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天籁——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精选

已有 7461 次阅读 2009-3-29 14:09 |个人分类:燕园夜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然, 混沌, 声波, 天籁

(周末,说一个聆听大自然声音的故事。)

 

波,是物理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声音的传播,就是波动的一种。

 

如果在介质中(比如大气)有一个振动源,则其周围的介质会被扰动而产生密度稀疏的传递,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或者说:声波。而乐器,就是这样的“声源”。

 

籁﹐古管乐器﹐箫属﹐三孔。字典上解为:从洞孔里发的声音,也泛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各种音响。如唐人诗句(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清人散文(沈复《浮生六记》:“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天籁,指天上传来的声音;或者说,大自然的声音。典出《庄子·齐物论》: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所以唐人有诗句,或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或曰“白露秋稼熟,清风天籁虚。”欧阳修的《秋声赋》,写的也是“天籁之声”: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这种“天籁”,应该就是“混沌”了。

 

研究过“混沌”的人都知道:走向混沌的道路里,有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和准周期到混沌的道路。后者在理论上的研究就不多,在实验上观察的工作就更凤毛麟角。90年代初中国科大四系不仅在实验进行了观察,而且做到了控制(结果发表在PRL上)。当时做实验的负责人之一后来对笔者说起:当时观测记录的仪器设备很差,可是他们发现波动的主要频谱正好在音频,就用了一个“砖头”录音机把信号录下来,再放了听!

 

“砖头”录音机是一种最原始的个人录音机,只有从80年代过来的人才见过。现在口袋上别着手指头大的MP3听音乐的学生们,是想象不出这种外形很像一块大砖头的录放机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用这样简单的办法,一段一段地听着采集的“实验数据”,终于找到了从周期到混沌的变化区间。他告诉我,周期信号是尖锐的叫声(道理很简单),倍周期分岔和准周期(经过频谱分析知道)是一片噪音,而混沌信号反而倒是最“自然”的声音:像阵阵的松涛、遥远的海浪。。。

 

在那一刻,“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实验的成功和自然的和谐交织在一起,他感到一种找到宇宙奥秘的喜悦。这种喜悦只有真正懂得了科学的人才体会得到。。。

 

因为他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223200.html

上一篇:春色如许看燕园
下一篇:最爱湖东行不足
收藏 IP: .*| 热度|

2 杨秀海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