“是”什么的陈述决定关于我们的责任“应该”怎样的陈述。对于智能或智慧而言,却可以不自觉地实现二者“悄然而至”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找到许多的合理理由和恰当路径,比如威廉.华兹华斯的一句“弥尔顿啊!此刻你应活着:英格兰需要你。”与人/机不同的动态规划。


现在的各种动态规划往往是事实性的计算(“是”的部分),好一点的再加上一些优化方法的组合,而人类的真实动态规划还常常涉及价值和责任的算计(“should”的部分)。所以机器的动态规划是战术性的狭义,而人类的动态规划则属于战略性的广义。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遭遇不可解释性问题?!究其因,大家想做出较好的系统论结果,用的却是还原论的方法!在科学的合法领域内,还原论在解释复杂层次时是不可能成功的,理由是:非线性和偶然性的涌现是还原论的天敌,还原性的思想实现不了归纳与演绎、类比与隐喻之间的跨域弥聚。犹如搬一个还原论的梯子试图登系统论的月亮🌙。


卡斯帕罗夫就是 1997 年在那场著名的“人机对弈”中输给 IBM的电脑“深蓝”的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这次失败促使他重新反思人类和 AI 的关系,并在此后的长期实践中 逐渐意识到:当人类棋手主导策略性计划,而把海量、精确计算的任务分配给 AI 时,‘人机组合’就能获得上佳表现。对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卡斯帕罗夫精辟地总结为:“‘弱人类 + 弱电脑 + 强流程’>强电脑>‘强人类 +机器 + 弱流程’”。


好的爱情,让人变成傻子;坏的爱情,让人变成疯子;最好的爱情让人变成孩子;意识与智能里也有这种功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290037.html

上一篇:计算计的理解及概略模型
下一篇:寻找智能的基础理论可能需要另辟蹊径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8 邱嘉文 武夷山 陈志飞 孙颉 张学文 郑永军 周忠浩 焦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