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肠道菌群也有生物钟

已有 1053 次阅读 2019-8-29 20:0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78312c88b8fb6e8f8fbf919&fr=vipping


肠道菌群也有生物钟

作者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发布:2016-11-25 00:09:41    更新:2016-11-25 00:09:41

阅读 52赞 0


不按时睡觉带给你的可能不止是哈欠连天和黑眼圈,还有可能打乱人体内肠道菌群的生物钟,让你日渐消瘦。

近日(2016年8月),以色列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和小鼠肠道内的菌群受到宿主生物钟的影响,宿主生物钟的紊乱会左右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从而导致出现肥胖和代谢问题的风险增加。

生物钟是将个体生理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可你知道吗,在人体内部还有许多紧密联系的生物群体,它们也会受到昼夜变化影响。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出现,人类的生物钟受到普遍干扰,对那些经常要倒班或是跨时区飞行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节律受到的干扰更加明显。

而生物钟与代谢关系密切,因此生物节律的紊乱会使得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科学家认为,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人体代谢问题的又一因素。这些结果为开发有针对性的益生菌和抗菌药物疗法提供了借鉴意义。因此,该工作的研究者认为,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昼夜节律对肠道菌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15-03-17)




地球上的生命都与自然界24小时的太阳光明暗循环有关,作为 生物 节律之一,昼夜规律对植物、动物甚至是细菌等微 生物 的生物功能都有影响。人类可以自行调节生物钟,但是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比如昼夜规律经常被时差、倒班等扰乱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以及癌症(cancer)(cancer)。有很多理论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近期研究人员又发现一种受到生物钟影响的新成员:那就是居住在消化道里的细菌。根据一项对大鼠和少数人类志愿者的研究,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生物钟与它们的寄主具有同步性。

过去几年来,研究人员对肠道细菌的研究兴趣产生了一次大爆发,这些微生物似乎对从免疫力到新陈代谢再到个人情绪等每件事情上都有影响。尽管很多因为生物钟紊乱而产生的疾病都存在肠道微生物被扰乱的情况,但两者之间的精确联系目前尚未明确。以色列魏兹曼科学中心免疫与微生物学家Eran Elinav十分好奇,这些微生物的生物钟是否是其中丢失的一块拼图。

为了证明这项理论,他与同事对24小时昼夜生活规律的实验室大鼠的排泄物样品中的一些微生物进行了分析,样品在两个24小时的周期内每隔6小时取一次。60%的微生物由各种细菌组成,这些细菌在白天和晚上会在整体数量和相互之间的干扰等方面上下波动。光线较暗的夜间是大鼠最活跃的时候,这些细菌会忙着消化营养物,修复它们的 DNA ,并不断增长;而在光线较强的时候,微生物则变为“管家”,比如排毒、感知它们周围的化学物质,生长出鞭毛或“尾巴”帮助微生物运行。

而那些丧失生物钟功能的大鼠肠道细菌无论在数量还是活性上均没有出现相同的波动,并对光线产生相应的应答。这表明,动物自身的生物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体内寄生细菌的生物钟。那些取自生物钟功能丧失的大鼠体内的微生物被植入正常昼夜光照条件下健康的大鼠体内后,一周内这些微生物的生物节律也恢复正常。

Elinav表示,这些结论在10月16日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后让很多人感到惊奇。此前的研究发现,很多细菌确实存在基于光线应答的昼夜节律现象,比如蓝藻就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但是肠道内的微生物所有时间都待在黑暗中,它们怎么分辨时间呢?在寄主与这些细菌之间一定存在某种传递信号。

Thaiss et al., Transkingdom Control of Microbiota Diurnal Oscillations Promotes Metabolic Homeostasis, Cell (2014), 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4.09.048

(来源:生物秀 14-10-24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195790.html

上一篇:[转载]肠道菌群生物钟
下一篇:[转载]肠道菌群也有生物钟
收藏 IP: 114.243.6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