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何处理自己的直觉
热度 13 彭思龙 2013-4-11 09:15
跟学生们讨论课题,我会有很多想法,可是经常会出现 学生说“我感觉这个不行” 等判断,有些时候,学生对了,大多数时候,学生错了。这种即席讨论的时候,有些结论或者猜测是有理性分析的,很多时候仅仅是没有理性分析的直觉。 我们只要是个人,都会有直觉,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直觉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565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3
科研交流:勇敢地说出来
热度 44 彭思龙 2013-4-9 08:37
在中国的学术会议往往遇到一种尴尬,报名的人多,听会的人少,即便听会的人有一些,会上鸦雀无声的多。在中国搞讨论班,往往没人提出问题,经常冷场。在以科学研究教育交流为主要平台的科学网上,谈跟科学有关的比例也并不大。 难道我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么?难道我们没有什么想法不值得交流么?难道我们做科研搞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3068 次阅读|59 个评论 热度 44
为什么科研总会走弯路
热度 34 彭思龙 2013-2-27 08:44
做了近20年的科研,回头想想,不管是理论课题,还是技术开发,走的路大都是不顺的,总是走了或多或少的弯路。最近的一个工程性质的课题更是走了几年的弯路,但最后的解决方案的所有方法在课题开始之前就已经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但是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执行呢?很多论文我们做完了才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包括我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4149 次阅读|36 个评论 热度 34
科研:我们的科研让人乏味
热度 43 彭思龙 2012-11-21 08:49
最近程老师的几篇文章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让人们关注到象牙塔里的内部景象,不同的观点都有,有支持,有反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又都没有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不选择科研,为什么年轻人觉得科研很累,很烦。 社会的因素,历史的因素,似乎都可以解释一些,仍然不能真正解释曾经让人很羡慕的科研职业变得如此没有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6225 次阅读|39 个评论 热度 43
科研生活:学会长跑
热度 47 彭思龙 2012-11-17 11:10
早上去加油,听到收音机里面播出了一段消息,全国高校大多数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运动会比赛,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参加。学生说太枯燥了,没什么意思。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仅仅是在运动领域,在科研领域,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现象, 没有几个人愿意跑长跑,都希望跑100米,如果可能,最好来个一米跑。 我在大学跑了四年10000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3581 次阅读|54 个评论 热度 47
科研:我们为什么会跟风
热度 52 彭思龙 2012-11-9 08:52
所谓跟风,用英语说就是follow,顾名思义,跟着别人做,跟着后面跑。 跟风作为中国科研的现象存在由来已久,其弊端是非常多的,而且已经大大影响了中国科研在世界上的地位 。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跟风不会有好的出路,但是从当前科研形势看,跟风依然是主流科研作风。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跟风,并且形成国家性的跟风呢?为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7860 次阅读|53 个评论 热度 52
科研:可以学习毛泽东的战争技巧
热度 6 彭思龙 2012-11-2 08:46
中国今天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跟60年前,甚至30年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算是飞速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在大多数工业领域,我们国家的一流成果或者独创性成果还是寥若晨星。这个现状有目共睹,但是解决方法却是没有一条有共识的路。钱学森质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大师,我想从毛泽东身上可能会有点启发。 只不过毛泽东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771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6
科研:找到流泪的感觉
热度 21 彭思龙 2012-9-5 07:59
前天跟一个工业界的朋友吃饭,他说了一句让我很有感触的话,他说,他喜欢各种系统创意,有时候看到好的创意的时候,他会流泪。还记得有一次看电视,龚琳娜(唱最难唱的歌(忐忑))在贵州组建一个歌唱团选拔民间歌手,她在听一个歌手演唱的时候,泪流满面。一个是工业界技术人,喜欢创新,一个是艺术家,喜欢艺术表现,但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995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21
科研:将实验和推演搬进心里
热度 10 彭思龙 2012-7-16 15:29
我们在科研中,经常需要做点实验,推导一些理论,对于刚入门的研究生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前,似乎无法知道实验的结果,在理论结果推导出来之前,似乎也是茫然无所知。实际上,这样的表现正是科研能力不成熟的表现。培养好的科研能力,就是要将有形的实验和细致的推理搬进心里,而非完全依赖有形的实验和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56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0
科研:先立地,后顶天
热度 21 彭思龙 2012-6-18 08:37
我们经常会把工程项目当做是立地的项目,意思是脚踏实地,把基础研究称为顶天的项目,意味着国际前沿。在10年前,很多人认为两者是不好调和的,因为我们的工程差距较大,要做好工程,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再顶天就很困难。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又一项标准,证明了我们光想顶天还是顶不起来的,尽管我们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1523 次阅读|44 个评论 热度 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