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ou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ouyang

博文

试谈发展太阳能的用地解决策略

已有 3423 次阅读 2011-6-12 23:4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环保,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绿色能源, 太阳能发电

                  试谈发展太阳能的用地解决策略

        时下,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发展环保、低碳排放的太阳能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发展太阳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当今社会,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十分匮乏,自然人们想到去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建设太阳能电站,但是沙漠地区气候恶劣,常会有沙尘暴,有可能花费大量金钱建设起来的太阳能电站被风沙一夜之间毁掉,有一定的风险;此外沙漠地区远离人口密集的东南沿海城市,电力从沙漠地区传输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也会消耗掉不少的电能。因此,不能将所有太阳能电站建设在沙漠地区。

        这里建议:

(一)将全国的公路和铁路利用起来作为太阳能的收集地

        其好处是:(1)不需要征用土地,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2)公路遍布全国,均匀分布,其收集到的太阳能产生的电力相当一部分可以就地使用,不必远距离传输,只有一部分会调节到大城市使用;(3)公路面积大,有充足的太阳能收集和发电潜力。【据百度资料,目前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80.98万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43.8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9.5%。其中高速公路29745公里、一级公路29903公里、二级公路211929公路、三级公路324788公里、四级公路842373公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带分别以34米、25米、10米、5米计算,则公路面积为10688364000平方米;又据统计目前全国铁路总长度75000公里,以路基宽度10米计算,则铁路占地750000000平方米;据此公路和铁路总占地11438364000平方米。以每平方米发电1.35千瓦计算,则总公路和铁路总发电能力为154.417914亿千瓦,是目前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8亿千瓦)的19.3倍。假说只有1/4的时间有太阳(其中一半为黑夜),则其总发电能力也是目前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825倍,只需要20%的效率,则可以满足目前的所有用电需求。采用热电式太阳能发电的话,效率可以超过20%】

        太阳能收集器建在公路的上面,不影响交通,也不影响白天的路面行车,因为从侧面可以有足够的太阳光照射在公路上。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可以结合公路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建设,在公路上面建设人力和电力自行车道理。这种道路建成后,人力和电力自行车与汽车完全分离,还可以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

(二)将所有的屋顶变为太阳能的收集场

        对于5层以下的民用住宅来说,考虑到每天的主要用电时间只有几小时,其屋顶安装上太阳能装置后,所发出的电能基本就能满足居民用电所需了。

(三)利用沿海滩涂地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中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设海边500米宽度范围内可以用于收集太阳能,则可用地面积为9000000000平方米,其发电容量为12150000000千瓦,同样扣除黑夜,并假设只有一半的天数有太阳,则有效发电能力为30.375亿千瓦,再假设太阳能到电力的转换效率为20%,则实际发电能力为6.075亿千瓦,相对于目前全国总发电能力的75.9%.

(四)利用荒废的黄土高原建设太阳能电站

         许多黄土高原不生长植物,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可以将它们变成太阳能发电基地。其好处是,没有沙漠中的流沙,发电站的安全度高,维护方便,离内地城市比较近,传输损耗小,传输成本低。

        当然,提出以上四个建议并不是要排除利用沙漠建设太阳能电站方案。流沙比较少,气候相对稳定的沙漠地区还是可以用来建设太阳能电站的。

        综上所述,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土地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以上四个措施基本不需要花费征地费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解决了太阳能电站的土地需求这个问题后,主要的就是资金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国家扶持,另一方面要利用资本市场,组建超大型股份制公司,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事业。事实上中国现在的游资达约有数万亿之多,苦于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完全可以将这些游资吸引到太阳能电站建设上来。

        能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而太阳能不但能满足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需要,也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92-454545.html

上一篇:大旱之时正是大兴水利设施的最佳时机兼谈水利设施维护常态化
下一篇:举国家之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正文操作系统的必要性
收藏 IP: 58.60.63.*| 热度|

2 陈斌 God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