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峥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zheng 忽闻海上有仙山

博文

添笔改字

已有 6075 次阅读 2010-7-9 07:31 |个人分类:图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陆游, 康熙, 添笔, 改字, 唐婉

墨笔字的好处之一在于白纸黑字,板上钉钉,落笔不能擦掉,可以当作证明力很强的信物使用。可是历代添笔改字的传说故事却屡见不鲜。
  
一些清宫野史传说中说:康熙本来是将皇位传给第十四个儿子,亲笔写下遗诏,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结果被第四个儿子胤禛盗取诏书,添笔改字,安排自己当上了皇帝,就是后来的雍正。改字的方式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将“十”改“第”,“朕十四皇子,即缵成大统”变成“朕第四皇子,即缵成大统”。另一说是将“十”改“于”,“传位十四皇子”变成“传位于四皇子”。
  
再往远了说,相传南宋诗人陆游与妻子唐婉两情相悦,陆游的母亲却不满意,欲拆散他们。陆游忧国忧民,决定去福建走访忠义之士,临行之时留下一封书信给唐婉,信中言道“重圆有时,待我三年”。谁知道这封信竟落到了陆游母亲的手里,陆母一见,计上心来。添上寥寥数笔,将“三”字改为“百”字。这样本来一封定情信,转眼间变成了绝情信:“重圆有时,待我百年”。唐婉一见此信伤心欲绝,意冷心灰,改嫁赵大官人。待到三年之后,陆游返回家中,在沈园偶遇唐婉夫妇,才知道事故人非,只有连声感叹“错!错!错!”。真个“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更久远的时候,还有个孔子的故事。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苦,绝粮于陈蔡。这一日正赶上元宵佳节,孔子却已经几日不曾开伙,腹中饥饿难耐。行走间忽然看到一家饭馆,门口立个牌子写道:“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孔子遍寻全身,只找到一个拴笔袋用的老钱。孔子自己思量,堂堂夫子进得店去,只要一个元宵吃,太丢人了。此时方显知识改变人生,夫子看四下无人,拿过笔来在“一”字上面添一竖,变成了一文钱十个。而后就大摇大摆地进店买了十个元宵吃,又喝汤数碗。吃饱喝足扔下一文钱就走。那店家当然不干,孔子还装傻:“不是一文钱十个么?”店家说我们明码标价,于是众人拉扯着走出店门。一看招牌店家就哑口无言了,孔子还不依不饶地告人家店大欺客。店家只好自认倒霉,放孔子走了。孔子这叫一个美,得意洋洋地说:“读书之人笔下留德,不然十字上面添一撇,一文钱吃你一千个。”
  
既然是科学网博文,也凑趣说个科学家的故事。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幼读私塾,14岁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传说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名字涂改总是不好的,他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但是“李四”叫起来实在不好听。这时候他一抬头,刚好看见厅堂上的横匾,上书“光被四表”几个大字,于是他在“李四”后面又加了个“光”。从此他就开始用“李四光”这个名字了。
  
博主自知以上故事虽然有凭有据,但多是杜撰而来,无非是荟贤雅趣,不敢劳动大家扛书据典来“正视听”。下面再说一个靠谱的故事。
  
2008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潘天寿的《红荷晴霞图》以145.6万元成交。画上题诗留款:
 采莲采莲莺脰湖,花光日色红模糊。乍醒倦眼未全苏,叶样罗裙花样脸。
 推篷闲梳洗,低首唱吴趋。宇(宝)超同志属。六十年辛丑寿者。
 
其中“宇超”是指李宇超,斋号倚琴楼,乃是一个老革命。他20年代参加革命,建国前先后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行动委员会、中央军委、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工作,建国后曾任华南大学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山东省副省长,但是文革中受到了迫害,1968年去世。在那个年代,许多书画精品都难逃厄运。藏家为了保全这件作品,特意将上款“宇超”的“宇”字添笔改成“宝”字。此画从而才能度过浩劫,得以传世。
   
看过去这些“文化人”依靠“知识”瞒天过海,或矫情或无奈,或感慨或悲叹。看现在那些“科学家”依靠“技术”弄虚作假,或精心或拙劣,或可恨或可怜。
 
 
 
致谢:本博文动笔已久,保存在草稿文件夹里,反复修改了多次。就在几近完成的时候,由于博主误操作,导致正文内容丢失。所幸得到科学网编辑和技术人员的及时帮助,挽救了大部分内容。特此致以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天嘏 《满清外史》
许啸天 《清宫十三朝演义》
小百花越剧团  越剧《陆游与唐琬》
马三立  相声《吃元宵》
人民网 李四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起名星 务必改名的情况
西泠印社 拍卖结果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2008秋)
西泠印社 拍卖结果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2009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900-342431.html

上一篇:征服——李逵唱给宋江的歌
下一篇:美国钓鱼散记
收藏 IP: 168.160.23.*| 热度|

3 王桂颖 徐建良 许文婕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