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ihar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rihara

博文

不变的童心

已有 4573 次阅读 2009-4-5 13:16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去年12月28日,我参加由广州香雪书画会在广州文化公园主办的《香雪清悠》书画作品展,并被聘为该书画会的顾问。

香雪书画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广州市的一些书画家成立,以香雪命名的《香雪书画社》,后被文联认定为市一级群众组织,并改名为《广州香雪书画会》。数载沉浮,香雪书画会多次以香雪为主题,带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乡土气息进行创作,在广州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提到书画,可以说是我少年时就开始的爱好。这可能出自父母都很注意写字的缘故,是他们的要求影响了我的兴趣。尽管后来我未能从事美术而感到有些遗憾,但却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经历。

记得文革初期是漫天铺地的大字报大标语,而文革后期街道两侧变成了一行行整齐的艺术感很强的美术专栏。各级革命委员会前放置着巨大的毛主席塑像,车站前和广场旁高大的语录塔上《毛主席去安源》,《井冈山会师》的巨大油画醒目而感人,那时书法绘画是青年人心目中追求的时尚。

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赞美,「对你们市的第一印象是美术水平很高」。
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回答,「可能与鲁迅美术学院在这里的缘故吧」。

楷书、行书、魏碑、隶书、篆书、草书、行楷、行草、隶草……,成了青年人议论的话题。

那个时期的我也是整天热衷的忙碌于专栏和语录塔上,其兴趣影响至今……

文革结束后,城市中的专栏和语录塔无声的消失了,水粉画和油画已无用武之地,很多年轻人又开始改学中国画,开始兴趣在裱画和刻制印章了。

生宣、熟宣、单宣、夹宣……
羊毫、狼毫、鸡毫、紫毫……
油烟、松烟、长锋、中锋……
寿山石、青天石、巴林石……

成了很多青年人的话题。

记得那时,我和吴春福(现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在一起刻制印章;
亦常同好友陶然(现任沈阳药科大学基础学院书记)在一起装裱书画。

休日时,去鲁迅美术学院谈论心得,有时也去故宫博物馆帮助那里的工作人员托画心、上画轴……

当时,李连仲(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真是个帅哥,修长的身材,诚朴博学。冬天,连仲经常带着大围脖在雪地的路上骑快车,我紧紧跟在他后面……

那时,李连仲已经开始画水墨大象了,最初好像是用勾镇法画的白象,后来改成没骨写意画法。

连仲笔下的群象,生动活泼、安宁和谐、温厚随意、天真雅逸,娴熟的描述着密林中大象家族那种互相关爱的美德,让人领略到远离闹市喧嚣,置身于大自然中的舒畅。连仲的墨法,自如粗犷、酣劲有序、意象清新,给人一种恬静自由,一种温厚坦荡,一种浪漫童趣,一种美的感受。

连仲喜欢大象,追求和善质朴。他的作品,温厚不掩聪慧,随意伸张刚健,悠然隐含执著,写意趣寓淋漓。

一天,连仲在滤纸上画了张《三象图》送给我,水墨效果很好。画上两个大象带着一个小象,和睦可爱,像是我的合家欢,我很喜欢并保留至今。

我家迁移日本后,也收到过连仲的得意作品。连仲勾勒的松鹰有些李苦禅的风格,方形的眼睛充满灵气,警厉却可爱。连仲笔下的猴子流露顽皮,逸趣天真……

记得当时,我常常去省文联秘书长谢俊华(后任辽宁省文化厅厅长)那里做客,又常常向同一办公室的聂成文(现任中国书协副主席)讨教书法。聂成文为我写了很多名言古句,我很喜欢他那隐含着隶碑的行楷。聂成文挥毫有度,行笔自如,不见犹疑,收笔坦然,透着清劲潇洒的字体给人一种暖意,韵味古雅,挺拔有力,大气而流畅……

有时,看到酒后郭子绪(现任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忘情的书写隶草,让人感受到他从内心流露出的执着,激昂沸腾,似焰似洪,像是一首无声的歌……

……
往事如烟,这一切好像是虚幻,可能人生本来是虚幻。
风吹云散,弹指一挥间。

我想起《离骚》中「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的那句名言,而感叹人生,感叹时间。

无情的时间,无时不将未来变成现实,又在无意中流逝成为过去……,
有时,我还在梦故童年的往事,
惊醒时,自己已在药学研究的路上走了很长了,
多少余梦、多少回笑还深深的留在心灵的底层。

余梦的惊醒又使我感到脅威、
不得不激起我要在这余生中的还能有所新生……、
因为我还需要再还我童年留下的余梦。

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还想做一点梦的人。
离开了二十余载的今天,又回到这片黄土地上,
准备重新开始我的余生。
在这里,梦想能还我曾留下过童年的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78-224498.html

上一篇:美容的随感
下一篇:美的内涵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杨秀海 陈国文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