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weido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weidou 倪维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煤清洁利用:中国式低碳的关键
2010-4-20 16:38
煤清洁利用:中国式低碳的关键 2010 年 2 月 8 日 科学时报 中国是煤炭大国 75% 的发电装机是来自火力发电, 80% 的电量来自火电, 8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煤炭燃烧;作为一种高碳 能源 ,煤的含碳量达到 80% 以上;未来二三十年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构建节能中国的四重思考
2010-4-20 16:33
编者按: 2 月 8 日本报发表了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和其他几位专家的访谈,其中提出节能和煤的清洁利用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两个重大战略。在本文中,倪维斗院士进一步针对我国在节能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思考,从技术节能、系统节能、体制节能和社会节能四个层次初步勾勒出中国节能体系的纲要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9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必须加快资源整合
2010-1-6 19:55
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单是发电设备(其中主要是燃煤的发电),每年增长的装机容量是60~80G W,超过3个长江三峡。在这个高速增长量中,可再生能源所能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更不用说去替代原有的化石能源消耗。因此,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分量的比例,也就是说,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再生能源在近20至30年难以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
热度 1 2009-12-29 20:28
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分量的比例,因此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在份额上不能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这个情况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一些欧洲国家,他们总能耗已经不再增长(或增长很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逐步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2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终端利用节能
2009-12-29 20:14
目前我国的单位产品能耗较高,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30%,通过技术进步降低能耗仍有一定的空间,而节能最有效的措施是从需求侧减少对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 任何可用能都是从能源开采、运输、转化(主要是发电)、输配至终端用户。以发电为例(图1),到达终端用户的有效输出只有原开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谈谈生物质能的利用及评价指标(二)
2009-12-28 13:08
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的尺度 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除了要考虑转换效率、土地利用系数、粮食安全和水耗系数等重要指标以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国情尺度 对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同的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不同的尺度,因为各国家资源总量及其分布如何、人均多少,其环境、大气、生态怎样,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谈谈生物质能的利用及评价指标(一)
2009-12-28 13:01
目前,因化石能源的资源开发和应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各国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技资源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资源更为贫乏、石油更为短缺、大量煤炭直接燃烧引发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因而加大力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完全可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05 次阅读|8 个评论
未来洁净煤利用发展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009-12-28 12:44
1 我国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天花板 在21世纪初,国家原有规划是到2020年GDP翻两番,能源需求翻一番,即从2000年我国总能耗15亿tce增长到2020年30亿tce。 2008年总能耗已达到28.5亿tce,若不是全球经济危机减弱增长势头,2009年将超过30亿tce,提前11年达到2020年的目标。2006年美国能耗总量为33.3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可持续能源系统:IDDD+N原则
2009-12-28 12:34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时代,能源供应多元化,转换多元化,分散、集中多元化,终端应用供应一体化。对我国而言,能源种类繁多(煤、油、气、核、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当有一个各种能源相互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的战略布局,而不是各打各的仗、各吹各的号。一个国家的能源系统是一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