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科技文献快速阅读的基础条件

已有 9053 次阅读 2019-1-18 10:4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面对大量的科技文献,我们不得不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

矛盾的是,一旦采用快速阅读方式,对于自身熟悉的范畴,自我感觉是好像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而对于自身不熟悉的范畴,非常的乏味,难于读下去。

如果满足于只读与自身学科密切相关的文献,感觉学科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如果读与自身学科的理论基础密切联系的文献,头混脑涨,很快的就放弃。

       在学校读学位时,迫于论文压力,精读与论文选题有关的文献,而对于其它文献基本上只是快速阅读。在参加工作后,由于杂事很多,基本上没有较长时间的阅读,只能是快速阅读。

       实质上,就在企业就业的科技人员而言,读到与企业所属学科(专业)相关的文献可能问题不大,但是难于读到相关学科文献。就高校就业的科技人员而言,文献上没有问题,只是由于太多了,实际的选择一般也限于本学科(专业)。

       这样,与文献海洋的客观存在相矛盾的是,个体的科技人员对于文献的阅读越来越狭隘化。这是第一个矛盾。

       同时,与专业文献的大量快速出版相伴随的是文献的重复性极端突出,与期刊论文短篇化相伴随的是文献的理论性非常淡薄。此类文献的确是可以快速阅读的,往往是看看题目,摘要,就基本上没有再进一步阅读的价值。

       这就出现了第二个矛盾,期刊(具体)文献的阅读价值越来越小。

       在连续20多年的论文发表评价体系后,人们突然的认识到:无论是发表此类快餐式论文还是快速阅读期刊此类论文,对于社会的科技进展(或个人的学术进步)的实质性贡献不大。这就是双输的局面。

       站在这样的一个宏观角度看,由核心期刊,转移到EI,再转移到SCI,再转移到ESI,Nature,以及其后的其它附加指标体系,实质上就是人们对于这个双输局面的认识过程。

       因此,我们面对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1)面对海量文献的快速阅读;2)在不漏失本学科的进展时,又把握相关基础学科的有关进展;3)把相关学科的进展与本学科的瓶颈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解决方法。

       实质上,实现以上的3个要素是取得实质性科技进展的文献基础和思想基础。

       尽管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从而有不同的具体选择,但是,能否实现以上3个要素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学术结构。

       个人学术结构的核心并不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支撑本专业的基础学科理论,也就是相关基础学科理论。(过去,在高校称此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现在已经被专业课取代。)

       科研的选题,无论是出于企业的技术进步角度,还是出于解决本学科难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把握与论题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并在本专业视角下运用有关的理论结果来研究自身的论题。

       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能力,就只能是模仿它人的研究。即便是如此,也存在正确的模仿和错误的模仿一说。

       20世纪后期,由于科技进步的快速性,几乎所有的学科瓶颈问题都是涉及多个基础学科理论的难题,尤其是非传统意义上的相关学科基础理论。

       由于高校的课程设计体系没有顺应这个时代性的变革,多数的毕业生是由于缺乏对于支撑本专业的基础科学理论的学术结构要素而被淘汰的。

       就此而言,在21世纪,大多数科研人员面对的实际问题是:再学习补学)支撑本专业的基础学科理论。或是,与科研论题关联的相关学科基础理论。

       之所以要补学,直接的原因是期刊论文的片段式引用、或是不严格的解读,要把握此类论述,需要系统性的学习相关有关理论(系统性的,完整性的)。在此基础上,此类文献的快速阅读才是可行的。

我们常看到的是,不少研究者满足于论文上的引用片段论述,深扣它,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科研。此类科研必然是产生快餐式的论文。

从阅读效率上看,在有广泛的相关基础理论的情况下,阅读效率是很高的。而如果对于相关基础理论无知,则会被论文误导。被误导的后果可能不影响发表论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一种取捷径的认识论是,通过阅读论文来学习基础理论(不就用到这点吗)。初期看来阅读效率很高,但是,在阅读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彻底的迷失了。由于这个过程一般会有10年持续时间左右,在心理上,此后也就放弃了对于相关系统性的理论文献(研究生教科书,专著)的阅读。此种快速入题的科研方式很流行,后果也很显然(就是发表不了有实质性进展或学术价值的论文)。

总而言之,面对科技进步的快速性和文献的海洋,对于期刊论文的快速阅读是必然的。而要保障阅读的效率,则必须系统性的精读相关的基础科学文献(专著)。这就是科技文献快速阅读的基础条件。

回过头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普遍性的,毕业生既没有系统性学习本学科基础理论(专著)的兴趣,也没有快速阅读本专业文献的能力。从而,大量的毕业生实质上无力走上科技研发的道路。

而科技界的普遍问题是,缺乏再学习本学科相关基础理论的环境条件,或是心情,文献阅读范畴狭隘化。从而,科研很努力,但是实质性的成就不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157736.html

上一篇:科技文献爆炸与科学理论分裂
下一篇:科技人员的再学习历程回顾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12 罗汉江 武夷山 孙颉 汪啸 廖传安 黄永义 王安良 杨亭 徐勇刚 黄河宁 zjzhaokeqi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