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宏的聚焦解决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luo Using SFBT to do my work, and do more what works.

博文

积极心理学和焦点解决的异同(译文)

已有 5917 次阅读 2017-4-8 14:12 |个人分类:焦点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者:Fredrike Bannink & Paul Z Jackson   译者:吴流铭(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PP)和焦点解决(SF),并比对了两者的异同。 虽PP和SF是不同的流派,但最终的结论是:两个流派的目标都是帮助客户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SF从PP的研究和实践中学习,而PP也可以从SF的研究中,从使用“SF的语言”中学习。 SF可能比科学更艺术,PP比艺术更科学。但是,在人类追求蓬勃发展的实践过程中,PP和SF相互影响着并且都卓有成效。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 教练 心理治疗

前言

积极心理学(PP)和焦点解决(SF)咨询师和学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客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PP帮助我们明白:“心理学不仅仅研究疾病,弱势和创伤; 心理学也研究优势和美德。心理治疗不只是弥补创伤,同时也在构建美好。心理学不仅仅只是在疾病或健康领域工作,同时也涉及到人们的工作,教育,觉察,爱,成长和乐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PP描述为科学或学术会更合适(Seligman,2005年,第4页)。

PP是一个概括的术语,是一个基本的学科,主要包含:了解人类的积极意识,感觉和行为; 通过系统实证研究, 最终形成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学科。

  SF是一套务实的原则和工具,更贴切地描述也可以说:SF是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最佳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看,SF是非学术性的; 它的目标是在当下找到对客户最有效的部分。 与传统的强调分析问题的模式相比,SF的重点是构建解决之道(心理治疗,咨询和组织变革)。 “在与治疗师第一次正式会谈之前干预措施已经开始起效,无论如何,改变已经发生”(De Shazer,1985,第119页)。  

目前实践运用的SF建立在心理治疗师Bateson(1979),Erickson(1980)和De Shazer(1985;1991)的开创性工作之上。 SF已经从心理治疗传播到组织中的各种应用,包括战略规划,团队沟通,绩效管理(Jackson&McKergow,2007)和冲突管理(Bannink,2010a)。 SF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协商出客户所欲的目标,并找出能走向目标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之处

l   关注积极

虽然一个清晰的观点可以突显学派之间的不同,但实际又有着共同之处,特别是当你看到在PP和SF领域的学者和咨询师给自己贴的标签时, 其中许多是专业教练或心理治疗师,这使得这些特定领域内的不同流派可以进行比较。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他们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他们的实践方式。

除了这种教练和心理治疗实践的共同点外,还有一个更为概念上的联系:两者可以被合理地看作是推动积极取向变革浪潮中的一部分。在医学背景下,这相当于由“关注疾病”,变为“关注健康”。 重点是关注客户想要的未来,而不是消除客户不想要的东西。

随着欣赏性查询,正向偏差,积极领导力,未来搜索等技术和策略的发展,PP和SF都关注于寻找和利用优势,资源,问题例外。专注于寻找到有效的、正确的部分,而不是关注无效的、错误的部分。PP和SF都倾向于挖掘人们的资源,从关注客户现存的问题转移到关注如何创建更好的未来。我们可以说PP和SF的共同目标是,学习和促进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蓬勃发展。

l   在以往经验中发现解决之道

   从客户过去的应对经验中找到解决之道是PP和SF的另一个相似之处。 PP和SF都不以病例学的角度来分析客户的问题成因,但两者都会关注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从中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他们关注过去的成功,并且探讨如何让这样的成功再次发生。

l  不做全面诊断

    PP和SF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他们对诊断的看法(“什么是问题”)。在SF治疗中,不需要做全面诊断,可以选择立即开始治疗,如有必要,可在稍后阶段注意诊断。类似于阶段性治疗,我们可以想到“阶段性诊断”(Bakker等,2010)。PP咨询师也将注意力从问题诊断上转移,比如由24项性格优势测试取代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 IVR)(Seligman,2000)。

l   SF未提及PP,反之亦然

尽管PP和SF有以上这些相似之处,但迄今为止,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却非常少见。 PP领域中迄今为止都没有出现过SF。 到目前为止,在任何PP文献中几乎都没有提到SF。 SF的学者和咨询师也选择忽略,轻视或屏蔽,从不讨论PP。

不同

l   理论或实践

   如上所述,PP的目标是科学化。 PP的创始人,Seligman说,关于人类积极功能研究的心理学科,能够帮助人们对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蓬勃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形成科学的理解。PP持续对心理变量进行调查研究,仅次于对干预的研究。 相比之下,SF可能偶尔采用科学方法,但在得出关于与其客户个人有关的结论时,咨询师通常不采取科学方法(即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SF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找到有效的改变,然后进行放大。在关于SF的文章中,你通常会找到一个咨询师总结的框架,但是没有关于客户,治疗师,教练或改变的总体理论。

    PP咨询师目前正在寻求更多的手段来进行干预。在应用方面PP比SF更稚嫩一些。 目前SF有更多的实践应用经验。Stams等人 (2006)对21项国际研究进行了元分析,以获得SF心理疗法疗效的定量证据。 他们发现,虽然与传统的问题取向的治疗相比SF并没有更好疗效,但是SF有一个积极的方面就是治疗周期更短,并且满足了客户对自主的需求。

l   优势或有效

每种流派认识世界的方式都各有差异。 PP讨论关于“优势”,“性格特质”和“美德” - 正如你想象的一个心理学科。人们可以通过填写问卷以了解他们所拥有的24项性格特质。 PP对“个性”的解构特别有趣,个体的个人特征往往是普遍的,这意味着其他人也具有相同的特征,但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组合,而且个体在一定时间内都以某种方式“拥有”并保持这些“个性”。

SF视角更偏向于关注于特定情况的突出方面——在客户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和例外,例如:应对特定挑战的资源,应对特定问题的例外。 我们可能会讨论客户展现出的各种优点,但这些优点并不仅限于PP总结出的24项性格优势。在SF的晤谈中,讨论客户的优点非常自然且很常见。SF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一般优势”的概念对教练,心理治疗或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实际价值,那么这就不会应用到会谈中。 SF专注于什么有效(即有效继续,无效求变)。 SF尽可能减少各种假设,概念,理论和名词的使用。

虽然彼得森和塞利格曼(2004年)写道:力量应该解释为道德上令人敬佩和充满活力的意思,美德是性格优势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性格优势可以汇聚成不同的美德。但咨询师可能会注意到,客户往往非常擅长且很自然地调动这部分为他服务,例如:说谎,指责别人,找借口。而往往不擅长于运用这些能力,例如:清晰地沟通,行动前思考。

   SF关注客户(或当时情境中)诉说的有效部分或者当问题解决时他们会说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寻,什么是对客户擅长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SF教练Visser 在他的博客(2008)中写道:“PP通过开发分类法和问卷调查来进行标准化。 SF将每位客户都视为独一无二的,所以不需要标准化的标签。            

l   已知或未知

PP想要找出通用理论,并发展出一套测量方法。通常情况下面对一些特别的个案,通用理论不适用的可能性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SF咨询师认为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咨询师将理论框架套用在个案身上,而不是采用一名教练或心理治疗师应有的原则即:保持“未知”的立场或“每一个情境都是不同的”原则。

另一方面,SF咨询师是有“已知”的部分的,否则他们不会专注于客户想要的未来,并询问例外或使用评量问句。在这个视角下,“未知”所指的是不知道客户的愿望和资源(直到我们发现的时候),以及在他们所处的情境下哪些能够更有效?也就是说,这并不意味着教练和心理治疗师不知道如何询问和回答问题,而是仔细聆听并识别资源。 对于“未知”更恰当的词也许指是保持“学习者心态”。

l   独立或互动的视角

    SF和PP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与客户会谈中.PP 更像是心理学——对头脑中发生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它推测心理上发生了什么,并采取“心理的”概念,如驱动力,动机,信仰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SF是互动的;,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寻求行动,通过观察表象来挖掘或推测人们头脑中正在发生的变化。

    积极的心理学家Biswas-Diener具有成熟而前瞻性的思维,他目前也采用了更多互动的视角。Biswas-Diene 等指出(2011),许多咨询师与客户工作时,依赖于优势识别这样的特殊干预措施,简单地用“识别和使用”这样的方法。他们认为,如果咨询师采用更复杂的优势干预方法时,客户可以收获更大,并引入一种称为“优势发展”的替代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下,优势是变化的(与主流的现代人格取向不同)。从人格的科学研究,评估,以及对优势的干预方法来看,优势是动态的。因此,PP和SF关于优势的观点可能开始趋同。

   最后,对于“保持未知”再补充一点,一些SF咨询师当然也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可以从这些领域找到他们可加以应用的技能和知识的机会。例如,一名医学资格的心理治疗师可能会得出结论:客户正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选择开处方抗抑郁药,在成为SF咨询师时,你不需要放弃所有你已经知道的。

l   哲学根源

   维特根斯坦学者Moyal-Sharrock(2007)说过:“不要深挖,推测或复杂化”,这句话所表达的哲学精神与SF的精神匹配。 我们的行为展现我们的精神面貌,人们可能会将SF置于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流派中:只有表面('不深挖')。 在其他地方深入研究的PP咨询师坚持认为(以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到达到更深层次的更“真实”层面。

   另一种观点表明(Mahoney,2005),PP与人本主义,健康心理学,建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共享了丰富的遗产,这使得PP与SF有了更多相同的传承。

l   专业态度

   我们怎么发现不同教练或心理治疗师与客户工作时的差异呢?通过观察他们会谈的过程。我们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SF教练或心理治疗师与客户的工作时,关注小的改变,对于什么是有效的保持未知,基于客户想要的目标,通过建构谈话来寻找客户拥有的资源,建构出能帮助客户达成目标的特定行动方式。 SF称之为“身后一步引”的态度:咨询师询问的SF问题,可以被视为给予客户的“轻拍”,指导他或她将重点放在想要的未来(Bannink,2010b) 。客户被视为他/她生命的专家。由客户自己决定是否在两次会谈之间进行任何“家庭作业”(PP教练或心理治疗师给予他们客户的“家庭作业”相类似),同时也是由客户决定是否结束会谈。 SF客户被视为(共同)专家,能很好地与咨询师共同建构一系列个人的选择。

    PP教练或心理治疗师可能会有更多的已有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尝试这个感激的做法”或“学会乐观,研究表明乐观的人寿命长10年”。 在PP中,咨询师被视为专家,是否做作业,是否结束会谈都有由PP教练或咨询师决定。 Visser(2009):“PP似乎依赖于测量,分析和诊断,然后遵循某些预先设计的步骤,这是一个依赖于现有知识且相当线性的过程。而SF则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尝试和学习的方法,采用一次一小步,并对行动后的结果进行回应和反馈。 这是依赖于隐性知识的循环迭代的过程。

l   当下还是未来

   在PP中,客户所期望的重点在于看到他们现在在哪里, 就像盘点你的现有资产。 PP中的常见问题是:“你的性格优势和美德是什么? 你如何用他们克服未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从A到B“。

    SF首先询问“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顺着这个方向来呈现客户现在拥有哪些资源,(“从B到A”)。从这个角度看,SF中重点是客户期待的未来。常见的SF问题是:“你不想要这样的困扰那你想的是什么?你最想要的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这样的会谈?“SF以终为始,确定目标后再后退到现在和过去的优势方面。现在与未来相关(忽视过去,除了过去的成功),对客户已有的努力进行赞美,对客户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客户被邀请描述他们可能做的事情(或旧或新)或者描述出他们的进步,客户知道教练或心理治疗师是与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的。除非客户主动,SF咨询师往往会避免提及'问题'。一般情况下,现在也不再被认为,安排作业和任务是一定有用的或者必要的。

PP和SF如何相互促进

l   SF如何从PP中受益

   SF咨询师可能可以将PP看作是发表研究的优秀伙伴,PP的研究(学术性和严谨性)都支持SF的干预措施。此外,PP研究例如Snyder(1994)的“希望理论”和Fredrickson(2009)的“积极情绪的拓宽和建构理论”,都可以帮助解释SF为什么要重视有效部分。Glass(2009,第39页)探讨SF是否是与工作场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的最佳方式。 “SF开放的和积极取向的问句,最大可能的挖掘资源,记忆和想象力,促进了积极的情绪,并为个体提升了从想法到行动的全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使个人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广泛的解决方案,而且也使他们更加好奇,开放和接受他人的想法,以促进更好的团队互动和从而形成更有成效的团队”。

   Bannink(2009)指出,直接关注性格优势和美德也可以在SF中收效,询问更具体的细节:“当你应用这种优势或天赋时,你做了什么呢? 告诉我最近有哪些方式展示了这种优势, 那么即使在这个优势(暂时的)不可用的时候,你怎么能继续做这些事情呢?“SF咨询师也可能会考虑更集中地关注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认知,而不仅仅是行为:”你会做些什么不一样的?“,而且同样也会问,”你会有怎样不同的想法呢?“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l   PP如何从SF中受益

   过去30多年SF咨询师开发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技巧,这也是PP研究人员和咨询师最有可能感兴趣的,有一套完整的“SF语言”可用于组织中的心理治疗,教练和应用于冲突管理,创建第一个和后续会谈的框架。 PP咨询师可以从这种“即用语言”中获益,制定目标,寻找例外情况,发现优势,并利用评量问句来提炼与客户的对话。

结论

PP和SF都关注目标,并且通过讨论目标,即促进实现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走向他们渴望的目标。 这种工作并不是纯粹的科学,但也可以建立实证研究,尤其可以遵守双盲,可控和可重复实验的“黄金标准”。 同样,教练和心理治疗干预措施可以被看作是实验,找出有效的部分或证明/反驳一个理论。这两个领域可以互相受益:SF可以从PP的研究和实践中受益,PP也可以从SF的研究中学习使用“SF语言”。SF可能比科学更艺术,PP比艺术更科学。但是,在人类追求蓬勃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相互交叠相互影响并且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Bakker, J.M., Bannink, F.P. & Macdonald, A. (2010). Solution FocusedPsychiatry. The Psychiatrist, 34, 297–300.

Bannink, F.P. (2009). Positieve psychologie in de praktijk [Positivepsychology in practice]. Amsterdam: Hogrefe.

Bannink, F.P. (2010a). Handbook of Solution Focused ConflictManagement. Cambridge, MA: Hogrefe.

Bannink, F.P. (2010b). 1001 Solution Focused Questions. Hand- book forSolution Focused Interviewing. New York: Norton. Bateson, G. (1979). Mind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Toronto: Bantam.Biswas-Diener, R., Kashdan, T.B. & Minhas, G. (2011). A

dynamic approach to psychological strength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ess).Erickson, M.H. (1980).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Milton H. Erickson: Vol.1. The nature of hypnosis and suggestion.

New York: Irvington.Fredrickson, B. (2009). Positivity. New York: Crown.Glass, G. (2009). Exploringwhat works: Is SF the best way of

harnessing th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workplace? InterAction,The Journal of Solution Focus in Organisations, 1, 1, 26–41.

Jackson, P.Z. & McKergow, M. (2007). The Solutions Focus: MakingCoaching and Change SIMPLE. London: N. Brealey. Mahoney, M.J. (2005).Constructivism and Positive Psychol- ogy. In C.R. Snyder & S.J. Lopez(2005).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 Moyal-Sharrock, D. (Ed.) (2007). Perspicuous Presentations. Essays on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Seligman, M.E.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Peterson, C. & Seligman, M.E.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eligman, M.E.P.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

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 In: C.R. Snyder & S.J. Lopez (2005). Handbook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UME 3 NUMBER 1 InterAction 19

Shazer, S. de (1985). Keys to Solution in Brief Therapy. New York:Norton.

Shazer, S. de (1991). Putting Difference to Work. New York: Norton.

Snyder, C.R. (1994). The psychology of hope: You can get there fromhere. New York: Free Press.

Stams, G.J., Dekovic, M., Buist, K. & Vries, L. de (2006).Effectiviteit van oplossingsgerichte korte psychotherapy: een meta-analyse[Efficacy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a meta-analysis. Gedragstherapie[Dutch Journal of Behaviour Therapy] 39(2), 2, 81–94.

Visser, C. (2008).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trengths move- ment and the solution-focusedapproach. Retrieved from http://solutionfocusedchange.blogspot.com.

Drs Fredrike Bannink is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nd Master of DisputeResolution. www.fredrikebannink.com

Paul Z. Jackson is a consultant, designer, facilitator and coach.www.thesolutionsfocus.co.uk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6-1047580.html

上一篇:焦点解决心理学面对的挑战
下一篇:知行合一的焦点解决实践-2017谈对三阶培训架构的反思
收藏 IP: 115.206.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