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正确理解并妥善处理人微关系可能是拯救精准医疗与慢病防控的关键

已有 766 次阅读 2021-6-20 06: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报告题目:

正确理解并妥善处理人微关系可能是拯救精准医疗与慢病防控的关键

 

报告摘要 

精准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慢病防控与身心健康的自然追求。虽然基于精准医疗理念和多组学技术已获得了大量关于慢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大数据,并推动了医学生物信息技术的显著发展,然而,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客观判据来看,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仍然一直在路上,其难点、痛点、堵点究竟是在哪里?如何才有可能获得慢病防控领域的关键突破?围绕该问题,我们实验室开展了将近十年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发现并初步验证“饥饿源于菌群”且意识到“呼吸源于线粒体”的基础上,结合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历史脉络,认为自然界在制造人的过程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先造菌群、再造线粒体、最后造人”的循序渐进过程。具体地,在此前学术界提出的线粒体是从细菌(α-变形菌)进化而来的“内共生假说”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是在胎儿出生后从自然环境被“接种”到肠道而形成“肠道菌群定居在肠道的内共生现象”(即第二次内共生,指的是肠道菌群在肠道;第一次内共生,指的是线粒体在细胞质),且以“菌脑主吃、粒脑主吸、人脑主思、人体主动”的方式,形成了作为“人微共生体”的结构与功能复合体,并能够以“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数学模型即z=a+b*i+c*j+d*k”进行表征。随后指出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基因异常可能是人体慢病的主因、而人类基因异常则是人体慢病的次因,从而形成了“医学遗传学2.0”的新观点。为此,强烈建议将精准医疗大数据与医学生物信息的研究重点适当前移,从人体本身前移到人体共生微生物,因为人体共生微生物已经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生命存在,对人体健康和慢病防控具有前置性因果关系,理应且必将成为精准医疗领域获得慢病防控突破的重中之重。


个人简介:

张成岗,陕西白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肠道菌群与慢病防控和健康管理、中医生命科学、心理认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工作。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和证明“饥饿源于菌群”并形成“菌心说”学说和“双脑论(菌脑主吃、人脑主思、人体主动)”等观点,为理解“慢病源于肠道”并推动中西医融合与健康现代化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理解“人微共生(人体与微生物共生)”自然现象的合理性、必然性与科学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共发表学术论文32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95篇,出版专著《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实践》和《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各一部;获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7项;获中国计算机软件版权1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7项科研成果奖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第25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现代医疗保健分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等学术兼职。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91885.html

上一篇:急需重建正确、健康、安全、和谐的人微关系(指的是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
下一篇:[转载]第七届全国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信息大会会议,NCCBB2021.7.16,烟台
收藏 IP: 123.113.2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