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金融危机与科学理论变革

已有 4514 次阅读 2010-3-6 21:0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个很普遍的观点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必将导致科技创新。也就是说,一国要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的新产业新产品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由此而率先克服本国的金融危机。

    无疑,如果一国出现科技创新并形成相应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则该国有可能凭新产品的优势获得市场优势。但是,看不出有必然性。

    就过去的经验而言,如果一国出现适宜全球市场需求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则该国可凭“适宜性”而获得市场优势。

    而有“适宜性”的、适宜全球市场需求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是在“适宜科技”基础上建立的。直观说来,它一方面要满足“低技术”产品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要满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的要求。但是,市场重心则既不是“低技术”产品市场,也不是“高技术”产品市场。(这正是我国在过去30年里抓住的市场。)

    尽管在上一个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期对“高技术”产品市场的需求是旺盛的,但由此推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依然可通过开拓“高技术”产品市场来摆脱困境是主观主义的态度。 

    我国能够率先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本国的金融危机得益于我国面向的是以“适宜科技”为基础的适宜全球市场需求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

    但是,可以预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多数国家将“压缩”高价产品需求。因而,它将迫使我国寻求降低产品价格但是还能与产品需求国的“科技水平背景”相适应的产品。

    换句话说,未来的、能适宜全球市场需求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是基于“最简化(等价于最深刻)科学理论下”建立的、针对市场需求而快速反应的“适宜科技”基础上的。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的科技水平恰好是在全球化的“适宜科技”水平,因而没有什么悬念。

    但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适宜科技”的内涵将会出现大的、快速的变化。因而我国能否有足够的“科学理论”储备、是否能在“科学理论”储备的基础上建立这种快速变化中的、学科范围大的、“适宜科技”的内涵就成为关键所在。

    事实上,各国对全球市场的争夺将演变成对“适宜科技”上的控制能力与范围的争霸。这种争霸将造成科学理论变革。

    因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科学理论将会出现大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是出于对“适宜科技”的争夺,而不是为科学而科学的。因而,“适应性”、“简单直接性”将成为判断科学理论“正确性”的基本判据。

    由于“适宜科技”是由全球市场需求决定的,因而,也就是说“全球市场需求:引导“科科学理论变革”是未来的基本格局。

    徐冠华委员评论说:第一,中国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不强。第二,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第三,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

    显然,我国的科技格局有重大缺陷。

    目前,普遍认为是教育出了问题。但是,这不是本质性的。

    本质性的问题是:在“最简化(等价于最深刻)科学理论下”建立、针对市场需求而快速反应的“适宜科技”的队伍是近乎为零。而更深层次则是:搞“最简化(等价于最深刻)科学理论”队伍也是近乎为零。

   现在,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无可置疑的是正确的。但是,在操作上,力度不大。

    今后几年会有何种变化是令人感兴趣的。但有一条越来越明显:科学理论的地位在探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抬升。与全球性金融危机相拌随,科学理论的危机时代也被迫开启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00442.html

上一篇:科学理论保守性倾向的起因及后果
下一篇:科学研究工作的立论哲理
收藏 IP: .*| 热度|

2 吕乃基 理论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