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被误导的:反相对论者和挺相对论者

已有 7555 次阅读 2009-3-21 22: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我国,如果说在文革期间反相对论是“时髦”的话,则今天的挺相对论也是一种“时髦”;而在此背景下的反相对论者则有:“舍生忘死”、“敢为天下先”的满腔豪情。

 

如此说来,都是不能上升到科学的学术争论的地位的。

 

然而,全球学术界的确存在有关相对论的学术争论。但那是另一个层次的,是关于如何调整整个自然科学体系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其基本前提是相对论的基本原则是被科学实践证实的。论证的焦点是如何“超越”爱因斯坦。

 

本质上不同,但形式上相映成趣。

 

我国几乎没有一本书是很好的介绍相对论的中文书。在1979年出版发行的“广义相对论(迪拉克著,?译)”是最好的一本,但是很薄。

这样,大多数人对相对论的了解都是源于教科书中的几章,而没有全面的把握机会。

另一方面,广义相对论导出的基本方程之一“测地线方程”到底是占据什么地位?其科学含义为何?可能根本看不到任何中文或西文论述。

而在西欧科学界,“测地线方程”是最古老的科学理论之一,是欧拉几何的核心。被作为科学常识。因而,难于想象,一本西欧科学界作者写的相对论专著会花篇幅去介绍“测地线方程”。给出“测地线方程”就等价于给出了有力的正面证据。但,我国读者能理解这一点的很少。

在我国,只有胡宁(已故物理学家)写的最后一本书(2005年家属整理、科学出版社出版)谈到:“测地线方程”也可由牛顿定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导出,因而对广义相对论的根本性假设:世界时不变性提出质疑。胡宁指出:实际天文观测资料支持相对论给出的一阶修改量,但不支持二阶修改量。这肯定了相对论的科学进步地位,但也否定了当前形态下的相对论的绝对地位。

由这,也就不难理解2005年全球物理学界提出的口号:Beyond Einstein

 

这样,就只有一个结论:作者的假想读者与实际的读者有大的科学背景差别时会导致对论著的完全不同的认识。

 

由于对相对论的理解上的问题也就导致文字上的逻辑性表达方式问题,因而,源于教科书中的几章的“相对论”的确是有问题的。

反对这样的“相对论”者大有人在。出版了不少 “反相对论”书,我看比“挺相对论”的书要多(只指中文的)。

这只能说明:有人在思考。这类人比没看出问题的、又不想搞清问题的人强一点。但也仅此而已。在这一层次上的“反相对论”者和“挺相对论”者都是对科学知之甚少的。

 

科学争论可能发生在任何层次。因而,这没关系。很正常。

 

但是,另一个因素“科学革命论”介入后情况就变了。

 

我国长期以来,在很多材料中把相对论看成是对牛顿科学的“革命”。而在我国,“革命”与推倒重来是大概同意的。因而,本着这种认识的人就极端过高的估计了其“推翻相对论”的“伟大意义”。我看到的:反相对论和挺相对论都纠缠在这一死结上。

 

而事实上,科学界的“革命”一词更多的是指:关键问题的突破性进步。

 

而如果再把“爱国”这一因素结合到反相对论和挺相对论中,则是加倍的热火朝天了。

 

由这一案例,应有教训:教科书的作者应当对科学有责任感,为职称评定或个人名利而胡说八道的编教科书就是“为害一方”。推而广之,在科学上,为职称评定或个人名利而胡说八道、伪造数据的论文就是“放毒”;而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下的“为害一方”和“放毒”就会给该民族带来灾祸。

 

中国的文人、科学家一直以“报效国家”为己任,难道这一传统美德被放弃了??

 

被误导的反相对论者和挺相对论者醒醒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221713.html

上一篇:科学创新的正确性评价: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
下一篇:谈arXiv开放存取与知识产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