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屠呦呦教授获得了生物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级的大奖——拉斯克奖 精选

已有 14845 次阅读 2011-9-12 22:42 |个人分类:博客新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屠呦呦, 拉斯克奖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教授获得了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级的大奖——拉斯克奖,预测这条消息将成为明天各大媒体和网络的热点新闻。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奖只有一步之遥了,祝贺!
 
 
    当然,饶毅教授有关屠呦呦的博文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也将成为热帖之一。
 
   如果不是饶先生这篇文章,我们这些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屠呦呦这个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在中国科技界默默无闻的“三无”教授!
 
 

2011 Lasker Awards Honor Medical Research Pioneers

 
 
  NEW YORK, Sept. 12, 2011 /PRNewswire via COMTEX/ -- The 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 which for 66 years has championed the greatest advances in medical research, announced today the winners of the 2011 Lasker Awards: Franz-Ulrich Hartl and Arthur L. Horwich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Tu Youyou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The Clinical Center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for public service. The Lasker Awards - considered among the most respected science prizes in the world - honor visionaries whose insight and perseverance have led to dramatic advances that will prevent disease and prolong life.
 
 
 
   拉斯克奖,全名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而玛丽本人即为有影响力的医学研究者。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数年里又获诺贝尔奖。截至2005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至少已有71人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最初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Basic Medical Research)、临床医学研究奖(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务奖(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为玛丽·沃德·拉斯克奖,以纪念拉斯克夫人)。1997年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和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获奖者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产生。
 
 
   拉斯克奖的评选结果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而且,获得基础医学研究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1997年(诺贝尔奖)Stanley B. Prusiner(1994,拉斯克奖),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1996)、Ferid Murad(1996),1999年Gunter Blobel(1993),2000年Eric R. Kandel(1983),2001年Lee Hartwell(1998)、Paul Nurse(1998),2002年Sydney Brenner(1971),2003年Paul C. Lauterbur(1984),2005年Barry J. Marshall(1995)。而近几届诺贝尔化学奖,也有多位拉斯克奖获得者:2003年Roderick MacKinnon(1999),2004年Aaron Ciechanover(2000)、Avram Hershko(2000)。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485680.html

上一篇:微博:北京的鬼天气
下一篇:还是好身材的美女养眼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52 赵纪军 袁文常 苗元华 曹广福 刘全慧 饶海 王春艳 许培扬 孔晓飞 赵凤光 孙根年 曾杰 陈儒军 潘学峰 蔣勁松 聂广 王守业 刘用生 武夷山 刘立 徐营 吕喆 刘庆丰 徐耀 王鑫 王号 曹凯 虞忠衡 刘风 申艳军 吴飞鹏 吴云鹏 高建国 黄锦芳 刘安金 蔡津津 唐常杰 赵国求 戴德昌 范学东 吴吉良 杨秀海 陈睿 张志强 Imperfectionist xiaxiaoxue86 laokanke ggwwzka yewen tuner gsgcs dragonsun

发表评论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