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亮的New 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llipe 平民教授,草根阶层。空有博士文凭,并无真才实学。

博文

专家、学者、大师 精选

已有 6444 次阅读 2008-2-19 21:10 |个人分类:默认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才, 专家, 大师, 学者

 
●李传亮
 
专家是指拥有渊博知识、并且具有独立从事技术研发能力的工程人员。根据能力大小,专家有大、小之分,水利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为大专家,而修鞋师傅、烹饪师傅等则为小专家。专家主要体现在技能和手法的娴熟上面,不需要有知识上的创新,其主要工作是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因而专家是可以培养的,只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门的训练即可。许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就是培养专家的场所,通过手把手的师徒授也是培养专家的重要途径。
 
学者是指拥有渊博知识、并且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学者的主要职能是更新和完善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学者必须有知识上的创新。像渗流力学中的J.Dupuit和D.R.Horner等就属于学者之列,虽然渗流力学不是他们创立的,但他们对渗流力学的发展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学者是不能培养的,大都是在专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长起来的,即在成为学者之前必须从事专家的工作。像袁隆平,在成为大学者之前是一位水稻育种专家。
 
大师是指拥有渊博知识、并且具有开创性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显然,大师也必须有知识创新,与学者属于同类人,只不过大师对社会的贡献是深远和深刻的,因此,大师也可以称作大学者。大师的工作最终将导致新学科的诞生,并引起社会和科学的根本性变化。像H.Darcy的工作导致渗流力学的诞生,爱因斯坦的工作奠基了相对论,而K.Terzaghi的工作则导致了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诞生。与学者一样,大师也是不能培养的,是自己在适宜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
 
中国的高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甚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家,但由于缺少适宜的土壤,中国的学者甚少,大师更是凤毛麟角,袁隆平算是一个,因为他的工作导致了杂交水稻的诞生,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家是培养出来的,而学者是在专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大师又是在学者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大批的专家中,可能有一小部分最终成长为学者,而一大批的学者中,又有少数几个最终成长为大师。社会发展需要专家,并不直接需要学者,大师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只要社会的土壤肥沃,学者和大师就会自己生长出来,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把一些专家包装粉饰成大师的做法更不可取。中国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泛滥,弄虚作假成风,科学研究环境恶劣,说中国社会需要大师,并且呼唤大师,其实是不真实的。实际上,中国社会的驱动机制是不利于大师成长的,像评奖机制、评审机制等都严重阻碍了大师的成长。袁隆平两次申报院士,都被同行否决。第三次申报院士时,两位同行专家已经死去,他才得以通过。普朗克科学定律在中国得到了验证。(普朗克科学定律: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404-15983.html

上一篇:个人简介
下一篇:石油科学中的奇谈怪论
收藏 IP: .*| 热度|

1 陈冬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