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编辑出版人,开放存取倡导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k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PhD at Peking University, Bachelor & Master Degree a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博文

最近都是好日子——美国访学幽默记事

已有 6931 次阅读 2010-12-20 09:59 |个人分类:游学美国|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访问学者, 幽默, 美国访学, 好日子

 

2010-12-18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最近都是好日子——美国访学幽默记事

 

 

121日,庆祝了我在美国的第2个生日。在好友和此次中美国际会议的合作者兰教授家,过了一个到目前为止最隆重的生日。兰教授的夫人王老师特地为我准备了生日晚宴,还邀请他的二位博士生Huihui ZhangNingye Ding参加了。俺一大早从明州出发乘机南下,在清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赶飞机后,到达拉斯顺利转机,于中午安全抵达大学城。晚上享用了特别的生日大餐,品了美酒,吃了鱼,尝了生日蛋糕,唱了生日歌,许了愿,还吹了蜡烛…… 该有的程序一样都没落下。这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其实去年的生日也是在美国度过的,但当时可能忙碌忘记了,现在也想不起是怎么过的了。

 

121日自打1971年起就是我的生日,但不知“谁”(WHO,实际上就是“世界卫生组织”)什么时候(19881月),也没找我商量,就把我的生日给定成了“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说是设立该宣传日的主要目的是为抗击艾滋病筹款、提高公众认知与警醒意识、反对歧视和改善教育。我看这事儿关乎大家健康和幸福,我也就没有特别反对!我都快“奔四”的人了,正式的生日还没过上几个,而这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却有声有色的搞到第23个了!如今年WHO确定的主题是“普及教育和尊重人权”(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中国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副标题是权益,责任,落实。我知道,有的人也有“爱雌病”,只要是雌性的都爱,但这个危害不大,不如AIDS那么要命。友情提醒,艾滋猛于虎,大家多保重!

 

后来查看121日那天还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发薪日(Pay Day),尽管这里的金融好几年前都“危机”了,但工资还是按时如数打到我的TCF Bank工资卡上了。发工资的日子当然是好日子了!

 

因为临走匆忙,把电源转换器、剃须刀和手机充电器都忘记带了。还好曾在兰教授家住宿的国内朋友忘记了一个转换器在他家,正好借给我用,解决了笔记本电脑无电源没发工作和上网的危机。兰教授提供给我的一次性刮胡刀帮我解决了忘带俺的高级松下电动剃须刀而任由胡须乱长的无礼和尴尬。偶然发现笔记本电脑的USB可以为手机充电,避免了无法沟通的大麻烦。这次赶上好运气碰巧解决了,下次出差一定要细心,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不是每次都能如此幸运。这次忘记带东西以及上午差点赶不上飞机,都因为工作太忙,准备不充分,临走时仓促草率所致。记得去年我来美国访学之前,一位可人的朋友送我一个电源转换器,结果拿到美国一看,是美国人到中国去用的那种!不过还好,后来我夫人在美国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回国用,那个转换器正好回国服役,派上用场!幸好当时我自己也买了一个带上的。可见“粗心”之害。

 

1217日是结婚纪念日。光阴似箭,一晃十年。从19991217日领取结婚证,法律上承认婚姻有效以来,已经度过了11年。原来选这个日子领证和作为纪念日是有特殊含义的。赶上跨世纪婚姻的大好时代不说,单看看这个数字多好,“12·17”谐音“有儿有妻”——就是希望妻妾成群,儿女成堆! 但因为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的国策的限制,到目前为止,伟大梦想只实现了微小的一部分:娶了一妻,生了一子!

 

1217日,我成功的申请了美国的信用卡。此前,在收到不计其数的商业信函轰炸后,尝试了申请CapitalOneMasterCard,第一次被斩钉截铁的拒绝了,但第二次又莫名其沙(我爷爷的幽默,其实是“妙”)被同意了,并很快收到制作精良的卡片。后来知道信用额度只有可怜的750刀,还要被收取很多费用如会员费、年费等,让我很不爽,随弃置不用。这次申请的Affinity Plus Visa卡,是借着明尼苏达大学职员的优势(天然免费会员),没有费什么劲就办妥了,不但没有会员费、年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而且应我的要求,把信用额度设在了五千刀。在结婚纪念日这天申请了美国的信用卡,希望在美国建立个人或商业信用记录的同时,也希望构筑自己的婚姻信用记录。

 

1218日,参加华夏之家举办的中美友谊晚餐,庆祝圣诞节。华夏之家每月都给俺们中国学生学者举行一次中美友谊晚餐。我经常来参加,“每月来一次”,挺规律,挺好,呵呵!这次的友谊晚餐很特别,主题是庆祝圣诞节,除了精美晚餐,还有牧师布道,诵经,唱圣歌,还有烛光许愿、手捧蜡烛绕HCC一圈、抽奖等活动。最让人兴奋的是还有一对圣诞老人(Santa Claus)。以前,我只知道圣诞老人由男士扮演,这回还见到了“女圣诞老人”。不过这个称呼是不对的。我问是否为“Woman Santa Claus, 或“FemaleSanta Claus?身边的老美告诉我,应该称“Mrs Santa Claus”。我的错误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儿。话说有一次,生物考试一填图题,问一个细胞图是什么生物的,正解是“母果蝇”,但其中一人答:“女果蝇”。生物组老师全体开会研究了N次,最后决定给0分!看来“母”“女”部分也是要犯错误的!我曾在北京乘公共汽车上下班,看到一站名曰“奶子房”,心中琢磨,从编辑的眼光看,这个表述太冗赘,曾斗胆建议司机,将该站名改成更简洁的俩字——“乳房”!但未获采纳。

 

1220日,也就是明天,研究组里的同事们聚会,欢送包括我在内的即将回国的同志。我已经凭着我的老脸(面子)子华夏之家再次免费租下了场地和设施,明晚会聚餐、卡拉OK和切磋乒乓球技,将会很开心快乐!

 

1221-27日,应UC Davis潘教授夫妇之邀即将出访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应好友Liang之邀,将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应Bill Stout夫妇之邀在Phoenix太阳城小住几日。从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南巡,到温暖如春的加州和桑那州越冬度假,岂不惬意!然后就是新年了,当然也是好日子!Happy New Year!

 

下面再记录最近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见所闻的几件趣事,以此纪念天各一方没法庆祝的结婚纪念日。

 

Frank Short Shorts--短裤男

 

这次刚来明大时,住在K House的半地下室,常去E-House串门会友,结识了一位地道的老美Frank。因为他常在夏天穿着很短的红色短裤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把屋子里的小女生都吓哭好几次了,后来不堪忍受都相继搬走了。Frank个子不高,因此被受封了一个绰号,英文名叫Frank Short ShortsWalk around the house wearing a very short shorts),中文名“短裤男”!

 

数不清公寓里的人数

 

 

后来我搬到L-House去住了。丹尼斯经理告诉我,屋子里包括我共住了7人,3个老美和4个老中。但我开始怎么也数不出那么些人,总觉得只有2个老美和3个老中。直到有一天,两个长得很相像的老中同时在厨房里出现,我才发现屋子里的确住了4个中国人!至于那3个老美,其中一个男生据说是扮演女性的Gay,说夏天都穿很漂亮性感的裙子,现在天冷,只能看到头上很女性的发型和辫子。因为他的特征明显,容易辨识。而另外二位因为开始没见着,只知道名字,原来名字相同,都叫Brian,因此导致了数不准。但后来见多了就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大个子BrianAshman,我称其为Big Brian

 

哪里有水喝?

 

 

前几天,我的一位美国朋友Peter要约我见面叙旧,同时切磋乒乓球。自去年的几次切磋大败之后,据他说常在明尼阿波利斯苦练杀敌本领,要再次与我一决高下。17日晚我们在HCC切磋了一把,他的确进步很大,但输给我是必须的。他随后击败了另外一位来此访学的天津大学的博士生D君。D君的英语尚在提高中,讲不流利也是可以原谅的。但在下面的简单对话中的错误就不能原谅了。Peter打完球口渴,想找水喝。就问D君,哪儿有水喝(Where can I get water to drink??本来D君想告诉他HCC的厨房(Kitchen)有水,但不知怎的,随口答道:“In the Chicken! Peter听后大惊:What? D君尚未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我才赶紧补充:他说的是厨房(What he really means is in the kitchen!

 

 

以上是博主近期的美国访学生活简记。觉得有趣吗?欢迎留言、指导!

 

 



12月1日在兰教授家为我筹办的生日宴

 









让大家看看最近明尼苏达的大雪,真是Mountains of snow

 

 







积雪厚达17英寸,40厘米,不夸张吧?

 











笑成这样是因为圣诞老人在给我挠痒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523-395316.html

上一篇:参观世界领衔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
下一篇:2010中美精准农业智能装备与农用航空遥感测量技术国际研讨会召开
收藏 IP: .*| 热度|

5 武夷山 赵明 罗帆 孙刚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