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dydg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tdydgl

博文

最新发现的自然规律

已有 4669 次阅读 2008-3-26 07:50 |个人分类:论文

                       最新发现的自然规律

         武树军    完成于08年2月   E-mali  shujunny@yahoo.com.cn

       全息宇宙 逆向旋转 正负同体 自相矛盾 以强制弱 引斥平衡 和谐运动 

    平面球性 环珠射线 能质反比 逐渐层次 大小相似 四极两翼 水到命动

    全息宇宙就是说宇宙本身就像全息照相的底片一样,每一个局部或说每一个小点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所有信息。( 全息照相的底片的整体是一个立体感的景象图片,它的每一个部分又都可以显示一个完整的图片,每一个底片上可以拍照很多张图片而且互不干扰 )它的形成原因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电磁能量。构成 物体的微粒都受到其他物体微粒的电场、磁场的感应作用使自身微粒的电场、磁场发生微小改变,这种改变可以反应其他物体的大小、结构等信息,这一特性就是宇宙的全息性。 万有引力也是电磁感应的全息性的另一种反应。

    逆向自转是说宇宙中的球形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自转,磁场和静电就是自转和公转的球体产生的,如果站在它的N极观看,自转和公转都是逆时针方向。

    正负一体是说宇宙中自转的球体的内磁场和外磁场分别产生了方向相反的放射状的球形电场,正电性和负电性分别属于同一球体的内部和外部,但它对外显示的是它的外部的负电性。这种球体具有磁极、对外显示负电,因此我们称它是磁极电子或负电子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这种大小不同的负电子构成的。所以这种球体自转时就等同于很多的电子在围绕它的自转轴旋转,因而它不仅可以产生磁场和静电,还形成了一个正旋的电场。但是当这种负电球体靠磁极串联时,它的外部磁场就会减弱,外部负电性也就会随之减弱,它就会对外显示正电性。

    自相矛盾是说物质具有电磁两面性,电性和磁性相互矛盾、相互垂直,电场的变化阻碍了磁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又阻碍了电场的变化;正静电和负静电同属于同一物体,同样也是自相矛盾。电磁矛盾使物质产生运动,运动使电场、磁场发生变化,因而宇宙才能运动不息。

    以强制弱、引斥平衡是说宇宙中大的球体、自转速度快的球体外部负电性强,它靠外部负电性和磁场的极化作用以及万有引力来吸引周围小的球体,它的磁场、它的负静电和旋转电场都可以使小球体产生逆向自转,小球体自转产生的外部负电性又和大球体的负电相互排斥,引力和斥力的平衡点就成为小球体的公转轨道。小球体旋转产生的磁场和大球体的磁场方向相同,两个同方向磁场的排斥力和球体自转的定向力使大小球体的赤道平面产生了夹角。并使小球的磁轴旋转轨迹变成了两个对顶的锥形(磁轴和自转轴分离)。小的球体可以吸引更小的球体,大的球体又被更大的球体所吸附,大的可以到无限,小的可以无穷尽。球体的自转 就等同于很多构成球体的更小球体(电子)围绕同一圆心做逆时针旋转,这就使球体具有了正时针旋转的电场。 小球的公转力就来自大球外部的感应环形电场。

    和谐运动、能量守恒是说物质的运动传递或转移了能量,减缓了电磁矛盾。物质的整体能量在传递和转移后保持总量不变。

    平面球性是说大球体和围绕它公转的小球体都处在大球体的赤道平面,如果在这一平面观看,它就像一条线段,而它们做为统一的整体对外显示的是一个球形的负静电。

    空实对等是说属于球体的外部负电性空间是由球体的自转所产生的,它的负电势能是和球体的转动势能相等的。    

    环珠射线是说转速较高的球体的磁性、负电性都比较强,但磁极的周围负电性很弱,它们只能靠磁极相互串联,当串联成环时(如右图)每一个球体的外磁性和外部负电就会消失,它的环形整体就会显示外部正电性和内部负电性,成为和负电粒子的电性质相反的环状正粒子。因为每一个球体还有一个旋转的电场,多个球体的旋转电场的总和使这种环形粒子的中心轴具有了电极性。这种中空或中薄外厚的环状粒子,它的最大特点是同性相吸,原因是它是由更小的电子构成的,电子都会受到流向正极的力。因而它会被较大的正电性吸引加速,进而射入环形正电粒子的负电性核心,这两种粒子的结合是不稳定的,它又会被核心的轴向电极性从负极射出来。这种显示正电的环形粒子就是平时的光线、射线、辐射、金属粒子,它的环形磁性和电极性在运动时形成的轨迹类同与无线电波,因此常被我们误认为是电磁波。不过这种波是粒子运动时感应的轨迹,它只有波长(环形的直径)没有频率,和无线电波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这种粒子运动时的姿态就成为光线的横波、偏振、旋转等特性,它的波长(环形的的大小)和速度是人的眼睛能否感知并有色彩反应的两个条件。在物质结构中这种粒子有时以正电中心存在,周围吸引更小的球形负电形成直径更大的又一级环形正电。有时则相互吸引形成金属晶格。这就造成物体内电场的方向总是一正一反层层循环。一正一反的距离大小就是物质的电性细度,电性细度是物质有色彩反应的根本原因。细度过大或过小会被人的眼睛识为黑色。太阳黑子、月亮的环形山、地球表面的环形结构都是这种正电性粒子结构。正电的相互吸引是宇宙球体保持球形而不被自转离心力分解的最重要力量。    

    能质反比是说粒子统一一致对外界显示的电磁能量和质量的比值同质量的变化数值成反向走势。但不是质量越大能量越小,而是随着质量的增加,统一对外显示的能量和质量的比值越来越小。(反之,随着质量的增加物质参与本身结构的能量和质量的比值越来越大)。能量和质量比等于0时就是整个宇宙,等于1时粒子就会变为液态。因此粒子越小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快。这就是太阳的光子极容易到达地球、具有同样性质的“飞碟”极少光顾地球、更大的太阳黑子只能在太阳表面跳来跳去的根本原因。地球上的地震也可能是正电粒子在地壳下的运动造成的。

    逐渐层次  逐渐和层次是相互矛盾的形容词,但是宇宙球体或球体的空间从内向外的变化即是逐渐的又具有层次性。这是电磁相互交叉的结果。如地球大气有层次性,地球的结构有层次性,木星、土星的环有层次性,物质中的粒子结构也有层次。因而在这里将逐渐和层次和二为一。

    大小相似是说构成宇宙的天体和构成物体的原子、电子以及更小的粒子的运动变化规律是相同的、个体大小不同的同一类物质的形状和结构具有相似性。如,同一物质的单晶无论大小它的形状都是相似的。一个磁铁无论分成多少个小块它的磁性也是相似的。太阳系和地球的结构和形状也是相似的。

    总之,宇宙是由自转的负电粒子构成的,我们可以叫它基础粒子,它可演化出正电粒子。负电粒子的特性是同性相斥,因为物质都是由负电构成的,它另一个性质就是排斥所有物质。正电则相反,正电是同性相吸,但由于正电是负电粒子组成的,所以两个正电粒子距离较近时更微小的负电就会相互排斥,使两个正电粒子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正电和负电两者之间正电吸引负电、负电排斥构成正电的微小负电粒子,因而使物质具有了复杂的体积和形状,这种结构形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矿物;同是磁极负电的粒子之间既有相互排斥力也有相互极化的万有引力引力,形成了引斥平衡的轨道和以强制弱、自旋公转或相互旋转的结构,这种松散和柔性结构形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气体;同是电极正电的粒子相互吸引并保持距离构成的物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金属。金属粒子的排列使两粒子中间正向和反方向电场对持形成的零电位区域可以部分重叠,因而形成了零电位区域的导通,所以金属可以导电。

    基础粒子无论子如何结合,所形成的物体内部的电场方总是一正一反、反复交替,使它的整体对外并不显示电性,但如果将它迅速分开,断口处就会对外显示电性。基础粒子只能表明粒子的电磁性结构形式,和粒子的大小并无关系。

    四极两翼、水到命动是说一个磁极负电粒子和一个电极正电粒子相互结合构成的矿物粒

子有一个正电核心和一个负电核心,它的外部可显示+、-、N、S四种极性和左右两个同方向的电场区域,并派生出前、后两个方向。这种粒子的电磁能量在多种极性的作用下相互矛盾,无法实现自我平衡,也很难和外界环境实现平衡,因而是一种不稳定粒子。当外力将正负粒子相互分开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分解反应。当有水的存在时它的多个极性就会重新分配能量,从而造成无休止的运动,并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它是水到命动。但是这种生命是开放性的、极性较强的最原始状态。这种粒子在水的作用下长期的能量重组逐步演化就会成为相对独立的细胞生命(如果给以上图形加上边界线,它就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图形)。这可能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脊椎动物就是这种粒子在水的作用下长期能量重组逐步演化而成的高级生命。它的消化系统的整体是电极正电,脊椎系统则是磁极负电。因此,我们在饮水后逆向自转并双手相合很有可能会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两种基础粒子还可以组成三核心、以及四核心等粒子。

    以上只是对宇宙规律的概括描述。它同现有的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它说明了粒子(球体)电力、磁力、极化力、万有引力、排斥力、公转力、自转力以及形状的产生和变化原因,研究的是粒子三维空间的力量平衡和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了正负电性和NS极性的一体化、和辨证关系,表达了宇宙中粒子之间既相互矛盾又和谐相处的微妙和本能。而现有自然科学在宏观只讲万有引力,在微观只讲正负电性,将三维引力一维化、将宏观和微观分离、将正负电性绝对化、将电性和磁性分离、将量子性和逐渐性分离、将引力和斥力分离、将唯物论和辩证法分离。试想电磁永远是垂直关系,宇宙中没有N子和S子,那么带有绝对电性的正性质子和负性电子有存在的可能吗?假设绝对的正性质子和负性电子存在,那么谁又将它们变做“牛郎织女”呢?假设天体间只有万有引力,宇宙岂不收缩淹没?  

    但是,只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试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用试验来验证以上描述的正确与否。

    请看《八大规律的证明试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377-19456.html

上一篇:最新的八大自然规律
下一篇:物体自转产生磁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