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世界名画中的数学16—变换b
热度 8 2014-5-16 08:42
变换有时表现出一种突变的形式。也就是说当物体满足了某种条件后就会变成另一种状态。这样的现象在数学物理中叫“相变”。 我们来看看埃舍尔是如何表现相变的。 上面这幅埃舍尔的《魔镜》( Magic Mirror , 1946 )是他一幅很有名的作品。这幅作品,通过镜面将世界分为了真实 ...
个人分类: 名画数学|7941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8
2014五一灯谜大奖
热度 20 2014-5-5 07:09
2014五一博主灯谜大赛 圆满结束。感谢大家踊跃参与, 也感谢借用名字 作谜面的博主们,更感谢冯大诚博主的分析评论: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别——说谜语“烟笼寒水月笼沙” 。非常抱歉,由于假日,部分猜中灯谜因 博主外出只带了ipad而没有及时更新。奖状如下,获奖人速来领奖。祝贺 获奖人 !本 博主在此 ...
个人分类: 博主灯谜|5006 次阅读|45 个评论 热度 20
博主灯谜(7)
热度 21 2014-4-30 10:39
烟笼寒水月笼沙 ——周可真(冯大诚提供),肖陆江(博主揭底) 开弓没有回头箭(白底格) ——张能立 (徐建良射中) 坚辞(秋千格)——谢力 (武夷山射中) 且行且珍惜 ——马文文 (武夷山射中) 攻克城堡—— 郭胜利 (罗会仟射中) ...
个人分类: 博主灯谜|7219 次阅读|340 个评论 热度 21
世界名画中的数学15—变换a
热度 2 2014-4-22 08:33
变换,是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在数学上的含义是指将一种状态或一个空间转到到另一个。这种转换形式可以是渐变,也可以是突变;可以是必然,也可以是或然。最简单的变换就是人人都懂得平移、旋转、反射等简单的图形变换。抽象一下,最简单的数学变换形式就是函数,它建立了自变量和应变量 ...
个人分类: 名画数学|683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花语呢喃 —— 牡丹古韵
热度 9 2014-4-15 09:09
清平调 李白 (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惜牡丹 白居易 (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红牡丹 王维 (唐)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 ...
个人分类: 花语呢喃|8213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9
才子佳人:赵孟頫与管道升
热度 2 2014-4-10 22:47
上篇谈互耦,谈到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以及她的《我侬词》。想起半年前曾去湖州访问赵孟頫的故居,现贴上一些照片,让我们走近这对才子佳人。 赵孟頫故居位于湖州甘棠桥南孙衙河头。明代《永乐大典》记载:“天开图画在甘棠桥南,赵孟頫故宅”。岁月变幻、沧海桑田,故居原貌早已不存,旧址依在。1994年被湖州市政府以“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31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世界名画中的数学14—互耦
热度 14 2014-4-9 08:42
这集,我们聊聊埃舍尔的互耦。 中国很早的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说就有互耦的思想,太极阴阳八卦图就是一个典型而简单的互耦图形。这个图形已然成为重要的东方符号,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所做的《我侬词》更用优美的文笔将互藕发扬光大: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
个人分类: 名画数学|12482 次阅读|40 个评论 热度 14
洋插队之租房散记
热度 7 2014-4-7 11:11
( 网图 ) 前不久,有博主提到留学生住黑屋,觉得他们很苦。让我联想到我租过的房子,拿到这里晒晒。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我刚出国时,得到东方基金会的资助两年去里斯本大学做研究。那里的接待学者事先就给我找好了一套公寓。对当时的我来说非常奢侈,租金花掉了我资助费的一半,也让我很心疼 ...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71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7
洋打工拾零
热度 3 2014-4-2 09:34
我们那一代早期的留学生,是没有家援的。相反,回家时还要给家里带回去几大件。所以出国的人或者要找到奖学金,或者要打工挣钱。我在欧洲溜达,工作时有时无,从而收入也阴晴不定。期间为了生计,什么活都干过,餐馆帮厨,旅馆收拾,电脑服务,文秘打字等等。其中做得比较长的是给一家苏格兰的小公司写软件。去那家公司正 ...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423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