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教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看博客、写博客,快乐每一天! 上海交大杨汝清

博文

两种对立光学说发展的启示

已有 7621 次阅读 2008-6-9 10:51 |个人分类:医疗健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Google     文/青水洋


      从持续至今的“中医存废争论”,使我想起了起两种对立光学说发展的历史。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持续斗争了几百年的两种对立光学说,微粒说和波动说的斗争发展史,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大家最熟悉的、睁开眼就能看到的“光”是什么东西,这个似乎非常简单的问题至今争论了近400年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光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十七世纪60年代,牛顿和惠更斯几乎同时提出了光的两种对立的学说--微粒说和波动说。
      微粒说认为光是由无数粒子组成的物质,它能很好解释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发光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是连续的与水波、声波类似的东西。
      这实际上反应了西方哲学史上有两个完全对立的学说,一个是以太说,一个是原子说。
      “以太说”认为,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了连续的“以太”物质;
      “原子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基本微粒组合的实体,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上的连续性。
      由于牛顿的威望和惠更斯波动说的局限,在牛顿以后的整个18世纪里,牛顿的微粒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但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他并不完全排斥波动说,而是鼓励人们对“已提出过的光的本性可以进一步探究“。
      英国年轻的学者托马斯•杨面对以声望显赫的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在1801年,完成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学中首次引入了“干涉”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了光的衍射现象。干涉和衍射是波动的重要特征。惠更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波动说,此后麦克斯韦又提出了光的电磁说,从而光的波动说得到迅速发展,使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促成了傅里叶光学、集成光学、通讯光学和激光科学的大发展。
      十九世纪中后期,波动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波动说新的危机又出现了。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之后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证明。
      到二十世纪中期,量子论几乎深入到了所有科研领域,科学家们理所当然地把它当作“真理”传给了下一代,而波动说又处于了低潮。
      爱因斯坦并不满意量子学说以后的发展,他认为量子论忽视了自然的连续性,片面强调了量子的间断性,其推论是不完备的。他在提出了光的量子论的同时,提出了光有波粒二象性,于是现代科学家就把光本性的“波动”和“粒子”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统一起来,宣布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落下了帷幕。
      这种机械的统一能否解决光的波动性和量子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预料这项学术斗争将继续进行。
      从光两种学说斗争发展历史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1、每一种学说都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向当时所谓“主流”挑战的勇气。科学就是在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曲折中前进,逐渐走向真理。中医虽然目前处于低潮或受压制状态,但国人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应该以卧薪尝胆、发扬光大的精神重振其辉煌。
2、面对不同观点的学说,不但要有勇气,而且还要有度量。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光学说的争论中都显示了足够的宽容和度量,表现出了伟人的风范。中、西医学的倡导者和研究人员也都应该表现出这种伟人风范。
      但是,中、西医学的争论与光两种学说争论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一不同是,光两种学说的争论是在同一个大的西方哲学范畴中进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一致性。他们都是“观察不到就不承认”的所谓近现代科学观念。在人体研究方面,显微镜等设备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全部,同时他们还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可以主宰一切。
      当西方用“以太”、“原子”、“场”等来描述自然界以前,中国早就用“氣”这个名字来描述世界物质,这就是有名的“氣一元论”。 东方哲人认为,人和万物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同样的基础物质——“氣”组成。氣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万物都有“生命’。 氣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稳定的、可观察的物质漩涡;另一种是离散的、不可观察的物质流。这就很好解释了物质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根本不会出现对立的连续性的以太说和反连续性的原子说的可能。
      氣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内在核心,我们不能用与之对立的西方科学观点来研究中医,这就是大家呼吁的不能用简单的中西医结合来拯救中医的道理。
      第二不同是,光两种学说的争论基本上是纯学术性的,没有很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冲突;而中、西医学的争斗处在了市场经济的漩涡之中,处处打着“经济”的烙印,因此引起了商界、政界、思想界等等各界人士的参与,这就大大增加了中、西医争论的复杂性。
      中医需要存在和发展。面对几乎全盘引进的我国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西方医疗支出体系,人体研究专家吴清忠先生呼吁:
      未来的医疗费用应该极为低廉,希望有一天慢性病医疗服务不再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设施,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力享用。
      他期望中医,我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思考中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28368.html

上一篇:废中医的启示
下一篇:副教授是科学事业的希望
收藏 IP: .*| 热度|

1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