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氢分子生物医学推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治疗

已有 2961 次阅读 2020-4-30 23: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www.sohu.com/a/383959869_532369


氢分子生物医学推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治疗 

2020-04-16 15:07

一、国家两权威部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增加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 66.6%/33.3%)治疗

二、IN.P-氢氧呼吸机系列产品被唯一指定用于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和驰援意大利欧盟新冠肺炎患者的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 66.6%/33.3%)治疗临床科研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科技产品交流平台、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授权拜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为氢氧呼吸机临床科研和医用产品市场总代理资格

三、吸氢氧混合气治新冠安全有效,已临床应用并写入官方文件

文章来源于呼吸科大夫胡洋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一般治疗中的氧疗措施一则,增加了“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 66.6%/33.3%)治疗。但这个治疗方式甚至被一些人质疑为“伪科学”。

氢气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连续呼吸8个大气压97.5%氢气14天,高压氢气可以有效治疗动物皮肤恶性肿瘤,并认为这是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得到的效果。2001年,法国潜水医学家也证明,呼吸8个大气压高压氢气可治疗肝曼森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首次证明氢气具有抗炎作用。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高压氢难以作为一般临床治疗手段。

直到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采用浓度为2%的氢气治疗动物脑缺血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且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氢气疗法”才终于引起全世界的瞩目。2007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氢医学”的元年。此后,中国和日本合作进行了大量有关“氢治疗”的研究。

此次,把氢氧混合气体用于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是经过专家组集体讨论得来的,基于大量前期的基础研究。事实上,氢氧混合气体治疗之前在慢阻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也进行了一些临床试验。

氢氧混合气体到底在新冠肺炎中发挥什么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在兔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也通过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灶细胞,发现氢气可抑制细胞程序性凋亡。其后,研究人员逐渐在肝脏、肾脏、心脏、脑部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动物模型中,进一步证实了氢气的抗炎、抗氧化能力。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全国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氢气分子量少,质量最轻,吸入氢氧气,能减少气道阻力,增加氧气弥散度和氧流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也有抗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

吸入氢氧混合气体安全性怎样?

氢氧混合气体确实有一定安全隐患,有静电及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燃。不过氢氧雾化机厂家对这方面控制得很好,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机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使用时应始终保持空气流通状态,禁止吸烟和任何火种靠近,使用场所应无高压或静电发生设备(如臭氧发生器、带有高压放电源),应无任何发火装置。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治疗上没有既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治疗方式在逐步的摸索。就像瑞德西韦,当初只是在美国有一例病人有显著效果,我国就开始大规模做临床试验,这也是特殊时期的不得已之举。吸入氢气确实是不能抗病毒,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症状,有条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手段,一线医护人员也在不断进行临床案例的总结。

科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一味地质疑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胡洋大夫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报道三、氢分子医学助力武汉抗疫PK新冠肺炎病毒

原文标题:“吸氢疗法”在钟南山建议下纳入第七版诊疗方案 曾引发争议(该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03/05)

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治疗章节里,除了一般的氧疗措施,还增加了“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 : 66.6%/33.3%)治疗。”

《中国新闻周刊》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助手苏越明处了解到,这一治疗手段是在钟南山的建议下加入第七版方案的。苏越明称,氢气治疗加入方案是经过了讨论的。对于吸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苏越明称,吸氢虽然不能杀灭病毒,却能改善症状。但对于具体能改善哪些症状,苏越明没能给出答复。他还介绍说,吸氢不仅能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也能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吸氢疗法进入到第七版方案后,引发关注,有人直指这是“伪科学”。实际上,这不是吸氢疗法第一次引发争议。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创始人、荣誉总院长徐克成出版了新书《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基于 82例吸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随访,得出了氢气可以控癌的结论,当时招致多方质疑。对此,《中国新闻周刊》曾采访了徐克成与相关专家,对此做了深度报道。

82例患癌吸氢报告

徐克成氢气治疗的一个成功病例是广州市60岁的退休教师全孝莲。全孝莲患有卵巢癌III期、复发伴多发性转移,患癌5年来,经历过5次化疗,但肿瘤标记物一直没下降,还有带状疱疹。2018年6月底,她停止了化疗,坚持吸氢一个月后,指标下降到了正常范围。这一过程记录在《氢气控癌》中。“(后面)观察了几个月,盆腔和腹腔转移未复发,但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转移,接受了手术。”2019年6月,徐克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徐克成的《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一书,封面上写着“肿瘤康复颠覆性探索”“天然之气,居家康复,生理之气,无药为医”等字样。书的正文前面,有肝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内科血液学专家、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四位大家分别作的评述。

徐克成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十多年前,在氢分子医学逐渐在国内走红并在各地看到一些癌症患者吸氢“神奇康复”后,他决定投身这一领域。他在其健康工作室设立了三四十台氢氧气雾化机,产生氢浓度66.7%、氧浓度33.3%的混合气体。每天,有上百人前来免费吸氢,这也是其找寻病例、做随访观察的部分来源。

在书中写到的82例癌症患者中,受访者每天吸氢时间不少于1.5小时,至少要连续吸3个月。患者的癌症种类包括肺癌、肝癌、妇科恶性肿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十余种,所有受访者都为癌症的III期和IV期患者。“排除I期和II期患者,(因为)治疗效果很难判断,很可能有化疗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III期和IV期患者,都是接受了常规治疗没有效果后,到这里来的。”而实际过程中,III期、IV期患者中也有吸氢气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情况。

通过对82例患者为期3~46个月不等的随访,徐克成发现,患者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不同肿瘤类型患者体能改善状况不同,其中肺癌患者效果最好,妇科肿瘤及胰腺患者效果最差。在肿瘤标记物方面,呈现相同的趋势,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下降率最高,达到75%,胰腺癌、肝癌患者无人下降。疾病控制上,肺癌控制率最高,大于78.9%,胰腺癌最低,为20%,而且,III期病患的控制率高于IV期。同时,有12例患者因病情发展、感染等原因死亡。

通过观察,徐克成得出结论,吸入氢气能控制癌症进展。而所谓控癌,徐克成强调称,不是指“治疗”,而是“康复”,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疗后,恢复阶段的保健和养生。“这是我自己界定的,回避一个法律风险,我认为,这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不是一个主要的。”

四、国际抗疫救援志愿者行动倡议

关于联合发起“驰援意大利欧盟氢分子医学

与中医药抗疫行动”的倡议函

北京工业大学、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各主要成员单位并中国城市发展联盟经贸合作中心、(意大利)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组委会、意大利欧盟等国家医疗机构:

中国的抗“疫”工作得到了WHO的高度赞扬,也获得了来自世界的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富有传统的中医药也在此次对抗疫情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字显示,此次疫情中药用量占总用药量的83%,总有效率占到了97%。当疫情在中国逐渐得到控制之时,却在海外呈现了席卷之势,其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是意大利,随着确诊人数急剧上升,意大利已采取了最严厉的措施来对抗疫情。中国和意大利自1970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人民也在多种交流活动中建立了友好情谊。

我们对意大利民众当下的境遇感同身受,为支持意大利的抗疫行动,发扬中方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抗疫中加强两国人民的情谊,中国城市发展联盟、新全球化智库健康中国治理研究中心、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紧密合作,拟联合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科技产品交流平台、北京工业大学氢分子研究中心、港安健康管理北京公司等国内各大专业机构,联合成立“驰援意大利欧盟氢分子医学与中医药抗疫行动”,包括组织医疗专家组开展远程诊疗辅导,赴境外疫区开展现场诊疗,捐赠和组织抗疫特效药品和中草药、氢氧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医疗防护装备设施等应急物资,将中国氢分子医学和中医传统文化瑰宝带出国门,驰援意大利及意大利及周边国家的抗“疫”工作,尽力帮助减轻医疗压力,更早战胜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建构全球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敬请有意参与明确两家以上意大利接受捐赠氢氧呼吸机的官方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开展抗疫诊疗临床研究和相关中医治疗等系列交流活动。

全球化智库健康中国治理研究中心

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

2020年3月27日

五、全球征集战略合作伙伴

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全球征集战略合作伙伴

为严格遴选符合国家使用标准的防疫防控医用物质及科技产品的生产厂家与经销企业,有效对接有采购需求的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全面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并能形成长效机制,积极配合各省市“新基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和补齐城市现代化治理短板的迫切需求。

在科技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会支持下,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新全球化智库)、北京工业大学氢分子研究中心、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大健康产业基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技产品交流公益平台”倡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优势,联合开展健康中国城市治理规划,联建国际大健康产业创新基地,积极参与各省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30”的组织实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原则,通过与各省市有关政府合作,开发联建省域或市域“健康中国智能城市大脑系统——健康中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此建构城市和社会健康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时代健康中国治理共同体。

通过与各城市联建“健康中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协同建构省市区域“六大智能健康治理服务服务平台系统”。

其中包括:

1、智能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与大健康行政治理系统

规划联建智能城市大脑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市(区县)政府→街道办、乡镇→社区、乡村、企业→城乡居民、职工、医院→病人”的行政区域内一体化智能大健康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系统;

2、大健康产业经济治理系统

“城市大健康医疗产业规划→联建大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科技研发、高等院校、龙头企业(企业加速器)→重点实验室、生产和服务型企业(企业孵化器)→专家和专业人才开发”的大健康产业孵化开发、健康智能制造和经济治理系统开发;

3、智能化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平台系统

市域内“社会工作者、在职职工、专家领导、双创人员、非职业人员(老、幼、学生)等”的社会公众智能化、可视化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与大健康治理平台系统;

4、智能化大健康医疗服务专家系统

市域内“临床医疗、慢病控制、公共卫生、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的智能大健康医疗服务专家系统;

5、智能化专业大数据治理平台系统

市域内“疾病预防、健康医疗、宣传教育、医疗保险、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大健康科研等项”的大健康智能化大数据分项专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

6、医疗康养社区服务机构

市域内以三级医院为技术核心覆盖其他相关社区的多元医疗康养社区服务机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系统。

通过“健康中国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将市域大健康电子政务的行政治理、大健康机构的智能安保安防、疾病疫情的舆情预警、大健康科技研发、大健康产业规划与孵化治理、大健康产品与服务供给和业务支持,统筹规划,集中统一在一个运营平台的现代服务框架内,积极提升各城市大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此,协同搭建健康中国城市治理九大运营服务平台:

1、健康中国产业与技术创新推进工程

开展“四库”信用认证:创新技术库、重点项目库、品牌产品库、信用企业库;

2、健康中国城市(双创)大学计划

城市大健康产教融合计划、大健康校企合作计划、健康中国城市学院计划、大健康企业学院、大健康共享实验室计划;

3、健康中国城市总部基地运营中心

与各城市联建健康中国城市总部基地和健康智能制造总部基地;

4、健康中国城市智慧供应链公共平台

与各城市联建大健康智慧供应链系统;

5、健康中国城市智能大数据公共平台

与各城市联合规划建设智能健康城市云大脑系统;

6、健康中国智能科技产业创新孵化平台

与各城市联建大健康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基地)、企业加速器、技术与企业双创基地;

7、健康中国城市产业企业孵化基金平台

与各城市联建大健康产业政策引导基金、企业孵化基金PE、创业投资基金VC、项目技术研发天使投资基金BA;

8、中关村大健康产业基地孵化联建平台

中关村医学转化中心大健康产业基地与各城市及其产业园区,联建健康文化基地、健康疗养基地、健康农业基地、健康生活基地、健康双创基地、全球健康村基地、康养配套基地、中关村智康E院、中关村智康大世界等;

9、健康中国中医药产业开发公共服务平台

与各城市联建健康中国中医药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与文旅基地、中医药加工物流与配送基地、中医药科普基地、中医药产教融合基地、中医药校企合作基地等。

合作模式

1、联合举办“健康中国治理高峰论坛”等相关主题活动;

2、省市重点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研究;

3、省市区域健康中国行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与智能城市治理重点课题研究;

4、省市区县高质量发展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5、重点产业园区、小城镇、特色产业基地联合建设;

6、联合搭建产业孵化和投融资平台;

7、参与健康中国城市创新计划和平台联建;

8、申请加入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会;

9、联建智能化大健康产业孵化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军民融合基地、医养康体融合、农旅文旅、大健康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基地等。

【联系方式】

战略合作:乾泉18611521086、樊效18910649458

项目合作:邢双13501261286、汪志民13683289957

国际联防抗疫志愿者行动战略合作

有意参与者请给18611521086发短信“姓名+所在城市 +单位+ 职务 +专业 +服务或战略合作事项”等待确认并编组分工,在線註冊取得資格,確認後协同行动,动员更多志愿者按专业和城市矩阵式分组,开展专家咨询、经费募集、物资增援、在线培训辅导等各种抗击肺疫救助活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31048.html

上一篇:[转载]2016.11.01,【国医·头条】大家风范,博古通今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志珍院长采访纪实
下一篇:[转载]复杂性科学
收藏 IP: 221.216.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