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公民社会的进步 精选

已有 6375 次阅读 2008-5-22 16:59 |个人分类:静夜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几天来,一直沉浸在对地震受难同胞的哀悼中。然而,识哀痛其深远,知来者之可追。今天,写一点理性的文章,既告慰飞向天国的凤凰,也是向活着的人们,作一点应该的思索与探讨。

 

 

公民社会的进步

 

陈绥阳

2008-5-22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由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是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进行集体行动的非强制性团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市场经济繁荣的表现。

早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开篇之中,就用“koinnia politiké”一词来形容当时的城邦生活。后来,西塞罗在公元1世纪翻译这个词汇的时候,将它转译为拉丁文“societas civilis”,即文明社会之意。近代,托克维尔将公民社会的重要性推到与国家同等的地位,认为公民自组织是民主得以运行的基石。

因而,近代公民社会的概念,是指独立于国家的公民自治组织,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等方面的自治组织,以满足其共同或公共需求,它以公民自组织为核心构成,还包括网络的、公民的各种公共交往形式等公共领域,公民的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等。公民社会与政府、市场,共同构成现代公共治理的三大支柱。

公民社会的成员,通常包括了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自助组织、社会运动团体、商业协会、联盟和利益团体,等等。因此,它们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在这次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有两个极其鲜明的特点,一是政府快速、强力、有效的反映,另一是公民社会的进步与成熟。这两点是立国之本。仅就后者而言,有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

地震发生后36小时,一支由120人和60台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民间救援队伍,开进绵阳、北川、都江郾等灾区。这支队伍,由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带领,从江苏、安徽等集结,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其集结开拔速度令军事专家大为赞叹。同时,还带去了20万元现金,200万支票及其它救灾物资。

 

镜头二: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机构、企业、个人都在为救灾捐赠,总数已经达到空前的160亿元。

520,经国务院批准,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在京宣告成立。基金会首期资金2亿元的主要出资人是,卢德之博士、李光荣博士及特华投资控股公司。由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出资创立慈善基金会,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基金会所有资金不向社会募集,全部由民营企业出资,以后发展也由民营企业承担。基金会计划5年之内达到20亿,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华人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慈善基金会。

华民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王茂林告诉记者:“华民慈善基金会已经向教育部提出,为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德阳、青川等地捐助建立3所国际一流的中学。”

在国外基金会发展的历史中,非公募基金会是基金会中的重要类型,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稳定,运作情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这类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很大。

 

镜头三:

在抗震救灾中,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必须举全国之力。于是,有无数普通群众组成的志愿者大军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现场。其中,也有我的学生。

在政府财政的扶植下,再造一座座县城村镇,也许用不了两三年。但是,重建灾区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则要困难得多。政府能够做到的,是让灾民尽快结束无家可归的日子,但灾民遭受重创的心灵,难以挽回的教师队伍、人力资源损失,只有来自公民社会自身的持久关注和帮助,才能尽快愈合灾区的社会伤痛

因此,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崇高的激情,是不能长期应对这场灾难的打击,一个社会不能只把情感当作组织方式。于是,有人建议,应当考虑共青团的职能,使其具有青年自愿者的组织协调功能。

当前,有6.8万名志愿者在共青团四川省委的组织协调下,直接参与抗震救灾服务,活跃在献血、救援、医护、关爱、排查灾害隐患、后方后勤服务等各个战场上。

 

镜头四:

中国大约有网民3亿多人,分布在整个网络社会中的每个角落,虽然其绝大多数是“底层的草根”,但同时也是保持着强烈爱国之心的真实民众。大地震发生以后,在一些网站上最早开始自发组织捐献活动,并且组织了第一批联络红十字会的网络民间团体,随后汇入了庞大的社会救助与爱心活动中。

网络作为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在这次救灾活动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凝聚大众精神、针砭时弊与舆论监督的作用。

科学网及时设立“我们关怀”、“我们哀悼”、“我们分析”等栏目,表达了博主们的爱心关怀、悲愤情感、正义呼声与科学理性。

网络社会也许是一种最真实的社会结构。网络媒体作为第三媒体的舆论力量,目前已经被主流媒体以及国家所认可。

 

公民社会的进步,必定伴随公民权利义务的觉醒。只有觉醒的人民,才能赢得尊重。

 

1、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发表文章说,感动世界的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字。正是这个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2CNN报道中国的救灾行动后,一个外国网友的留言:

it's incredibly unreal to see that these people are not complaining, and are just focusing on the relief effort. With 1.3 billion people like this, able to grind out the toughest and most grim situations, no wonder  they will be the next  super power. Can you even find 1.3 billion people like this anywhere outside of that country? 

难以置信甚至令人感觉有些虚幻地看到,这些人民没有抱怨,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救济工作。13亿人同样如此,能机械地坚韧近乎冷酷地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无怪乎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049-2631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我从四川刚回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